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网讯】
近日,四川省隆重表彰首届“四川杰出人才奖”18名获奖人员,充分彰显了四川省识才爱才敬才用才、广纳天下英才助川发展的战略眼光。为更好展示18名获奖人员在各自行业勇于担当、锐意创新、拼搏实干的优秀事迹,激励广大人才奋发有为、建功立业,在全面创新改革的最前沿、经济转型发展的主战场、脱贫奔康致富的第一线贡献智慧和才干。即日起,推出“天府英才榜”,对18名获奖者进行报道,敬请垂注。
成都市营门口路88号四威大厦,这幢浅黄色老楼见证了“好医生”的成长史。
从当初籍籍无名的小公司发展到如今集科、工、贸为一体,年销售量近50亿元的大型企业集团,“做好人,制好药”,掌舵人耿福能的坚持终有回报。
10月8日,耿福能荣获首届“四川杰出人才奖”。得奖后第二天,他又匆匆赶回曾经的起步之地——公司总部四威大厦,跟大家一同分享荣誉,他坦言:“这几十年来得过的奖不少,可这次的分量最重。”
人物名片
耿福能 四川好医生药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特殊贡献
专注于以药业为核心的大健康产业建设,在中药饮片研发和生产、中药材种植养殖、创面修复药物研发和生产等方面有突出贡献;在凉山建立全国最大的附子GAP种植基地,有效带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
做好药材培育 从源头把控质量关
中医世家出身的耿福能有着深深的中医药情结。谈及如何改善目前国内中医药的发展环境、提升其发展空间,耿福能说得最多的是“标准化生产”。“尤其是从中药材质量的源头上进行把控,这便是我所说的‘第一车间’。”他坚信,“这是做好药的第一步。”
在耿福能看来,传统的中药材均是农户采集野生或者自行种植养殖,这样无论从种植养殖条件、种源控制,还是炮制加工、规范储藏、销售等方面均无法保证中药材的质量。“质量才是药品的核心竞争力。”从业多年的他总结。
向上溯源,在“第一车间”做好药材培育,耿福能带着他的团队开始了实践。“能想象有36亿个生命欢迎你的情形吗?”耿福能饶有兴致地聊起了在西昌的美洲大蠊养殖基地。“这是现在基地的养殖数量,采用了自己摸索出来的‘孤岛养殖法’,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里,从温度控制到饲料选配,都是标准化的流程。”据耿福能介绍,他们还会对养殖多年的美洲大蠊进行基因序列测试,同时不断补充野生品种,以保证其质量。
目前,耿福能已建立起美洲大蠊、附子等产品的标准化药材生产基地,然而,他的“野心”不止于此。推动中药材质量建设和标准认证出台、促进种植养殖中药材地块数据库建设、建立中药材种植养殖基地集散地……这些都写进了耿福能的计划书。“种植环节形成好的质量,并能坚持处方标准、工艺流程标准、检测标准等‘三标合一’的制药标准,中医药的世界化是没有问题的。”耿福能对此信心满满。
产业入村帮扶 助贫困山村摘帽
一提起耿福能,凉山州布拖县乐安乡火灯村村民马查俄尔就会竖起大拇指,连说“属则”(彝语:好人)。
马查俄尔的感激发自心底。去年在跟着驻村第一书记走访火灯村时,耿福能给马查俄尔算了一笔账:种土豆亩产2000斤,每斤5毛钱;而换作种附子的话,亩产至少过千斤,每斤保底收购价为7元。
将信将疑的马查俄尔拿出了3亩地种植附子。没钱买种子,耿福能免费提供;不懂种植技术,他又派技术人员到地里手把手培训。等到收成时,马查俄尔有些不敢相信:平均亩产1400斤,除去留种外商品附子超过3000斤。单凭此一项收入,马查俄尔便能脱贫摘帽。“企业不属于个人,而是属于这个社会,这是一种责任!”从大凉山走出来的耿福能深知肩上的重任。“当地的土壤及自然环境在中药材种植方面有着天然优势。”耿福能说,经过前期的科研试种,检测结果更坚定其信心,一条把企业发展和产业扶贫结合的道路在摸索中清晰呈现。
仅在去年,集团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带动布拖县火烈、补洛、乌科、拖觉和乐安五个乡近2000户农户种植附子,平均每户年均增收7000元-8000元。这种模式迅速在越西、冕宁县复制扩展。
据耿福能介绍,近几年,“好医生”拿出了3000余万元扶贫资金,用于收购附子、提供附子种子、培训农民种植药材的技能、兴办附子加工厂。凉山也成为全国最大的附子产业基地。
对这次获奖的奖金,耿福能也有自己的计划。“我打算在火灯村再设立一个基金,用于村里的集体经济发展。”耿福能告诉记者。
对话
人才一定要能解决实际问题
问:您认为什么样的人才算作是人才?
答:其实,人才是一个广义的概念。三百六十行,每个行业都有自己的人才。在我看来,人才就是长时间坚持做一项工作,并且能够在某方面有所突破、见到效果的人。就拿这次评奖来说,不是说我评了奖就是人才,就算不评,我也觉得自己是个人才。
问:作为一个企业的掌舵人,您是如何把企业发展和人才结合起来的?
答:在企业里,我强调人才一定要能解决实际问题。比如在药品研发方面,我们有超过百人的研发队伍,他们会做一些基础性的工作。但是你要维持市场的竞争力、不断提升药物质量和疗效,在药品研发中的高端人才又是必不可缺的。这时,我们就会以项目的形式寻求合作伙伴。现在我们就和四川大学魏于全院士的团队有着深度合作,而且已经取得重大进展。我们在耐药菌、糖尿病和抗艾滋病毒的药物研发上都有所突破,其中的部分药物即将进入临床阶段。
问:对于“好医生”这样的医药企业,如何抓住创新这个关键?
答:创新体系性建设很重要,我们建立了技术创新决策机制,构建了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拥有省级院士(专家)工作站、国家级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等高层次产学研联合技术研发平台,这为创新发展积累了雄厚的基础。
另外,制药企业既要坚持从传统医学中寻找创新灵感,也要从现代科技中寻找安全有效和经济科学的解决方案。以康复新创面修复系列为例,目前,其销量已经突破了每年8亿元。
声明:本文是中药材天地网原创资讯,享有著作权及相关知识产权,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个人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进行发布;经本网协议授权的转载或引用,必须注明“来源:中药材天地网(www.zyctd.com)”。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