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网讯】
10月27日,甘肃省食药监局发布《关于印发2016年第四季度中药饮片重点监管品种名单的通知》,共有40个中药饮片被列入重点监管范围。
通知要求,将柴胡、柴胡、小通草、乌梢蛇、谷精草、山药等40种中药饮片被列入重点监管品种名单,甘肃省各级药监管理部门将在全面监督检查的同时,对名单中40个品种进行重点检查。接着,就有媒体开始报道,未来中药材以及中药材饮片价格将大涨。其实,这种优质优价趋势在这两年非常明显,并非近期检查所致。为啥以前中药材品质如此堪忧,而现在却发生极大转变?
中药品质低还是违法成本太低所致
利益驱使
中药材,作为特殊商品,交易属性本应弱于治疗属性。治病救人理应放在首位,一旦本末倒置,商家只为逐利,踩着人性的底线,质量很难保证。
其实,掺假使假,自古有之。只要有利润,甚至百分之三百的利润摆在你面前,那是连生命都可以弃之不顾的。只要牵扯到利益问题,中药材掺假使假无法杜绝,不过这些年更为疯狂而已。
真假难辨
信息透明后,产地、市场价格相差无几。商家为保证足够利润,从产地到市场这个环节就成为掺假使假重灾区。作为农副产品的中药材,科属种类繁多,外观相似度极高,专家都难以分辨真假,消费者更难以辨别。这给掺杂使假提供了很好的温床。
当归、独活都属于伞形科,当归属植物,外观相似,尤其饮片加工户植物形态变化尤其明显,普通人根本无法辨明真假。当归价高,独活价低,独活掺在当归里出售商家就可以获利。这也就有了产地和市场价格几乎一致,甚至出现市场价格低于产地价格的现象。
底线太低
中医药这个行业一直处于九龙治水局面。大家都能管,大家都想管。管的越多下面越乱,下面越乱呢,又加大管理力度。看看种植端,除了落后还是落后。看看流通端,农贸市场,分散隐蔽,监管难度非常大。终端企业上受到国家管控价格压力,下受到前端品质难以保证、价格波动剧烈,药企力不从心。
从建国至今,没有一部中医药立法约束,药典仅是用药最低标准,很多企业、个人都在不停地打擦边球获取暴利。
整个社会都处于一个笑贫不笑娼的年代,当全民都在炒作概念,坐享其成替代勤劳肯干。也许你想卖好药做良心药,但大家都在通过践踏道德底线赚钱的时候,你会发现你无法在这个劣币驱逐良币的市场生存。
中药材品质变好是国家政策调控收紧
飞检成常态
进入2015年,监管手段更为多样化,监管力度不断加强,处罚力度也史无前例。截止目前,只有不到三分之一企业通过新版GMP认证就可以看出国家整顿中药材质量决心。
药典要求严格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版中一是制定了中药材及饮片中二氧化硫残留量限度标准;二是推进建立和完善重金属及有害元素、黄曲霉毒素、农药残留量等物质的检测限度标准;三是加强了对有毒有害物质的控制。这些标准的颁布必将对长期以来中药材质量危机形成遏制。这些标准的版本必将对长期以来中药材质量危机形成遏止。
行业优胜劣汰呈现,伪劣品逐渐被淘汰
在国家不断加强监管的背景下,市场终于走上优胜劣汰的健康发展轨道,一改长期以来“劣币驱逐良币”的恶性循环。
两极分化
优质货源卖的快甚至供不应求,劣质品跳楼也无人问津,二者价差明显拉大。例如原来甘肃水根大黄价格是正品大黄的一半,现在降到0.5-1元也卖不掉,有2000多吨劣质货压在仓库里。
假冒伪劣现象收敛
长期存在于各大市场的出售假冒伪劣药材的嚣张气焰被彻底打压下去,如部分药材市场长期以来存在的模具造假、打矾、染色、增重等行为大量减少。
熏硫药材滞销,价差拉大
例如,2009年最为严重时,在陇西产区,超过90%的当归、党参都要熏硫。目前这个比例已降到30%以下,且多流往农村市场和土特产市场。同样,中药材行情中出现“硫”的信息字段也明显减少。
随着中药材相关政策法规更精细化、更规范化,以及监管部门更大的监管力度,中药材的整体质量将逐步转良。但也不能否认此次质量好转是自上而下的力量,而药材想要从根本变好,我们需要的更多是自下而上的力量!一旦政策放松,中药质量依然堪忧!
声明:本文是中药材天地网原创资讯,享有著作权及相关知识产权,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个人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进行发布;经本网协议授权的转载或引用,必须注明“来源:中药材天地网(www.zyctd.com)”。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