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是中医药体系里的重要产业链,近年来,形成了以中药材种植养殖、产地初加工和专业市场为主要环节的中药材产业,呈现出持续发展的良好态势。
我国中药材管理正不断加强,但受多种因素影响,中药材产业仍存在一些问题,如:标准化管理落实不到位,重金属、农药残留超标;中药材采收不规范,产地初加工设备简陋;中药领域科研投入仍需提高,某些研究欠缺中医药特色、不够系统;中药材市场以次充好、掺假售假、违法经营中药饮片和其他药品现象屡禁不止。对于中药材产业未来发展,可以从“两个抓手、三个目标、四个开发”中找寻解决中药材产业发展问题的方法与突破点。
一、建设“行政服务”和“技术服务”体系
(一)行政服务体系
政策方面,从2009年的《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到2013年《关于进一步加强中药材管理的通知》,再到2016年的《中药材保护和发展规划(2016年-2020年)》和《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2016年-2020年)》,可见国家对全面发展中医药事业、构建中国特色健康服务体系的重视和决心。
在良好的政策环境下,地方政府应加强统一领导,积极组织协调,落实各环节管理责任;积极培育中药材种植企业、中药材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等各类市场主体,在人才引进、资金筹集和科研等方面上出台和落实优惠政策;支持中药材行业协会、产业发展基金等组织发展,发挥行业自律、行业监管作用;加强对中药材的日常管理,严格监督检查,严惩违法犯罪行为;根据本地区和中药材产业的发展规律,合理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因地制宜,适时、适度发展。
(二)技术服务体系
加强对中药材相关科研方向的投入与管理,积极引进中药研究的领域科学家、品种科学家及专业岗位科学家,加强基层中药领域技术人才的培养,形成覆盖全国、比较系统、结构合理、由不同层次构成的中药产业科研创新体系,完善科研创新体系。
建设中药种子种苗繁育示范基地和中药种质资源库,保障优良中药材种质资源的供给与贮存;开展道地药材认证与标准指导,保证道地药材的质量和特色;在此基础上建立中药资源动态监测信息和技术服务体系,形成稳定的科研组织架构和共建共享的合作与成果分享机制,加强科研成果向中药材生产一线的转化应用,充实技术服务体系内容。在全国现有的中药材市场网络的基础上,加强国家中药材信息网站和电子商务平台建设;扩建中药材边贸市场,完善国家现有药材市场,建立中药材仓储及物流平台,形成全国中药材现代仓储配送网络。
二、实现中药材产业“规范化、规模化、产业化”
(一)生产管理规范化
中药材生产规范化是中药产业现代化发展的基础和关键,中药材的质量已经成为制约中药走向世界的一大瓶颈,其根本原因就是由不规范的生产管理造成的,药材质量的提高必须实现药材生产管理规范化。中药材的种植是一个农业过程,按照SOP标准操作规程进行,保证中药材质量的稳定性、均一性。同时,任何具体方法的使用都离不开其自身理论体系的指导,这样的规律在药材GAP推行中同样存在。
中医药强调“辨证”,即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对基地和药材双方的性质都要进行详审,如此才能发挥最大效果。如若不然,千篇一律机械地采用某个基地的种植指标,生搬硬套,必不能达到理想的种植效果。如今,各种违规经营中药材现象依然存在。对于中药材市场经营中的各种违法行为和违法、违规人员,要加大执法力度,促进中药材市场的良性循环发展。
(二)种植规模化
目前我国中药材种植主要是以农户为单位进行,中药材种植户负责中药材种植的全过程,其个体分散,种植模式粗放,造成我国中药材质量整体较差、生产规模小、产业集中度低,导致市场控制力差,易造成无序竞争,致使行业信誉度下降,种植户的经济利益得不到保障。
规模化种植能够将土地集中起来,合理利用,实现统筹管理。集约化的种植环境更适宜机械的大规模使用,有利于工作效率的大幅提升;同时能够更快应对市场行情的变化,为当地增加就业机会。实施中药材的区域布局和规模化种植,对于中药材的长远发展而言,要做到合理布局,做大做强区域生产。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科学规划,合理发展生产,加强中药材发展的领导和管理机制,制定相关保护和扶持政策,促进中药材市场的发展。
(三)经营产业化
农民缺乏对信息的实时掌控,难免导致中药材生产的盲目性。进行中药材产业化经营,能够将千万农户联合起来,共同应对千变万化的市场动态,共同承担风险,共同分享利益,保障农民的利益,保持中药材生产的均衡发展。此外,分散的个体化生产使得中药生产的产地不固定,也就没有明晰的进货、销售渠道,中药材质量难以保证。而建立生产基地,则能够追踪中药材从土地到市场的流转信息,稳定产销关系,更能够切实提高种植户的收入水平。
由此,我们能够建立起稳定的产销构架,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以科技进步为主要推动力,依靠龙头企业带动,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企业化管理,积极为社会服务,形成“产加销”一条龙的经营方式和产业组织形式。
三、着重“药材、饮片、药品、保健品”的综合开发
(一)药材
药材是中药材产业产品的源头,其质量是产业链产品质量优劣的基础,只有做到源头控制、全程把关,才能实现下游产品的高水准生产。需要保护现有中药材资源,加快优良中药材品种繁育,推进中药材GAP基地种植。
(二)饮片
我国现代中医临床用药最主要的形式即饮片,其质量好坏直接关系到中医药临床治疗效果,做好中药饮片加工工艺继承、创新工作尤为重要。继承前人精湛工艺,不丢、不减;同时与时俱进,利用现代化的分析方法、药效学研究方法及临床医学验证方法,获得准确、可靠的检测数据,最终确定最佳的中药饮片加工、使用标准,保证中药饮片的疗效和易用性,提高中药材的利用率。
中药饮片行业内企业的规模不断壮大。2005年,行业内企业的平均收入只有3600万元左右,而到了2012年,行业内企业的平均收入已经达到了1.5亿元。市场份额不断上升,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
(三)药品
目前,中成药行业仍存在诸多问题,如创新能力差、规模小、国际品牌匮乏、市场体系开发不足等。药材、饮片的质量决定药品的质量,加强中成药的开发,应立足于药材种植栽培、饮片炮制加工。在此基础上,重视生产投料质量均一性的控制,改进生产设备,生产过程把关。此外,应注重中成药的“二次开发”,增强药品的创新能力,提升市场竞争力。
1.放眼全局,整合科技资源,建立“产、学、研”联盟。
2.明确老产品的比较优势,改进老产品的制备工艺、剂型,提高药品有效性、安全性和卫生经济性。
3.适时开展有效性与安全性的个体化研究,着力于药味配伍和中成药组合机制的深入研究。
4.国内中成药企业要严格要求自身,与国际标准接轨,积极参与国际竞争,打造国际品牌。
(四)保健品
中药保健品、保健食品及具有保健作用的药品,在健康服务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传统的“食药同源”等养生理论源远流长,是我国发展中药保健产业得天独厚的优势。通过国家药监局网站了解,近些年我国获批保健食品中中药保健食品一直保持46%-53%,有学者调研分析认为,基于中草药原料生产的保健食品将成为保健行业中极具活力的产业领域。
我国保健品市场,闭门造车和仿制抄袭现象严重,导致当前我国的保健品严重同质化。目前,我国市场上仅“免疫调节功能”产品就达1000多个,占全部保健品的1/4多个,占全部保健品的以上。在中药保健品开发过程中,如何将现代科学和传统的养生理论有机结合起来,积极挖掘新资源、新工艺,开发出具有高科技含量、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是中药保健品的发展之路。加强对中药原料的基础科学研究,以现代科学技术结合传统的中药理论来研发、生产中药保健品,严格遵守政策法规,保证中药保健品的质量,杜绝虚假宣传。
中药材质量控制是中药材产业发展的重要环节,要着力解决好目前产业发展中存在的管理、科研、市场等方面的问题,以行政服务和技术服务体系建设为抓手,力求生产管理规范化、种植规模化,实现经营产业化,以药材、饮片、药品、保健品的综合开发为落脚点,构建全方位的科研创新体系,实施多元化发展战略。由此,可进一步参与到大健康全产业链中,满足民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提升中医药健康服务国际影响力。
参考文献:
[1]李颖,李晓琳,杨光,黄璐琦. (2016). 中药材产业发展的趋势分析. 中华中医药杂志(1),9-12.
[2]国家卫生和计划盛誉委员会.中国卫生统计年鉴.北京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2013
[3]陈莉 中国中药材产业经营模式研究.成都.西南石油大学,2017:27-28
[4]李晓 中药材市场的现状和中药材质量问题 中国当代医药 2011 1
[5]张方 我国中药材生产发展对策研究 沈阳 沈阳药科大学
[6]顾林娜 中药饮片的现状与研究 中华现代中医学杂志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代表中药材天地网的观点和立场。如有著作权异议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