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网讯】
段院生
一、我市中药材产业发展迅速,已成为产业大市
黄冈地处湖北省东部,属亚热带季风气候,热量丰富、光照充足、雨水充沛,自然环境优越。中草药种植、加工历史悠久,中医药人文底蕴厚重,开发潜力巨大,是湖北中药材主要产地之一,地产药材1000多种,中草药基地种植面积超过60万亩,驰名中外的“九资河茯苓”、金银花等名贵中药材年产量突破6万吨,被誉为“大别山药用植物资源宝库”。据市农业局统计,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的1892种药材见诸于黄冈境内的达1000多种,其中道地药材品种近300种,重点品种达70多种。2012年全市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65.5万亩,药材产量17.2万吨,总产值22亿元,中药材500亩以上连片基地115个,药材种植专业户1.38万户,药材专业村313个,中药材专业合作社90多家。先后有湖北麻城九州中药发展有限公司菊花基地等4个基地通过GAP认证,2015年蕲春县启动蕲艾夏枯草GAP认证工作,已通过认证的基地数位列全省第一,省科技厅公布的10家省级中药现代化科技示范基地,黄冈有5家入列,居全省首位。本地区道地药材如罗田茯苓、英山桔梗、麻城菊花、团风射干、蕲春“四宝”(蕲龟、蕲蛇、蕲竹、蕲艾)等在国内外享有盛誉,无论是产业规模还是技术水平,我市已成为名副其实的中药材产业大市。
二、我市中药材产业发展过程中的不足
1.产业发展迅速,但缺乏联动性
近年来,英山、蕲春、罗田、麻城等县市大力发展中药材产业,形成了各自特色,取得了可喜成绩。以英山县为例,以茯苓、苍术、天麻、桔梗、柴胡等药材品种为主,建成4个重点基地乡镇、109个专业村、9800多个专业户,种植面积达13.62万亩,产量2.71万吨,初步形成中药种植、中药提取、中药饮片、中药制剂等系列产业格局,发挥出比较优势,形成了传统道地药材与当家品种相辉映的良好局面。
蕲春县立足“李时珍”这一世界品牌资源,紧盯医药养生千亿级产业发展目标,推进“以药兴县”和“以药兴工”差异化发展战略,李时珍医药集团、李时珍国际医药港分别成为大别山地区最大的医药龙头企业和流通集散地。
近年来,麻城市把福白菊作为重要支柱产业来打造,形成了福白菊种植、加工、经营等一条龙体系,种植面积已达5万亩,产量可达5000吨以上,系列产值预计达5亿元以上。全国白菊产量中麻城“福白菊”产区产量占三分之一左右,与浙江桐乡、江苏盐城并称中国药用保健白菊花三大产地,麻城已成为全国最大的菊花生产基地,成为农民致富的新亮点。
然而,这些县市在中药材产业发展中,区域之间缺乏联动性,不能优势互补,形成种植、饮片加工、销售和中药制剂的产业链。中药材产业发展具有一定县域优势,但黄冈市中药材产业作为一个整体,品牌优势不够明显。
2.规模偏小,产业化程度低
目前全市中药材种植品种数量较多,但规模较小,种植区域多分布在山区和半山区,这些地方耕地资源不足,人均耕地面积较少,中药材种植主要是农户自发行为,以一家一户零散种植和小型基地为主,千亩以上大型基地较少,难以形成规模效益,龙头企业较少,专业合作社规模普遍不大,整体产业化程度较低。
3.技术含量低,技术标准不规范
在中药种植加工过程中,农民单家独户式的自发生产,缺乏专业培训,导致新技术应用受阻,加工环节缺乏严格的技术规范,导致产品质量不高。例如在茯苓生产中,由于受农家子弟学费筹措需要以及9月份产量已初步形成等原因影响,药农往往将采收期由11月提前到9月,势必影响产品有效成份的形成,导致有产量、没质量。
4.人员专业化程度低,高素质医药人才缺乏
目前全市中药材产业从业人员超过50万,但大部分都是种植散户,缺乏专业培训,规范化种植加工意识不强,导致产品质量难以得到有效保障。
5.市场发育不健全,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有待提高
近年来,各级政府加大中医药产业支持力度,但由于种种原因,目前全市中药材产业仍然存在着信息不通畅、管理不顺畅、服务不流畅现象,导致产业发展不酣畅。横向协作方面,区域缺乏协同发展,政府间无统一的职能部门;纵向交流方面,因职能部门不对应,导致交流不顺畅。
$pager$ 三、做强我市中药材产业的建议
大力发展我市中药材产业,必须树立两种意识。一是质量意识,药材是特殊商品,“药材好,药才好”。在中药材种植和加工过程中,一定要确保质量,坚决杜绝以次充好、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等现象,确保用药效果;二是环保意识,在发展中药材产业的同时,要做好科学规划,决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保护好优质药材产区的自然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1.加强技术开发研究,树立中药材产业技术优势品牌
一是加强种植技术研究,开展中药资源普查,为我市药材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和保护提供信息支撑和技术保障。加强对道地中药资源的保护、研究和利用,推出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黄冈原产地品牌产品,进一步推广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和中药材资源保护技术。
二是加强加工技术研究,严格挑选,规范加工,不使用硫磺熏蒸等,不添加人工色素,分级包装,严防以次充好,不使用防腐剂。
三是加强新药研发技术研究,开展中药新产品、新制剂的技术研究,促进中药现代化,形成研发技术优势。
2.加强产业发展,树立知名企业品牌
加快推进传统中药材产业技术改造,调整中药材相关产业结构,支持龙头企业开展技术改造升级,依托李时珍医药集团、黄冈卫尔康医药有限公司等中药生产加工和营销企业,促进现代中成药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扶持本地中药材合作社,加强中药饮片精细加工,依托大型专业合作社,推动产业快速发展。引导和带动中药饮片生产企业,开展炮制工艺研究,大力发展精细饮片、中药微粉、中药粗提物等产品。
3.加强设施建设,树立一流园区和特色物流中心品牌
一是特色园区建设,围绕加强市场主体培育、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全力推进黄冈生物产业园建设,形成一批产品优势突出、创新能力较强、经济效益较好、环保节能先进的中药材企业群。
二是物流中心建设。蕲春县李时珍国际医药港是全国17家中药材专业市场之一,也是湖北省唯一国家级中药材专业市场,现拥有中药材加工企业33家,年加工量达3万吨,年产值17.2亿元,要努力将其打造成国内一流的中药材集散中心。
4.加强宣传力度,树立中医药文化和健康旅游品牌
黄冈文化底蕴深厚,以李时珍为代表的“鄂东四大名医”享誉中外。深入发掘中医药文化,发展特色旅游产业,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打造中医药文化旅游品牌,助推我市中医药产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国务院办公厅2015年4月印发的《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2015—2020年)》,对我市发展中医药文化和旅游产业,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通知中指出,发展中医药文化产业,发掘中医药文化资源,优化中医药文化产业结构。发展中医药健康旅游,利用中医药文化元素突出的中医医疗机构、中药企业、名胜古迹、博物馆、中华老字号名店以及中药材种植基地、药用植物园、药膳食疗馆等资源,开发中医药特色旅游路线,建设一批中医药特色旅游城镇、度假区、文化街、主题酒,开发中医药特色旅游商品。
为做强我市中药材产业,树立以上四个品牌,笔者建议:一是成立中药材产业发展市级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工作机制,建立完善领导、管理和工作体系,充分发挥领导小组的统筹协调作用;二是提供资金和政策支持,在税收、财政等方面予以倾斜;三是优化人才引进机制,吸引不同层次的中医药人才到我市创业就业,包括中药材技术研究和开发人才、加工人才、营销人才、电子商务人才等。
(作者系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博士、副教授)
声明:本文是中药材天地网原创资讯,享有著作权及相关知识产权,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个人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进行发布;经本网协议授权的转载或引用,必须注明“来源:中药材天地网(www.zyctd.com)”。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