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整个消费市场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回顾这一年,由于受到中美摩擦、疫苗事件和带量采购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医药行业可谓“冰火两重天,喜忧各一半”,上半年表现可圈可点,下半年则受高频利空政策影响掉头向下。
一、全年波动剧烈,医药板块整体承压
在全球经济放缓及流动性收紧的大背景下,今年以来各类风险资产接连下跌,全球各国股市大多可以说是惨不忍睹,医药股也不能置身事外。
截止到12月21日,申万医药生物指数报收5,803.91点,年初至今累计下跌28.13%,指数跑输沪深300指数3.29个百分点,同期上证综指、中小板指、创业扳指分别下跌23.92%,36.87%,27.52%。二级行业指数均随着申万医药指数有不同程度下跌,其中医疗服务行业跌幅为20.95%,生物制品跌幅为23.78%,医药商业行业跌幅为31.49%。概念指数也跟随大盘处于下跌状态,其中基因检测指数跌幅最大,达到39.41%,跌幅相对较小的是健康中国指数和智慧医疗指数,分别下跌24.44%和24.25%。
值得一提的是,医药板块本来由于业绩优秀、避险属性等原因自2月以来发动了一波强烈攻势,在A股各板块一骑绝尘,然而随着部分医药股过度透支未来的做法,同时对比大盘脆弱的市场环境,个别公司的高估值显的摇摇欲坠,再叠加长生疫苗等一系列黑天鹅事件的催化,医药板块开始一路下行最终回归行业均值。
近期在11月份的带量采购等政策落地之后,医药板块仍将持续承压。
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
在医药行业各子板块中,医疗服务跌幅最小,下跌13.18%,生物制品下跌18.27%;其余子行业均下跌超过20%,其中中药及医药商业跌幅均达27%。 从行业估值看,截至18年12月14日,医药生物行业PE(TTM)为26.34倍,在申万一级行业中处于中等偏上水平,相对沪深300溢价率为149%,目前处于历史低位。子行业估值分化明显,截至18年12月14日,医疗服务估值仍达到70.64倍,最低的医药商业为10.58倍。 从医药工业数据的表现来看,2018年1-10月医药制造业实现主营收入20180.60亿元,同比增长13.60%,相比17年同期增速增加了0.5个百分点;实现利润总额2553.90亿元,同比增长10.40%,相比去年同期增速降低了7.8个百分点。受医保控费、招标降价等政策压力,18年医药行业增速依旧维持低位。未来随着带量采购等政策的落地及全国推广,预计医药行业仍将承受较大的业绩压力。 从整个市场环境来看,下半年以来由于医药行业黑天鹅不断,医药股全线回落回吐上半年大部分利润,其中上半年表现最为亮眼的疫苗股由于长生疫苗事件的影响回落明显;化学制药公司由于带量采购政策拖累普遍也表现不佳;医疗服务及部分医疗器械公司由于受政策影响较小回落幅度较小。
不过,值得庆幸的是,虽然医药板块在股市的表现不尽人意,但2018年医药行业三季度收入和净利润增速上升,呈持续改善的态势。
2018年1-10月我国医药制造业实现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分别为20,180.6亿元和2,553.90亿元,同比增长13.6%和10.4%,受春季流感、原料药涨价等因素影响,一季度制造业增长较快,二三季度增速回调,呈现前高后低增长态势,行业整体平稳增长。医药板块2018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0,618.32亿元,同比增长21.88%;实现归母净利润901.99亿元,同比增长9.62%;扣非后归母净利润为815.89亿元,同比增长23.42%。
在这其中,有一只名为“政府的手”在把控着整个局面,频频而出的政策便是它的“利器”。
二、政策频频,重塑行业格局
医药行业的发展,深受政策牵引,下面来看看2018年贯穿整个医药市场的重大政策。
1、破除以药补医,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
3月20日,原国家卫计委联合财政部、国家发改委等五部委发布《关于巩固破除以药补医成果持续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通知》。其中通知的关键内容有:继续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不搞“一刀切”;扩大按病种付费,推动医疗开支的结构性调整;落实药品购销两票制等。业内评论,随着国家医改进程的不断深入,一致性评价、公立医院控费、医保支付等改革措施逐步落地,“控费”风暴已让医药人不寒而栗。
2、推进仿制药一致性评价
4月3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改革完善仿制药供应保障及使用政策的意见》,其中提出加快推进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工作,过一致性评价药品要及时纳入采购目录,有限使用。目前各地基本都进行了响应,对过一致性评价药品进行挂网采购。此消息一出,国内药企为之沸腾,欢呼仿制药的春天来了。但业内亦有声音指出,所谓的春天,只是对于通过一致性评价的仿制药而言,2018年更是仿制药的“生死年”。
3、进口抗癌药实施零关税
4月23日,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发布降低药品进口关税的公告,自2018年5月1日起,以暂定税率方式将包括抗癌药在内的所有普通药品、具有抗癌作用的生物碱类药品及有实际进口的中成药进口关税降为零。
抗癌药零关税的落地,对国内抗癌市场产生较大影响。业内人士认为,抗癌药物零关税的实施,一方面有利于进口抗癌药品价格下降,进一步减轻癌症患者及家庭的治病成本,化解民生痛点;另一方面创新药的加快进口上市,也将加速国内药企仿制推出速度或加强自主创新产品的研发。
4、国家医疗保障局挂牌成立
5月31日,国家医保局正式挂牌成立。胡静林任局长,施子海、陈金甫、李滔任副局长。
新组建的国家医保局不仅整合财政、人社、卫健、民政及发改等多个部门相关职责,同时还集中了基金支付、药品采购和价格管理三项重要权利。一边管着每年数万亿的医保钱袋子,一边成为医疗服务和药品的“超级采购方”,还对医保类医疗服务拥有监管权利。业内评价,“超级医保局”来了,其影响力足以冲击和改变目前的医疗行业监管规则,对医疗和医药市场产生意义深远的变革,甚至颠覆。
5、17抗癌药谈判入医保,不占“药占比”
10月10日,国家医保局发布《关于将17种抗癌药纳入国家基本医疗、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乙类范围的通知》。经过3个多月谈判,17种抗癌药纳入医保报销目录,与平均零售价相比,平均肩负达56.7%。11月29日,国家医保局再度联合有关部门发布《关于做好17种国家医保谈判抗癌药执行落实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确保11月底前按规定支付谈判药品费用,谈判药品费用不纳入医疗机构总额控制范围。
6、新版国家基药目录发布
10月25日,国家卫建委官网发布《关于印发国家基本药物目录(2018版)的通知》,新版基药目录由520种增至685种,更强调了基药临床必需、疗效确切的属性,癌症、儿科、慢性病等病种成为此次目录调整焦点。下一步卫建委将推动开展药品使用监测和综合评价,建立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动态调整机制。
7、药品管理法、疫苗管理法公开征求意见
11月11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网站发布公告,就《中华人民共和国疫苗管理法(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公众意见。7月份长生生物狂犬病疫苗造假爆出震动全国,后续该厂家管理层18人被批捕,药品生产许可证被吊销,罚款91亿元,生产运营瘫痪。疫苗事件后,国内民众对国产疫苗以及疫苗监管体系的信心大为挫伤。《药品管理法(修正草案)》关于违法行为处罚力度、疫苗条款、药品安全事件、药品监管等方面的条款在将做进一步完善。
8、4+7带量采购方案发布
11月15日,《4+7城市药品集中采购文件》全文发布,12月17日,4+7城市集采中选结果公布,25个品种中标(涉及32个品规),在11个城市的总体采购额约18.95亿元。带量采购设计思路体现出以下几点:节省医保基金,在保障药品质量的同时大幅降低药价,促进仿制药替代原研,通过降药价和保用量,大幅降低药企销售成本,减少药代人数。这次集采的降价幅度超出了市场预期,引起了医药圈的巨大反响,将对医药行业特别是仿制药未来的行业格局造成深远的影响。
以上种种政策,效果显著。简而言之,受到一致性评价与带量采购的冲击,市场重新修正仿制药的投资逻辑。在带量采购政策高压之下,4+7试点城市的25个试点品种未来价格是否实现全国联动,成为仿制药企业当前股价的最大压制因素。
牵一发而动千钧,何况对于“动作”连连的医药行业来说,它的威力更大——频频而出的政策或将重塑行业格局。
三、是压力,也是机会
从现在来看,医药行业上半年的表现,可以说市场对于行业的发展出现了错判,低估了政策对行业的影响,更低估了国家对于降低药价的坚决态度。
带量采购政策落地之后,未来仿制药利润大幅下降已成为必然的趋势,而创新药企也将面临降价的压力,整个制药板块的估值逻辑将发生变化。下半年以来在非常脆弱的市场环境下,医药行业由于各种利空的催化可以说“覆巢之下无完卵”,从疫苗、仿制药到辅助用药再到药店、医疗服务等,医药各细分板块轮番开始估值的下杀,整个医药行业的估值中枢目前都处于下行通道。
对于整个医药市场来说,这是现今摆在面前“斩不断理还乱”的压力。
不过,过去70%以上的制药行业毛利率已成为历史,当前时代赋予行业的机会在于是否拥有降本增效措施,以及是否可以向高端仿制药进阶。
譬如,国家推行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和带量采购,旨在通过挤压流通销售环节水分,降低虚高药价,节约大量医保基金。一方面,仿制药替代原研进程将加速;另一方面,仿制药带量采购节省下的医保开支,将提升国家对创新药的可支付能力;叠加医保目录对辅助用药和中药注射剂的限制,均为价格昂贵的创新药提供了发展空间,腾笼换鸟带动我国药品市场结构升级。
而且从产业趋势的角度来讲,个别行业的长期产业逻辑也将由此得到“助力”。
其一,零售药店分类分级管理推行,有利于行业集中度的提升。
当前零售药店“小、散、乱”问题突出,行业标准化、信息化等水参差不齐,不利于开展大规模信息化建设及集中管理,为有效解决这一突出问题,《全国零售药店分类分级管理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应运而生,未来零售药店行业面临内部大洗牌的风险,兼并重组、大鱼吃小鱼是必经之路。且一旦零售药店分类分级管理落实到位,相关配套政策及资源向优质药店倾斜,“二八分化”会更严重,马太效应也会更明显,从而带来零售药店信息化和集中度的提升,呈现出强者恒强的格局,从而使全国性龙头与区域性药店连锁龙头胜出。
其二,创新药在当前市场环境下配置价值更加凸显。
创新药一直都是全球医药行业皇冠上最璀璨的明珠。对于国内创新药企业,研发实力是否真正过硬、研发投入拖累业绩、估值是否合理等这些因素都是市场对创新药行业不得不产生的顾虑。我们认为,真正能够跨越时间维度,为投资人带来超额收益,一定是这些将创新作为企业最根本发展战略的企业。结合国内现状,那些已经提前布局重磅品种,研发团队拥有国际化视野和实力,且享有持续良好的现金流企业,未来有机会在中国这片鼓励创新的热土上生根发芽长成参天大树。
其三,促使国内生物药进入黄金时代。
生物药毒副作用小且具有突出显著的疗效,生物制药产业是目前医药产业中发展最快、活力最强、技术壁垒最高的领域之一。2017年全球生物制药发展势头良好,从销售额TOP10药品来看,生物药就占到7个,包括5个单抗和2个融合蛋白。PD-1抑制剂帕博利珠单抗(Pembrolizumab,Keytruda)和纳武单抗(Nivolumab,Opdivo)自14年在国外上市以来短短3年已经分别成为年销售38亿和49亿美元的大品种,以单抗为代表的生物药已经成为最可能出现重磅产品的领域,反观国内生物药特别是抗体领域将迎来巨大的发展机遇。
而且,近几年国内生物制药研发异常火爆,2018年诸多国产重磅生物药已逐步开启上市之路,国内生物制药进入黄金时代。目前根据cfda公开数据,国产PD-1抗体君实生物的特瑞普利单抗注射液已获批上市,信达生物的信迪利单抗已完成技术审评工作进入行政审批阶段,同样进度较快的还有有恒瑞医药的卡瑞利珠单抗。
总体来看,伴随国家带量采购政策的落地实施,企业面临较大的价格调整压力,产品降价或是2019年的主基调。不过,回顾历史降价并非意味着行业萎缩,在国内人口老龄化持续、居民支付能力提升、医保支付结构调整到位等因素的推动下,医药行业依旧是国内增长预期明确的细分领域之一。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代表中药材天地网的观点和立场。如有著作权异议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