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网讯】
出厂价20多元一盒的抗癌中成药芦笋片,医院售价达180多元。当前,一些抗生素新药、抗癌类药品价格虚高的现象普遍存在。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破除以药补医,降低虚高药价”,两会代表委员表示,药品药材的质量关系到群众健康,药价的高低关系到群众的切身利益。
3月5日,李克强总理做了政府报告,《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将“不失时机加快价格改革”。改革方向是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取消绝大部分药品政府定价,下放一批基本公共服务收费定价权。
有一个公正的市场环境,可以使得企业良性有序发展。一直以来,药价问题备受关注,药价高企背后,众多企业呼吁药价也要反垄断。
中药价格疯涨 背后有何原因
据北京青年报报道,常用的中药材,如金银花从27元一公斤最高涨到360元一公斤(价格飙涨13倍),板蓝根从3元左右最高涨到30元,太子参从200多元最高涨到500元左右。相比以往,有70%至80%的常用中药材价格上涨超过2倍以上。
中国工程院院士吴以岭表示,市场需求量增大,可种养殖中药材受用工费提高,农副产品特殊市场规律波动,野生中药材过度开发导致减少,不法商贩投机炒作、囤积居奇等因素影响造成中药材价格上涨,对中药产业的发展极为不利。
吴以岭说,中药企业面临生产成本上涨的巨大压力,中药原材料在生产成本中的比重越来越高,再加上人工、设备更新等成本的提高,同时又受国家药品限价、降价政策的影响。许多效高价低的产品要么缩减产量、要么直接停产,个别企业甚至可能在原材料方面偷工减料。
此外,中医药简、便、验、廉的优势不再,不利于中医药在基层的推广应用。过高的药材价格带来的利益诱惑,使得中药材资源过度采伐,部分中药材品种无药可用。价格过高使得制假售假者增多,老百姓深受其害。
为此,专家建议国家中医药管理部门、物价管理部门应进一步完善建立重点品种的市场运行信息监测、预警体系,把握中药价格信息,对非正常的价格波动给予及时行政干预,并严厉打击人为抬高药价、囤积居奇等行为。尽快建立并不断完善中药材收储制度,实现国家对大宗中药材品种的收储管理。
另外,吴以岭建议对资源稀缺和能人工种养殖的品种,由国家农业部门和中医药管理部门统一调研,对这些品种的繁育、种养殖给予资金、技术、政策支持。建立中药材信息系统,掌握中药材供求关系,尤其是可种养殖的品种,积极引导药农种养品种与数量。
$pager$
药价为何走不出“高回扣”怪圈?
出厂价20多元一盒的抗癌中成药芦笋片,医院售价达180多元。当前,一些抗生素新药、抗癌类药品价格虚高的现象普遍存在。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破除以药补医,降低虚高药价”,两会代表委员表示,药品药材的质量关系到群众健康,药价的高低关系到群众的切身利益。
据现代快报的报道,10多年来,政府实施药品降价30多次,但却‘越降越高’。药企不是不想降,而是不敢降。90%以上的药品都有降价空间,价格砍掉50%,一点问题都没有。这里有一系列的中间环节,医院的回扣是其中之一。全国人大代表、广西钦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副院长张福维说,药商出售药品,早已将回扣计算在药价里。
实际上,药品价格在医改中最敏感、最复杂。全国人大代表、河南辅仁药业集团董事长朱文臣说,药品出厂价包含约15%至20%的提成,是业内潜规则。药价虚高,是在药品流通环节中层层提高的。最终,患者从医院拿到的药价更高了。张福维说,虽然有些地方试点医改,但始终是碎片式的,治标不治本,难以走出以药养医的怪圈。
据调查,制药企业面向全国销售,并在各省市制订销售计划,根据当地的销量来定价格。一旦有的试点价格降了,其他地方势必也要求跟着降价。朱文臣说,实际上,降价并没有使制药企业的销售量上升,反而下降了。医生的利益空间没有了,谁来给你开药?对于制药企业来说,销售量自然也就降下来了。
药企代表坦言,降下去的价格实际上就是回扣。取消了回扣,药品销售的积极性至少下降80%。制药企业担心,在当前市场环境下,没回扣就没销量,这就是药企打价格保卫战的真实原因。
同一名字的药品,不同的厂家价格能差10倍,高价药品贵在哪里,低价药品质量水平是否达标?目前国家对药品、医用耗材的定价是由企业报价,物价局审批形成的。价格与成本差距大,形成高回扣,同时也给贿赂医务人员留下空间。
耐人寻味的是,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取消绝大部分药品政府定价”。那么,现在的问题是,药品价格由谁来定?
两会代表认为,既然放开政府定价,药品降价可通过市场的“量价”谈判机制实现。建议列入国家财政支付的医保药品、耗材,由国家层面指定机构与生产厂家做“量价”谈判,实行全国统购。张福维建议,改革药品定价体系,由审计和药品监督等多部门参与,实施异地审计。合理地核算成本,防止地方保护主义;二是逐渐减少或者取消中间环节,增加国家基本用药的基本数量。
中国工程院院士吴以岭建议,国家中医药管理部门、物价管理部门应进一步完善建立重点品种的市场运行信息监测、预警体系,把握中药价格信息,对非正常的价格波动给予及时行政干预,并严厉打击人为抬高药价、囤积居奇等行为。尽快建立并不断完善中药材收储制度,实现国家对大宗中药材品种的收储管理。
“一些企业为牟取暴利玩垄断,把控上游原材料,使得10元成本的原材料暴涨至900元,严重加大了下游药企及老百姓的负担。这就需要监管部门进行监管处理,以保证公平竞争及百姓利益。”院士胡季强表示。
胡季强认为, 在形成一个良好的市场环境后,中药要发展最根本仍是创新,但因为目前的审批制度,使得新药上市速度缓慢,占医药市场份额30%的中药,近几年获得批准的批文只占全部批文的5%左右, “长此下去,未来中药的发展前景不乐观,会对中药犯下历史性错误。”
$pager$
药价也需反垄断
事实上,现实中也确实存在一些企业刻意玩的“垄断游戏”,如某种原料只有三家企业有批文,而药监局又不批新的,有企业便将这三家企业联合起来,将价格抬高,形成寡头垄断,这对下游的药企及消费者极其不公平。
据了解,康恩贝也遭遇了此类的“垄断”。国家基本药物尿素乳膏原材料是尿素,市场上农用尿素只有三元一公斤,精制后可以用于药用尿素,成本在10元钱,与下游药企交易的合理价格是20-30元之间,但形成垄断后,价格攀升至900元。康恩贝等下游药企联合向发改委提出反垄断调查,结果价格降至200元。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吴以岭表示“市场的发展离不开监管,药品作为特殊商品,国家中医药管理部门、物价管理部门应进一步完善建立重点品种的市场运行信息监测、预警体系,把握中药价格信息,对非正常的价格波动给予及时行政干预,并严厉打击人为抬高药价、囤积居奇行为。”
事实上,近些年来,中药材价格走高速度惊人。从药通网中药材大盘价格指数来看,2007年到2014年,价格指数由2700点增长到6600点,增长两倍以上。吴以岭院士以常用药进行举例,如常用的中药材金银花从27元最高曾涨到360元一公斤,后才降到100元每公斤左右;板蓝根从每公斤3元左右最高涨到30元,近期在10元左右;三七(120头)从每公斤40元,最高价涨到700元左右,太子参从原来一公斤200多元最高时达到500元左右。尽管近两年大多数中药材价格有所降低,但相比以往,有70%-80%常用的中药材的价格上涨超过2倍以上。
根据公开数据显示,近10年来我国中医药事业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中成药品种已近万种,中药产业得以迅猛发展,中成药产业在我国成品药巿场中占近30%的份额,总规模近4000亿。因为原材料的涨价,使得中药价格在不断地提高甚至翻番,许多消费者都表示中药处方费用在不断提高,原来治疗感冒咳嗽一付药2-3元,20-30元能治好的病,现在动辄上百,甚至五六百。
胡季强列举一组数据:根据CFDA公布的年度药品注册评审报吿,2012、2013、2014三年中药获生产批件数分别为37、27、 24个,分别占当年全部生产批件数的6.0%、6.5%、4.7%,且呈现逐年下降趋势,获准产品创新程度不高,2014年1~4类为0个,5类1 个,6类10个,8类2个,还有近半为补充申请,只有中药目前市场份额的五分之一。而六类中药新药又很难进入全国及省医保目录。这表明未来可以上市的创新中药将越来越少。“长此下去,未来中药的发展前景不容乐观,这会对中药犯下历史性错误。”胡季强表示。
“郑筱萸案留给药监总局的阴影或许到现在也未消散。”据了解,2005年1-5月,也就是药监局原局长郑筱萸在任的最后半年,中国共批准仿制药4237个,涉案的企业一年竟拿到100多个批文。郑筱萸事发后直到2008年,药监局才清理完成前任积压下来的2.4万个申请“遗产”。
胡季强认为,药品评审迟缓严重影响了企业的创新积极性。全国人大代表、科伦药业董事长刘革新也曾抱怨:“积压的材料已经超过1.4万件。其中不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药。这些新药上市慢,给企业的回报迟滞,自然导致创新困难。”因此,胡季强建议食药总局尽快调整中药注册监管政策,根据中药特点和现状,既大力支持已有中药产品提高标准、增加质量稳定性和产品安全性有效性,又支持创新中药和剂型创新。
声明:本文是中药材天地网原创资讯,享有著作权及相关知识产权,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个人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进行发布;经本网协议授权的转载或引用,必须注明“来源:中药材天地网(www.zyctd.com)”。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