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网讯】
张连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获得者,是一位来自于吉林农业大学中药材学院的教授,自1982年起,他用了30多年的时间执着于人参种植的研究,终于在人参培育相关工作领域实现了自己的梦想。秉承着对科学研究的严谨态度和执着追求,张连学成功培育出了人参新品种,完成了人参加工传统方式的革新,大幅降低农药残留,突破了“人参下山”的难关,实现了平地栽参的目标。据估算,当前他的科研成果为中国人参产业带来的年增长产值超过10亿元。
据了解,在过去的三十几年里,无论是育种工作的进行,还是加工技术的革新,张连学都付出了超乎常人的耐心和努力。在他意识到山林长期过度开发、管理者培育不善等原因导致人参种源抗病和抗寒性退化后,便决心在当时的参源基础上培育新品种,即使明知这是一个至少28年才有可能出结果甚至连这都是保守估计的难题,他也毫不犹豫,经过不断地筛选、培育、淘汰,不断地遭遇失败挫折后,他培育出了“集美”等新品种,将产量在原基础上提高了12%-20%,这一结果所带来的无论是经济效益还是社会影响都是不可估量的。
人参新品种的培育工作完成后,张连学将目光转向了国内始终处于劣势的制作工艺,旨在解决加工过程中产生的人参质量不稳等问题。而20世纪以来计算机产业的不断兴起则是他对加工方式进行改良时恰到好处的那阵东风,充分利用计算机科学的特点与优势,张连学团队研发出能够控制温度、湿度、排潮的数据模型,进而对加工过程进行有效的监控与检测,这些举措实时提高并保证了人参质量,使得药材成分、皮色接近国际标准。在此之后,为了降低人工栽植参的农药残留,他对具有抗性的微生物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终于在翻阅一本生物杂志时得到灵感,经过对微生物上百代的选择培养后成功地将农药残留量大幅度降低。他的研究不只是自己科研经历的浓墨重彩,更解决了我国人参生产没有良种的难题。
众所周知,由于人参这一药用植物的特殊属性,种植过人参的土地很长一段时间内无法培育其他植物,而在巨大的市场需求和经济利益驱使下,即使知道这一弊端,大片的山林仍被砍伐开辟用于种植经济效益奇好的人参。早在二十几年前张连学就开始思考是否可以让人参“下山”。到了1993年的时候,“平地栽参”成为他人参研究历程中的又一新坐标。
显然,他又一次成功了。2013年,由他主导的吉林省非林地栽参研究开发创造了单产1.8千克/平方米的记录,大面积平均单产比韩国高出了20%,成为当今国际人参单产最高水平。
现如今,在人参产业上,我们与韩国终于可以并驾齐驱,甚至在一些方面远超过一度让我们艳羡不已的韩国,正所谓“路漫漫其修远兮”,未来的发展尚且未知,但张连学以及他的团队已经为我们树立了很好的榜样:只有经过艰苦卓绝的奋斗,方有站在高处的机会。
声明:本文是中药材天地网原创资讯,享有著作权及相关知识产权,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个人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进行发布;经本网协议授权的转载或引用,必须注明“来源:中药材天地网(www.zyctd.com)”。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