【天地网讯】
2013年,医药行业可谓风波不断。从年头到年尾,广药和加多宝一直在较劲,“剧情”依旧复杂,“更名广告语”虚假宣传案、“红罐”之争……一场场官司令人目不暇接。而自英国制药巨头葛兰素史克开始,赛诺菲、诺华等外资药企接连被卷入“行贿门”,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质疑。随后不久,江苏正大天晴药业等国内药企也卷了进来。这还没算完。云南白药、同仁堂等老字号中药品牌频频发生质量危机,这为中药生产安全性敲响了警钟,其中尤以重金属超标问题最为令人担忧。与中药“同病相怜”的还有胶原蛋白,被奉为美容“圣品”的胶原蛋白,今年以来多次遭到声讨。
贿赂门
6月27日,全球著名的英国制药公司葛兰素史克(GSK)上海总部被公安部门突然查封账本,由此引发业界的种种传言和猜测。半个月后,公安部通告称,“因涉嫌严重经济犯罪,葛兰素史克(中国)投资有限公司部分高管被公安机关立案侦查”。据警方披露,GSK中国为快速打通产品进入大医院的通道,专门成立了大客户团队,通过旅行社、会展公司虚增学术会议经费等形式,向全国数百家医院的主管副院长、药剂科主任大肆行贿。同时,该公司涉案高管还大肆收受旅行社、会展公司,以及瑞格制药、国控等经销商的贿赂。
此后,外资药企在华行贿风波愈演愈烈。继葛兰素史克因涉嫌行贿被立案调查后,又传出辉瑞、罗氏、优时比等多家外资药企在中国多地办公地点遭工商部门到访。而代号为“培根”的爆料人出示的四份举报材料显示,在2007年11月前后,赛诺菲公司借“研究经费”名义,向北京、上海、杭州及广州共79家医院的503名医生支付了总计为169.088万元的费用,其中包括16家广州医院的31名医生。“培根”称,举报材料所揭开的仅是“冰山一角”。8月10日,全球第二大药企诺华制药被一名前医药代表披露了诺华在推广高价药品“善龙”过程中的不当行为。其指出诺华为追求“善龙”在北京几家大医院中销量的快速增长,以直接向医生提供推广费用的方式换取销量。此外,诺华还被曝对“善龙”进行超适应症推广。
随后,国内药企也卷入了“贿赂门”。9月11日晚,央视焦点访谈播出了一档题为《旅游背后的交易》的节目,让江苏正大天晴药业股份有限公司顿时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在医药反腐进行得如火如荼之际,正大天晴被曝“顶风作案”,打着学术会议的幌子组织医生旅游以求增加开药量。事件曝光后,正大天晴在声明中表示歉意,并称这是个别销售人员的个人行为,相关人员已被停职。
◇点评
医药行业频频爆出的行贿事件,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质疑。事实上,医药领域一直是商业贿赂的重灾区,近年来不断有外企在美国被当局指控涉嫌违反“反海外腐败法”(FCPA),根据所披露的法律文件里面的描述,很多与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有关。来自商务部的统计资料显示,医药行业内的商业贿赂每年侵吞国家资产约7.72亿元,约占全国该行业全年税收收入的16%。由于医院、医生、药品、医疗设备等诸多环节利益交织,使医药行业反腐形势极为严峻。而要根本解决医药行贿的不正之风,需要对医疗体系、医生收入分配体系和医生从业管理等进行制度性的变革。医疗顶层制度不改,医药行贿问题就不可能解决。
凉茶之争
今年以来,广药和加多宝多次对簿公堂,“剧情”依旧复杂。今年初,广药集团针对“全国销售领先的红罐凉茶改名加多宝”等广告语提出“诉讼禁令”,获得广州中院支持。此后,加多宝一方虽提起复议,但在两场听证会后仍遭广州中院驳回。因“诉讼禁令”的裁定,加多宝不得不撤下相关广告语。
9月3日,王老吉诉加多宝“更名广告”虚假宣传案在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开庭,正式进入实体审判阶段。广药提出停用涉案广告语、公开道歉、赔偿1000万元等多项诉讼请求。12月20日,广州中院对该案作出一审判决:加多宝立即停止使用“全国销量领先的红罐凉茶改名为加多宝”和“红罐王老吉凉茶更名为加多宝凉茶了”这两句广告语,同时赔偿广药经济损失费1000万元。宣判后,加多宝方面表示案件认定事实错误,导致判决错误。加多宝不服一审判决,将提起上诉。
而除了“更名广告”虚假宣传案的官司,号称“中国包装装潢第一案”的王老吉、加多宝凉茶红罐装潢权诉讼官司,于5月15日在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开庭审理。在“红罐之争”中,广药方面提出的诉讼请求包括:判令加多宝立即停止生产、销售、使用与“王老吉”凉茶特有包装装潢相同或相近似的包装装潢;销毁全部库存的侵权产品以及带有与“王老吉”凉茶特有包装装潢相同或相近似包装装潢的空罐、空瓶;停止使用并移除或销毁所有侵权产品的广告以及各种介绍、宣传材料等。而这显然是加多宝方面难以接受的。加多宝集团品牌管理部副总经理王月贵表示,早在1995年3月28日双方签订第一份商标许可合同后,加多宝就设计了以红黄两色为主色调的金属易拉罐“王老吉”凉茶包装,还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提交了外观设计专利申请,并于1997年获得专利。
点评
历时一年,双方经历了商标之争、配方之争以及红罐之争,可以说,一波三折的戏剧恐怕也写不出这样的情节。广药与加多宝之间无休止的诉讼战,尽管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双方的社会曝光率,却对双方公司、品牌带来了负能量效应。若两家诉讼不止,不利于整个行业的发展。广药与加多宝之间的竞争,让人不由得想起了百事可乐与可口可乐的百年恩怨。当年百事与可口之间竞争的惨烈,丝毫不逊于今天的凉茶之争,但最终“两乐”和平共处,一起成为了美国著名的“百年老店”。“凉茶之战”能否演绎成“可乐之战”,避免走向两败俱伤的局面,就要看双方能否坚持理性竞争,能否彼此尊重对手,不逾越法律和商业道德底线。
胶原蛋白
胶原蛋白是一种生物性高分子物质,皮肤成分中有70%是由胶原蛋白组成,它与弹力纤维合力构成网状支撑体,提供给真皮层安定有力的支撑,像“弹簧”一样支撑着皮肤。在厂家的宣传词里,通过口服胶原蛋白可有效延缓皮肤衰老,于是乎,都市白领、明星中刮起了一股“胶原蛋白”热。然而,被奉为美容“圣品”的胶原蛋白,今年以来多次被爆出是一场美容骗局,遭到集体“声讨”。5月20日,网名为“烧伤超人阿宝”的北京积水潭医院烧伤科主治医师发微博“郑重提醒”:“作为一个烧伤医生,我想我对皮肤和胶原的了解比绝大部分人都多。我可以负责地说,所有口服的胶原保健品全部是骗人的……”随后,营养科、皮肤科等众多专业人士纷纷加入到“倒胶”阵营,纷纷吐槽胶原蛋白的种种不是。
胶原蛋白行业风波在10月又起。有媒体对无限极、颜如玉、丸美、安婕妤等7款口服胶原蛋白产品进行第三方检测,结果显示,颜如玉等3款产品未检出胶原蛋白的特征氨基酸——羟脯氨酸,另4款产品的胶原蛋白含量则远低于宣称的含量。一时间,胶原蛋白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而对于媒体的送检结果,相关企业纷纷“喊冤”,并拿出第三方检测报告“自证清白”。无限极连发了两次声明,并附上两家第三方机构的检测报告,广州市质量监督检测研究院检测结果显示羟脯氨酸含量为0.60g/100g;中国广州分析测试中心检测结果显示羟脯氨酸含量为0.45g/100g。
风波并未就此终结。11月,方舟子一篇名为《台湾艺人林志颖在大陆推销假保健品的真相》的博客,在微博上迅速发酵,成为不少网友关注和转发的焦点。方舟子在博客上质疑称,所谓“爱碧丽”胶原蛋白饮品并不是林志颖团队研发的,而是上海葡萄王公司的定牌加工产品。对于“爱碧丽”推销的胶原蛋白饮品,方舟子称所谓“逆龄、逆生长”的宣传语都不实,因为胶原蛋白并不含有特有氨基酸,是营养价值比较差的不完全蛋白质。林志颖方面则回应称,公司合法,产品没有问题。
点评
数据显示,我国2006年胶原蛋白市场消费约为3000吨,2013年,中国的胶原蛋白市场规模有望达到85.78亿元,预计2015年消费量将达到20000吨,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23.47%。然而,被奉为美容“圣品”的胶原蛋白,近年来却连遭质疑,可谓“命运多舛”。一系列风波的背后,是胶原蛋白行业遭遇的标准缺失、特异性指标不明确的现实困境。目前,我国已认可胶原蛋白、胶原肽的保健功效只有保护皮肤水分、增加骨密度、增强免疫力三项,但有些企业在宣传时却自行添加了很多功能。国家应该尽快出台相关标准,明确胶原蛋白的科学定位,才能消除虚假及夸大宣传的空间。
中药重金属超标
2013年,中药重金属超标问题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六味地黄丸”、云南白药、汉森四磨汤等均被卷入重金属超标的争议风波。盘点这些超标事件可以发现,其特点多为境外市场发现超标毒中药,经媒体报道后在国内引发轩然大波。
2月5日,云南白药7款产品因未标注有毒物质乌头碱,被港澳召回。随后,云南白药紧急发布公告致歉,承认其独家配方中含有乌头碱类物质,但同时表示,公司已通过炮制,使毒性大大降低。3月26日,中央电视台《经济半小时》爆出惊人消息:广药集团子公司广西盈康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维C银翘片出现产品质量问题:用山银花的枝梗替代山银花花冠,且山银花经过工业硫磺熏蒸,含剧毒砷汞残留。作为家庭常备用药,维C银翘片的“安全隐患”引发轰动。
此后,中药重金属超标事件持续发酵。5月,北京同仁堂一款名为“健体五补丸”的中成药因水银含量超出上限标准5倍,被香港卫生署下令从市面收回。香港卫生署在通告中称,卫生署人员在日常监测中发现“健体五补丸”(注册编号:HKP-08760,批次编号:1033946)样本水银含量为上限标准的约5倍,因此下令回收。同样是在5月,湖南汉森制药旗下明星产品四磨汤被爆含一级致癌物,而汉森制药对此却从未披露,也未在药品说明中揭示过致癌的风险。消息一出,引发广泛关注。据悉,四磨汤的最大消费群体为婴幼儿,主要用于小儿乳食不化、胃肠胀气。针对质疑,汉森制药在官网发布澄清公告回应称,公司按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要求,组织实施过四磨汤口服液的毒理试验。毒性研究结果表明,四磨汤口服液安全。不过,这一回应却遭到了科普作家方舟子的质疑。
点评
老字号中药品牌频频发生质量危机为中药生产安全性敲响了警钟,其中尤以重金属超标问题最为令人担忧。近年来,云南白药、同仁堂等不约而同纷纷“中招”,则凸显了问题的严重性。中药之害在医不在药,中药临床是否安全的关键,不在于自身是否有毒性。按照专家的说法,中药有毒主要是海外消费者对中药存在误解,西医理念和中医理念不一致。如果单纯地把它们作为一个化学分子看待,那药就成了害人的毒药;如果当作一个有机整体看待,它就是治病的良药。不过,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是,中药标准体系的缺失一直是制约中药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推动中药质量评价体系研究,已成为我国中药产业发展面临的重要课题。
灰霾天
霾在史书中用来描述有风沙的天气,如今的灰霾包含氮氧化合物、一氧化碳等多种还有物质,它属于悬浮在大气中的大量微小尘粒、烟粒或盐粒的集合体,使空气浑浊,水平能见度降低到10公里以下的一种天气现象。
从2011年开始,全国各地的空气质量监测越来越常态化,2013年1月1日起,长三角、珠三角以及京津冀区域及直辖市、省会城市等共有74个城市,开展了包括PM2.5等6项指标的监测,并向公众定期发布空气质量报告。回顾今年以来的灰霾天,初春、秋末和冬季成为三个集中爆发点。
1月,高强度灰霾污染罕有的连续席卷多地,当月上旬,超过27个省市的空气质量达到重度污染或严重污染级别,25日全国污染面积超过100万平方公里,京津冀情况尤其突出。罕见污染状况与脏空气偶遇天气湿度大有关,专家直呼这种特殊天气30年才偶发几次,不过也暴露出污染排放问题越来越严重,导致PM2.5爆发式增长。10月开始,原本该秋高气爽之时,全国各地却再次大面积进入“十面霾伏”的窘境。12月,上海连续几日现六级重度污染,部分监测站空气质量指数AQI突破400大关,与年初北京发生的六级重度污染,一南一北遥相呼应。人们再次发出逃离“北上”的感叹。
比起发达大城市,二三线城市虽然经济没优势,空气质量却是令人艳羡。2013年1月份全国74个城市空气质量名单,海口市位居空气质量污染较轻榜首,其次是福州、舟山、厦门、惠州、肇庆、深圳、昆明、拉萨、珠海。然而,进入冬季,这些城市的情况却急转直下。12月海口空气质量明显下降,并首次出现中度污染,主要原因包括大气污染物远距离输入,逆温天气,汽车尾气、施工粉尘污染加重,二次污染物臭氧生成等,内陆吹来的脏空气成为罪魁祸首之一。厦门也有类似遭遇,进入12月到中旬,当地的空气质量还没有出现过“优”,却已出现了7次雾霾天气,甚至12月4日当天出现了轻度污染的天气,环保人士称,12月份的霾多是北风吹来,这种影响是短暂的。
点评
地下水有毒,我们可以喝纯净水;猪肉有毒,我们可以嚼牛肉;大白菜有毒,我们可以吃马铃薯。以往,我们都能够找到健康的替代品。可是,这次“空气有毒”,我们能够怎么办?每天都要呼吸的空气却成为了毒气,让人情何以堪。戴着抗毒面罩户外活动,电影中的场景将要演变成现实了。
长此以往,或许不只是高海拔的珠穆朗玛巅峰之上,那些挑战生命极限的勇士们需要备上氧气,恐怕我们这些小民百姓都要关心哪里有“新鲜”空气卖?曾经的“雾都”伦敦是我们的前车之鉴,只要中国拿出堪比治理伦敦烟雾时的限制煤炭、控制污染物排放的决心,城市空气治理的步伐或许无需20年那么长。
禽流感
十年前,非典爆发让举国恐慌;2013年春天突然来袭的H7N9禽流感,又引起广泛关注。H7N9病毒会不会人传人?会不会像10年前的非典一样大面积爆发?到底有多大的危险性?面对H7N9,公众至今仍然有着太多的疑问待解。
而在今年春天H7N9病毒作乱的同时,其近亲甲型H1N1禽流感病毒也不甘示弱。当时,深圳、广西、四川、兰州纷纷发现H1N1患者。而H7N9病毒的另一近亲H5N1,曾在东南亚大规模爆发。H7N9病毒与H1N1、H5N1病毒到底有何不同?据专家介绍,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流感病毒可分为甲(A)、乙(B)、丙(C)三型。流感病毒颗粒外腊由两型表面糖蛋白覆盖,一型为植物血凝素(即H),一型为神经氨酸酶(即N),H又分15个亚型,N分9个亚型。其中,甲型流感依据流感病毒特征可分为HxNx共135种亚型,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只是其中的一种。所有人类的流感病毒都可以引起禽类流感,但不是所有的禽流感病毒都可以引起人类流感,禽流感病毒中,H5、H7、H9可以传染给人,其中H5为高致病性。
H7N9在今年春天来去匆匆,但当时中国疾控中心病毒所副所长、国家流感中心主任舒跃龙接受媒体采访时便指出,H7N9病毒不会自动消失,目前依然在禽间无症状流行,而今年秋冬会卷土重来。不曾想,一语成谶。进入冬季,H7N9病毒在短时间内密集“现身”。截至目前,广东全省人感染H7N9禽流感确诊病例6例,加上12月初香港地区发生的2例,深圳及周边城市仅12月就发现8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其中,广东确诊的6例病例中,目前有2例已治愈出院,12月发生的4例病例现在还在住院治疗中。而从今年8月份发现首例病例以后,广东省对6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的441名密切接触者进行了严格的医学观察和病原学检测,未发现异常或是有人感染。
$pager$
点评
由于H7N9发病初期症状与一般感冒差不多,患者和医生在早期都无法判定患者究竟感染的是否H7N9。因此,市民一旦发烧超过38.5℃,有呼吸道症状,特别是一周内接触过活禽的,最好及早到医院发热门诊或是呼吸科就医,就诊时一定要主动告诉医生自己与禽类的接触史。职业易感人群如从事买卖、宰杀、饲养禽类的人士应注意做好个人防护工作,比如接触禽类一定要戴手套、口罩,完整着装。一旦发生高烧不退,呼吸困难的情况,应及时就医,并向医生汇报接触禽类史。(记者 赵兵辉)
伤医事件
患者及家属在看病期间对医务人员的服务、治疗水平及治疗效果等各种不满,为了自身利益,不选择正规手段,却转而暴力相向,或刀砍、或拳打脚踢,造成医务人员受到人生伤害,甚至死亡。
10月21日至24日,4天内接连发生两起恶性事件,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一过世患者的家属认为医生没让他们和死者临终告别,从而将ICU主任殴打致重伤;4天后,浙江温岭第一人民医院,3名医生在门诊为病人看病时被一名男子捅伤,其中一人因抢救无效死亡。
近几年医患矛盾“有目共睹”,已到不可调和的白热化程度,从而引发伤医事件的急剧增长。据中华医院管理学会统计,自2002年9月《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实施以来,中国医疗纠纷的发生率平均每年上升22.9%。73.33%的医院出现过病人及家属殴打辱骂医务人员的现象;78.01%的医生不愿意子女学医、从医。据卫计委提供的数据,2012年中国共发生恶性伤医案件11起,造成35人伤亡。其中死亡7人。
进入2013年,流血冲突没有停止,1月15日,北京通州一医院某女医生外出执行急救任务过程中,建议家属找人将患者抬下楼,患者家属不配合并对其侮辱、殴打;1月19日,内蒙古包钢医院急诊科值班医生朱玉飞带领120急救队进行出诊任务时,被家庭闹矛盾的患者意外杀害。自此,全国每个月都有数起伤医事件被媒体报道,4月29日再发命案,河北省馆陶县人民医院的一名34岁女医生,在慌忙躲避患者家属打骂中意外从3楼坠亡。10月21日,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ICU主任熊旭明被患者家属殴打致眼角受伤、脾脏破裂,患者家属称医生没让他们和死者进行临终告别;4天后,浙江温岭第一人民医院,3名医生在门诊为病人看病时被一名男子捅伤,其中耳鼻咽喉科主任医师王云杰因抢救无效死亡。自此,医疗界彻底愤怒了。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认为接二连三发生的暴力伤医会打击整个医疗行业的信心。
11月11日,卫生计生委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卫计委发言人毛群安提到:“我们对于伤害医务人员的恶性事件是零容忍。”12月20日国家卫生计生委公布,国家卫生计生委、中央综治办、公安部、司法部等11个部门日前联合印发《关于维护医疗秩序打击涉医违法犯罪专项行动方案》,从2013年12月起,开展为期1年的打击涉医违法犯罪专项行动,明确要依法严惩侵害医患人身安全、扰乱正常医疗秩序违法犯罪活动。
点评
从语言辱骂到动刀杀医,中国堪称全世界医生遭杀害最多的国家。去年哈医大附属一院实习医生被杀事件仍历历在目,今年医患冲突又添血案,中国伤医事件包括恶性伤害频发已到了无可附加的地步,震惊国内外,就连长期关注学术专业的英国著名医学杂志《柳叶刀》也开辟版面讨论,直呼“中国医生目前正处于危机之中。”
正如钟南山在接受央视采访时所言,在此状况下,受到最大负面影响的是患者。医生被打被砍,受到伤害的不仅是医生,作为患者也会因此遭遇负面影响,甚至更甚。愿意当医生的人越来越少,把医生赶尽杀绝,一生都要经历生老病死的我们该怎么办?
乙肝疫苗
乙肝疫苗是用于预防乙肝的特殊药物。疫苗接种后,可刺激免疫系统产生保护性抗体,达到预防乙肝感染的目的。世卫组织指出,接种疫苗是全球公认的最成功和最经济有效的公共卫生干预措施之一。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有关资料显示,接种乙肝疫苗引起的过敏性休克发生率为1.1/100万剂次。由于疫苗的生物学特性和人体的个体差异(健康状况、过敏性体质、免疫功能不全、精神因素等),有少数接种者会发生不良反应,如局部红肿、疼痛、硬结等局部症状,或有发热、乏力等全身症状。
儿童期接种某种疫苗,不能百分之百保证孩子不得相应的病,但却可以最大限度降低患病风险。新生儿在出生后应24小时内接种该疫苗,但存在低体重、早产、有先天性出生缺陷等异常的新生儿,暂时不宜接种乙肝疫苗。
12月初,湖南省3名婴儿在接种了深圳康泰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康泰生物”)生产的乙肝疫苗后,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其中两名婴儿不治身亡。3名婴儿接种的疫苗同为康泰生物生产的重组乙型肝炎疫苗(酿酒酵母),涉事批次疫苗约15万人份,每份需打三针,即约合45万支。
经食药监部门调查,上述疫苗主要销往湖南、贵州和广东三省。为控制用药风险,防止出现类似事件,12月13日,国家食药监总局发文要求上述三省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暂停康泰生物涉事批号产品使用。
康泰公司产品占我国免费乙肝疫苗近60%的份额,12月16日,康泰生物发布澄清公告,否认两婴儿之死源于企业生产的疫苗,而是死于偶合症。康泰生物同时表示,经公司自查,涉事两批次重组乙型肝炎疫苗(酿酒酵母)的生产、储存、运输等环节均按照标准进行生产和检验,符合国家相关规定和GMP要求。
后经广东省疾控中心证实,11月至今,广东省共报告4例疑似接种深圳康泰重组乙肝疫苗(酿酒酵母)后死亡病例,加上湖南、四川等地出现的病例,全国累计疑似注射乙肝疫苗死亡婴儿已出现8例。虽然康泰生物一再强调其疫苗安全,不过,如此密集出现多起婴儿死亡事件,已不可避免地让这家公司置于风口浪尖。
12月20日,国家食药监总局和国家卫计委联合发出通知,暂停使用康泰生物生产的重组乙型肝炎疫苗。通知称,在原因尚未调查清楚前,为保护儿童健康,确保预防接种安全,国家食药监总局、国家卫计委本着生命至上的原则,决定暂停使用该公司生产的全部批次重组乙型肝炎疫苗(酿酒酵母)产品,并深入调查婴儿死亡原因,进一步对药品生产企业进行检查,对疫苗产品质量进行检验。
随着事件持续发酵,更多疫苗生产企业被牵扯其中,27日左右,再有媒体爆出北京天坛生物、大连汉信分别涉及3例和1例疑似婴儿注射疫苗死亡案例。
目前最新消息是,省疾控已派出临床、流行病学专家协助当地卫生部门进行调查广东中山、江门、深圳、梅州4例疑似注射康泰生物重组乙肝疫苗(酿酒酵母)后新生儿死亡个案,中山市病例经过专家组调查诊断,结论为重症肺炎,与疫苗接种无关。另外3例正进行尸体解剖以明确死亡原因。
从国家卫计委和食药监总局共同披露的一项数据来看,从2000年至今年12月份,国内共上报了188例接种乙肝疫苗后死亡病例。中国疾控中心指出,这188例死亡案例中,乙肝疫苗及接种过程均无问题,其中有18例属于疫苗异常反应,但未超出世卫组织的规定范围。
点评
又见疫苗不良反应事件。不可否认,预防接种确实存在风险,而且这个风险虽然极低,但对发生接种不良反应的患儿及其家庭来说,就是百分之百的灾难。 记得大约3年前,曾经发生几起较大的疫苗事件,原本疫苗注射就有一个风险概率,加上这些人为负面消息,导致当年不少家长都对打疫苗表示质疑甚至排斥。家长们的担忧显然很正常,也很有必要,可完全拒绝打疫苗,属于过度反应。这种过犹不及的行为很危险,一旦孩子感染上乙肝,将长期面临治疗困境,甚至一生都会受此影响。
乳腺癌基因检测
乳腺癌的发病与遗传易感性、内分泌失调等相关。其中部分乳腺癌是由遗传而来的基因突变引起,而肿瘤抑制基因BRCA1和BRCA2与乳腺癌的发病关系较为密切。
通常,在家族里存在两名或两名以上直系亲属(母亲、姐妹、女儿)乳腺癌患者或者BRCA1或BRCA2基因突变检测阳性的人群,乳腺癌发病风险高。这些处于高风险的女性可进行BRCA1/2的基因检测,以了解有无基因突变携带。如果检测呈阳性,通过手术、药物预防等一些手段有助于降低风险。
5月13日,好莱坞红星安吉丽娜·朱莉在美国《纽约时报》发表一篇题为《我的医疗选择》的公开信,宣布自己因有基因缺陷,罹患乳癌和卵巢癌风险恐高,因而进行了双乳乳腺切除及乳房再造手术。她以此“想鼓励每一位女性”,特别是有乳腺癌或卵巢癌家族病史的女性,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自己的防癌控癌选择。消息传到国内,顿时引发全民上下进行关于“乳腺切除预防癌症”的健康大科普。原本鲜有人问津的乳腺癌基因检测也火起来,当时国内多地医院,前来咨询相关的检测的人一下子突然陡增。
在国内医学专业人士看来,对有家族病史的高危人群,乳腺切除不失为降低患癌率的一种选择,然而由于人种差异、检查治疗技术不断发展成熟等,朱莉所做是否值得国内女性复制,业界存在不同声音。
之所以安吉丽娜·朱莉会接受预防性的双乳腺切除术,皆因从母亲那遗传了突变的癌症易感基因BRCA1,安吉丽娜·朱莉的妈妈曾因携带这种基因导致卵巢癌,前后抗击癌症接近10年,但56岁还是因病去世。作为已经是几个孩子母亲的安吉丽娜?朱莉却不想重蹈覆辙。朱莉所进行的手术为乳房切除预防手术,因为可发生癌变的组织量大幅度减少,癌变的风险也随之降低,所以安吉丽娜·朱莉的乳腺癌风险是由手术前的87%降到了5%左右。目前在美国选择该手术的乳腺癌患者并不少见。
国内专家认为对国内女性来说,朱莉手术不可复制的理由主要是,首先易感基因并非致病的唯一因素,预防性的双乳腺切除术费用高、技术复杂,各项成本高;高癌症易感性的突变存在一定的人种差异,欧美人的乳腺癌发病率高于东方人,肿瘤抑制基因BRCA1和BRCA2在中国人中很少见。其次,在欧美等发达国家,这种预防性切除方法还存在争议。而预防乳腺癌的手段是多方面的,早期发现乳腺癌治愈率很高。早期乳腺癌是指:肿瘤小于2厘米,病理类型比较好,没有淋巴结转移,通过规范化的综合治疗,几乎可以达到95%以上的治愈。
点评
从医学角度上看,不少专家都认为朱莉的切乳防癌对国内女性来说,不具有普遍的参考意义。不过每一次名人健康问题都能引发更多普通人关注,为全民科普提供好机会。罗京去世引发大家对淋巴癌的讨论;乔布斯归西让众人知道胰腺癌是癌中之王;还有不久前宣布患上淋巴癌的李开复,最近老在微博上探讨健康。李开复曾经不科学的作息,疯狂的工作状态,过于压抑的心理,给大家不少启示,纷纷反思自己,回归健康生活。
廉价药品
为保证更多廉价经典好药如鱼精蛋白等能继续留在市场,8月广东省物价局发布《广东省基本药物低价药品目录》,首批共有472种药物入选,这些低价药的日均使用费用绝大多数都在1元以内。
12月中旬,就在包括广东在内的国内多省陆续公布2013年低价药品目录之际,一份《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改进低价药品价格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征求意见稿)》的文件在业内传开,公布在即。
导致广东等多地廉价好药市场难觅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药品招标“唯低价是论“,不重视质量。一些廉价药中标后,因价太低,厂家生产积极性不大或可能亏本而停产。而低价药品目录,将保证廉价好药价格不会过低,保障生产厂家正常运转的同时,保证廉价好药在临床的长期使用。
6月中旬,媒体报道治疗甲亢病的首选国产药甲巯咪唑片,在厦门、南京、深圳等全国多地闹起了“药荒”。这种甲亢患者的救命药一瓶100片售价不到2元,无利可图以致厂商停产,各大医院均告断货。没有廉价药,患者不得不转而吃价更高的进口甲巯咪唑片,结果“赛治”也出现货源紧缺。
在我国基层的医疗机构,一些物美价廉的基本药时常断货。甲巯咪唑片缺货并非今年才发生,处于长期缺货状态,不仅如此,其他很多便宜药都出现了货源不足的现象,如复方甘草片、注射用红霉素、红药水、三黄片、维生素B2等。
针对其他疾病的基本药物如果停产,可以有其他替代的药物,但甲亢患者却只能依靠他巴唑或进口的“赛治”。类似的情形曾在2011年上演。2011年9月中旬,鱼精蛋白短缺事件先后在京沪爆发,大小医院手术叫停,医生连夜奔走借药。这种一盒售价10多元的药,是心脏病手术时的普通常用必备药,其“断档”导致许多心脏病体外循环手术被迫“停滞”,病人“命悬一针”。
近年来,廉价药的中标价被一降再降,当便宜到没有利润乃至亏本时,等待它的命运就是自动停产或者改头换面。2011年,一项对全国12个城市42家医院临床用药情况的抽样调查显示,在基层医疗机构,国家和地方增补的基本药物一般有500多种,而医院廉价药缺口已高达342种。其中,212种药的价格在30元以下,130种药价格在10元以下,10元以下的短缺药中,5元以下的药品占了69%,3元以下的占42%。
这些年来国家一步步深入医疗改革,接连多次降低药品价格,百姓的确享受到了实惠。但这也可能是一把双刃剑,在这种机制下,如果一味生硬压低药价,恶性竞争,企业要生存,为了缩减成本,就极容易出现两种情况:一是像去年发生的“毒胶囊”一样廉价生产,二是不生产或少量生产便宜药。所以,政府必须要行动起来,推出廉价药品目录,保护廉价药价格始终处于合理水平。
点评
药品不是价越低越好,如果低到成本线之下的药,有多少人还敢放心大胆去吃。对经历过“三聚氰胺”事件的人来说,药品短缺比劣药横行要好。与其亏本生产,不如停产,这是对招标硬伤的最好回应,那种像“普药大王”蜀中制药将药材以次充好、以假当真的做法,我们只能视作同流合污,只能将廉价好药推向深渊。亡羊补牢但愿不晚,廉价药品目录将越掉越深的廉价好药往回拉了关键的一把。(记者 赵兵辉 李劼 实习生 李思文)
声明:本文是中药材天地网原创资讯,享有著作权及相关知识产权,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个人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进行发布;经本网协议授权的转载或引用,必须注明“来源:中药材天地网(www.zyctd.com)”。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