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网讯】
随着《国扶47条》等一系列政策的出台,我市中药材产业发展越来越受到关注。12月22日,记者从市农研中心花卉特经站了解到,为摸清目前兰州市中药材的生产状况,了解农民种植中药材的收入,以及从种植到销售整个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该站组织专人就兰州市中药产业现状进行了为期半年的调研。结果表明,由于药农欠缺专业技术、信息闭塞等问题,我市中药材产业发展遭遇瓶颈。
我市中药材特色产区初具雏形
据不完全统计,截止2009年底,兰州市中药材种植面积已达2.8308万亩,产量达到7272.11万吨,其中种植面积超过千亩的有:甘草、黄芪、枸杞、牛蒡子、板蓝根、乌药、党参、柴胡等。总体来看,我市种植中药材区域化特色产区已初具雏形。
中药材产业有了可喜的发展,但市农研中心的专家们还发现了一系列制约产业发展的问题。
首先,是中药材种植规范化程度低。我市绝大多数中药材种植仍沿用传统的耕作方式,在种苗培育,化肥、农药的使用,土壤监测,药材采收、贮藏等方面无标准可依,致使药材质量参差不齐。在较为集中的中药材种植区域,中药材的加工依然处于初级加工阶段,加工工艺主要是原药干制、去皮、切片、切段、硫磺熏蒸等,缺乏相应的深加工设备和品牌产品。长此以往,将会影响我市药材的声誉,甚至丧失市场。
其次,技术人员缺乏,支持中药材产业发展的技术支撑体系薄弱。
再次,不同的采收时间直接影响药材中有效成分的含量。采收加工不规范,导致药材品质下降。
与此同时,市场信息不灵、经验不足已成为我市农民发展中药材生产的制约瓶颈。
加强中药材标准基地建设
针对发现的问题,市农研中心专家告诉记者,虽然我省财政每年集中5500万专项资金扶持中药材产业发展,但由于我市种植面积不到5万亩,因此未能分到羹。因此,建议我市集财政、扶贫、农委等相关部门的力量,重点支持中药材标准种植研究,使得我市目前中药材种植有基础的区域能够在规范种植上再进一步发展。
可以在榆中县北山高海拔雨养农业区,建立以贡井乡为中心的甘草、黄芩和板蓝根基地;以西固区金沟乡杨家咀海拔在2300米以上的二阴山区为代表的贝母生产基地。
与此同时,加大中药材的研发力度,加强技术指导。推广中药材种养配套的生产模式。针对目前我市中药材销售中出现的问题,建立全市统一的中药材信息发布、销售网络平台,实现生产与销售的有效对接。
声明:本文是中药材天地网原创资讯,享有著作权及相关知识产权,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个人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进行发布;经本网协议授权的转载或引用,必须注明“来源:中药材天地网(www.zyctd.com)”。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