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网讯】
7月3日,国家药监局发布公告,8月31日前,两款中药注射剂大品种——年销过亿的清开灵注射剂和天士力独家品种注射用益气复脉(冻干)——须修订说明书。其中,涉及20个批号的清开灵注射剂(涉及清开灵注射液19个批号,注射用清开灵(冻干)1个批号),须在【禁忌】项下增加
“新生儿、婴儿、孕妇禁用”等3项内容。
今年3月份机构改革以来,随着国家药监局的组建,加上清开灵注射剂和益气复脉(冻干),迄今已有6个中药注射剂品种被责令修改说明书,其中5个须注明:新生儿/婴幼儿/儿童禁用。
而此前,已有鱼腥草注射液、复方蒲公英注射液、莲必治注射液等7个中药注射剂大品种,被药监部门责令在说明书中写明“儿童禁用”。
随着中药注射剂在儿童疾病治疗中的不良反应问题逐渐凸显,其淡出儿童药市场趋势愈加明显。而除了说明书中罗列的不良反应、禁忌、注意事项越来越多,医保限用、临床监控等也使中药注射剂市场逐渐萎缩。同时,顶着“热原”原罪的超130个中药注射剂品种,还面临着“注射剂上市后再评价”的生死大考。
业内人士纷纷感叹,叱咤中国市场几十年,曾经创下过众多销售“神话”的中药注射剂,真的已经到了生死关头。
销量额、不良反应双高
此次被责令修订说明书的两款产品——清开灵注射剂和益气复脉(冻干),都是中药注射剂大品种。而其中,被广泛应用的抗病毒药物,治疗病毒性疾病,包括呼吸道感染、病毒性肝炎、脑出血及脑血栓等的清开灵注射剂,已是行业内外多年争议的焦点。
以批号较多的清开灵注射液为例。该品种是神威药业的主打产品;神威药业也是国内最大的清开灵注射液生产商。据该集团年报,在市场已有所萎缩的情况下,2016年清开灵注射液销售额,占集团总营业额的55.7%,以其营业额1,993,379,000元计算,达11亿元以上。
与销量形成对比的是,清开灵注射剂在国家不良反应监测中,也常年居不良反应高发榜首位。
清开灵并非个案。2017年3月,2017版国家医保目录发布,115个中药品种临床受限,涉及38个中药注射剂品种。其中,26个中药注射剂品种须在二级以上医疗机构使用才能报销,包括不良反应频发的鱼腥草注射液、莲必治注射液、双黄连注射液等。
而对照2016年11月,新康界发布的2013年至2016年的中药注射剂销售额前20品种,
很多医保受限中药注射剂,2015年销售额都超过了10亿,5个品种2015年销售过50亿。
现代工艺能否破解“原罪”?
虽然,在去年的一系列针对中药注射剂的召回、停用事件之后,其销售额已经有所下降,但最致命的一关还在后头——注射剂上市后再评价。而其中,矛盾最集中的点,就是——中药注射剂的“原罪”——热原问题,如何解决?
能通过现代工艺解决吗?
此次修订说明书的另一个产品——益气复脉(冻干),是治疗心血管疾病。作为天士力集团子公司——天津天士力之骄药业有限公司的独家品种,应用了现代化的冻干技术。它还曾纳入国家医保谈判序列,后因“医保支付标准没有达成一致意见”,而未能进入目录。
而从说明书修订情况看,与清开灵注射剂等传统中药注射剂类似,益气复脉(冻干)也需要增加【警示语】明确有过敏性休克等不良反应,应在有抢救条件的医疗机构使用等内容;在不良反应项目下,须列明包括全身性反应、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等多项内容;并列出使用过程中需注意的配伍和不可超功能主治用药等【注意事项】。
其中,全身性反应中包括“寒战、发热、畏寒、发冷、颤抖等”。而这些也是典型的热原反应。这样看来,热原这个“原罪”并没有因为工艺不同而消失。
热原可以通过原料、溶剂、容器具带入,制备过程中污染,灭菌不彻底或包装不严也产生热原。而中药注射剂的原料是草药,来源复杂,容易产生热原。也正因为如此,热原也被称为中药注射液的“原罪”。
面对去年10月国务院提出的“力争用5-10年完成注射剂上市后再评价”的压力,部分中药注射剂企业持乐观态度,也已积极行动,启动了相关工作,希望通过临床数据“自证清白”。但,要如何攻克“热原”?现代工艺是一条行之有效的路径?这些问题,恐怕还有待相关企业,不断攻坚克难,用实践和临床数据作答。
点评:
中药注射剂生产企业行业一直不团结,大家只顾卖进医疗机构,别的不操心,缺乏产业、平台意识。很典型的情况是没有一个“中药注射剂”行业协会代言,据了解,在近400个中国医疗、医学、医药一级协会中,就没有一个“中药注射剂”一级协会。在知名的中国医疗、医学、医药一级协会中也没有见到一个“中药注射剂”二级机构为“中药注射剂”行业代言,而在“中药注射剂”行业有近10位是全国两会代表,占医药60多位全国两会代表的1/6,他们都是国家参政、议政代表。但是,就是不善于为自已所在产业、从而为自己企业在面对危机时,自信应对。
所以,中药注射剂并没有那么可怕,那么危言耸听,中药注射剂企业应该联合起来,成立中药注射剂协会,为自己代言!
这几天笔者只要点开手机就会被批评中药注射剂的字样充满眼帘,在这里笔者就想问问各位,中药注射剂究竟这么着你们了,非要偷换概念、断章取义的来怼中药注射剂?
笔者就简单的摘用几句完整的话来表达下观点:“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数量多了,并不意味着药品安全水平下降,而意味着我们掌握的信息越来越全面,对药品的风险更了解,风险更可控,对药品的评价更加有依据,监管决策更加准确。同样,在医疗实践中,能及时地了解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表现、程度,并最大限度地加以避免,也是保证医疗安全的重要措施”(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年度报告(2016年))。“8.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涉及药品情况按怀疑药品类别统计,化学药占81.5%、中药占16.9%、生物制品(不含疫苗)占1.6%,与2015年基本一致”(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年度报告(2016年))。
笔者也承认中药在现代医药领域还没有被广泛的认可,在某些数据上还每每被质疑,还有一定的局限性。可是笔者就不明白了,为什么非要拿不符合西药理论的标准来衡量中药呢?拿化学药物的标准来怼中药注射剂?中药注射剂究竟惹到谁了?各有甚者吃了几年牛排,受了西方文化的熏陶,就看不起祖宗,大放厥词,笔者说那叫数典忘祖!中药注射剂是在中国特殊的历史时期遗留下来的,确实有一些不明因数在其中,这正是我们要努力去攻破的,而不是一味的打压、批判。再举个简单的例子:天花于公元1世纪传入中国,由于中国很早就有了“以毒攻毒”的免疫学思想,到宋代就有了人痘接种法预防天花,即将患过天花病人的疱浆挑取出来,阴干后吹到健康人鼻孔中,接种上天花后就不再感染。到明清,已有以种痘为业的专职痘医和几十种痘科专著。清代政府还设立种痘局,可称是世界上最早的免疫机构。而现代医学又是什么时候开始有接种的?开始接种牛痘的呢?所以,不是中药不行,使我们没研究明白!是我们不行!
我们为什么不能静下心来把中药注射剂中不明白的弄明白,或者为中药注射剂,为中药确立一种更符合中药产品安全评价的标准和方法呢?为什么非要借着点事情就怒怼中药注射剂呢?中医药已经默默额守护我们这个民族五千年了,为什么现在会有那么多香蕉人要怼中医药呢?中药注射剂,你究竟惹到了谁?才被如此怒怼呢?
声明:本文是中药材天地网原创资讯,享有著作权及相关知识产权,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个人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进行发布;经本网协议授权的转载或引用,必须注明“来源:中药材天地网(www.zyctd.com)”。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