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在广州举行的2018年米内网医药经济信息发布会上,米内网零售中心总监林赟表示,2017年中国药品零售终端份额为22.6%,较2016年上升0.1个百分点,零售药店的前景趋势看好!
2013-2017年中国药品三大终端份额
处方外流相继落地,千亿“大蛋糕”谁将获益?
12月1日,福建省首张可流转电子处方单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孟超肝胆医院开出;10月25日,广东省首张全流转处方在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开出,门诊患者可以自主选择院内购药或者院外购药。未来随着国家对医药分开政策的推进,处方外流在其他省份也将相继落地。
随着部分城市处方平台及医保开放,处方外流政策方向明朗,零售药店终端数据也显端倪。据米内网零售药店数据,2018年前三季度零售终端化学药、处方药的地位均有所提升。
处方外流,对于患者来说,极大提高了取药的便利性,并可对比价格自主选药以降低患者负担;对于医院来说,既减轻了医院药房的压力和节省了药品的各项管理成本,也促进医院将更多精力集中到医疗事务性工作中;对于药店来说,药品的销售渠道将逐渐从医院转向药店,而院边药店将最先受益。
同时,林赟强调,处方外流并非是所有药店都能受益,特别是医保品种。零售药店销售这部分属于国家严格控费的品种,几乎无利润可言,因此对于那些医保药店占了其药店数量七八成的大型连锁药店,未来如何调整产品结构、药店经营模式以获利润,有待进一步观望。
米内网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药品市场规模将增至1.7万亿元,受政策因素影响,处方外流的市场将突破1300亿。为了承接处方外流的巨大蛋糕,山西荣华大药房连锁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杨建华表示,未来在新开门店的选择上将更倾向于医院周边,同时将通过分析顾客处方以了解医院品种选择的动向。
药店分类管理推行,便利店、诊所抢食市场
11月23日,商务部官网发文要求全国零售药店进行分类分级管理,按照经营条件和合规状况将零售药店划分为三个类别,且不同类别的药店可经营的范围也是不同的。分级管理的执行不仅影响药店数量还将影响药品类别的分布,然而在药店经营受影响的同时,便利店、诊所也相继入局抢占药店市场。
11月14日,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政府办公厅印发《哈尔滨市改革完善全科医生培养与使用激励机制实施方案》。根据《方案》,获得全科医学执业证书的全科医生可个体或合伙开办全科诊所,可在零售药店内设立全科诊所。
10月18日,北京市商务委联合七部门出台的《关于进一步促进便利店发展的若干措施》提出,“连锁便利店可按有关标准申请零售经营乙类非处方药。12月1日,首家经营药品、医疗器械的便利店正式落户北京市朝阳区。
便利店可以销售乙类非处方药;22万家有证的诊所可以卖药;而分类分级管理的实施,可以卖处方药的药店减少,药店开店、用人成本却增加。相较药店,便利店拥有地理优势及人流量大,诊所则在用药方面能提供更多专业指导以及便于患者就诊,可见未来零售市场竞争的激烈。
在这种情况下,大部分药店面临着经营压力而会调整经营模式与品种结构,越来越多的连锁药店深刻认识到药店专业化服务的重要性,目前已有陕西、广西、贵州、北京、山东、山西等地区的连锁药店,相继加入致力于社会药房管理能力和专业服务能力的提升的米房会这个组织。林赟认为,超级大连锁已初现,如高济医疗,门店数已过国大药房; 但从2018年前三季度四大上市企业自建与并购的门店数量来看,由于并购成本提升,管理磨合难度加大,由并购的扩建方式转为自建,但不管怎么样,连锁疯狂地跑马圈地的扩张态势还在进行中。在等待公立医院处方外流平台整合的过程中,药店可与民营、私人诊所加强联合。
保健品、中药饮片这些药店将不能销售!
除了药品,中药饮片、保健品等也是一些药店所热衷销售的产品。据米内网数据,2017年我国实体药店药品份额保持恒定状态,2017年占比71.8%,2016年占比71.7%。其中,中药饮片发展潜力较大,而保健品的份额连续两年下滑。
2013-2017年中国实体药店市场品类结构变化
注:“其他”指实体药店经营的非医疗用品,如日用日化品等。
而在不同规模药店中,药品各品类占比也不同, 中药饮片的销售集中在500万-1000万、1000万以上规模的药店,可见较大规模药店是中药饮片的主要市场;保健品的销售集中在100万-300万、300万-500万规模的药店,可见中小型药店是保健品的主要市场。
对比不同区域药店各品类占比,可见中药饮片在华中、西南、华南、华东等区域销售占比较高,华中区域以12.1%的占比领先;保健品则在西部、华中、华北等区域销售占比较高,西南、西北区域以8.0%的占比领先。
随着老龄化及改善生活需求的升级,保健品的市场需求越来越大,目前有许多的连锁也抓住了养生滋补的需求。但受电商、海淘的冲击,保健品份额总体有下滑的趋势,且部分地区规定医保药店不能销售非药品外的产品,但其在县级城市、西部地区、中小规模实体药店及网上药店较受青睐。
在我国人民养生、治未病的观念已形成下,中药饮片由于西医对一些老年疾病没有较好的治疗方案,且在医院仍可以加成、受电商冲击力度小等而受药店青睐。据药店分类分级管理的要求,一类药店将不能经营处方药和中药饮片,有利于二三类药店的中药饮片的销售。随着国家对中药饮片市场的大力整治,其在短期内销售将会受到影响,但长期来看,有利于中药饮片市场集中度的提高。
资本、药企看好,零售市场“抢眼”!
据《2018年度中国医药市场发展蓝皮书》显示,2017年我国三大终端六大市场药品总销售额16118亿元,零售终端所占份额为22.6%,销售额近3647亿元。且零售终端药品市场份额在“医药分开”的推进下有望进一步提高,2018年销售额或将突破4000亿元。
近年中国药品终端市场销售额及增幅
2012-2017年中国药品三大终端六大市场销售额分布(单位:亿元)
随着药品零加成、降低药占比、处方外流等一系列政策的推行,药品市场的竞争逐渐由医院转向零售药店,多方资本相继涌入零售行业。目前,高瓴资本旗下高济医疗在全国收并购门店数已超过1.1万家;阿里健康相继入股漱玉平民、华人健康、贵州一树;腾讯联手大参林推出首家微支付“智慧药店”;一心堂联姻白云山进军广东药品零售市场;全球药品零售业的巨头沃博联牵手国大药房进入中国药品市场……
随着药房托管模式的进一步收紧,零售市场被“盯上”。11月26日,国家卫健委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发文,指出公立医院不得承包、出租药房,不得向营利性企业托管药房。药房托管被“叫停”,部分企业“只身而退”,看好医院药房市场的企业开始转战零售药店。
12月7日带量采购结果揭晓,药价平均降幅52%,部分仿制药企认为加大零售端的投入能部分弥补带量采购带来的营收损失,“原来在医院卖的好的品种,终端零售并未发力,带量后可以考虑放开零售终端。”
长期以来,我国因为庞大的人口基数,药品存在着得天独厚的市场优势。随着人口老龄化现象的加剧,我国人民对药物的需求越来越大,而零售终端在巨大的药品市场中仅占据22%左右的份额。随着处方外流、带量采购等政策的推进,零售市场在资本与药企的看好下,或将迎来大爆发!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代表中药材天地网的观点和立场。如有著作权异议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