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网讯】
加入2010年涨价大潮的中药材曾被戏称为“药你苦”。统计显示,从2009年9月至2010年9月一年间,我国中药材约八成品种价格上涨,其中太子参涨价10倍,五加皮涨价5倍,桔梗涨价4倍。
疯涨了大半年的中药材,在2010年末“轻踩刹车”,价格呈现微跌。
“去年11月和12月,中药材价格综合环比回调幅度大约在10%到20%。”药通网主编郑智文告诉《第一财经日报》,在降幅较大的品种中,泽泻从最高价25元降到8元;板蓝根由最高价26元下降到11元;而海金砂则从最高价160元下降到目前的110元。
不过,业内人士普遍认为,2010年暴涨后的中药材已经告别“低价时代”。物价及劳动力、生产、物流等成本的增加,已经为高药价时代铺平道路。
成本倒逼 药企微利
2010年中药材的突然涨价让许多企业措手不及。
上海雷允上药业在2010年年初停产两款广为使用的中成药——板蓝根冲剂与感冒退热颗粒。当时,该公司负责人称,中药材原料价格的持续上升,让公司没有动力生产一些成本利润倒挂或利润微薄的中成药。
以上涨幅度最高的太子参为例,在去年11月举行的中药品牌峰会上,以岭药业总经理吴相君表示,如果按正常生产的话,太子参生产成本已经高于国家所规定的最高零售价,按照国家规定的最高零售价进行生产也生产不出来。
即便是中药行业龙头企业康美药业也难逃成本压力。康美药业副总经理李建华也在中药品牌峰会上称,公司提供给医疗机构的常用饮片大概800种,现在价格倒挂有500多种,“我们的很多饮片在医院都低于市面上中药材的价格。”
随着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的逐步实施,销售终端降价已是大势所趋,而原材料价格节节攀升,势必大幅压低企业利润。
经历了大半年的高价煎熬,年末企业的采购需求逐步下降,沃华药业采购部一位罗姓主管告诉记者,受困于中药材涨价,去年11月、12月份公司采购量低于往年,而往年此时正是量价齐升的时期。“我们都是以销定产,今年收购量低主要来源于价格压力。”
业内人士认为,2010年11月份以来,央行连续三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紧缩流动性;而一些受困于中药材涨价的加工企业利润微薄,需求下降,是造成近期中药材价格微跌的一大原因。
短期回调 长期看涨
在“药都”安徽亳州,中药材栽培技术研究所总经理邢振杰最近明显感觉到,原本火爆的交易市场近来变得冷清了。“那些去年中高价入手药材的商家,现在已经套牢,而随着国家财政政策的调整,银根紧缩,使得药材市场显现冷清。”
郑智文认为,去年经过多轮炒作,多数药材相对合理价位已经偏高,囤积倒卖者之间也已渐成均势,药市开始进入实际消化阶段。“火爆的时候,一些药材涨幅大涨速快,低价货源多未来得及出售,随着投资热降温,有低价货者多开始抛货,这也是目前药材价格回落的原因之一。”他说。
短期来看,一些跟涨品种在未来很可能面临跳水。中药材天地网副总经理贾海彬告诉记者,家种品类在未来跳水风险最大,如泽泻、麦冬、佛手等;而一些野生药材品种由于供给有限,价格属于刚性上涨,仍有积压需求。中药材天地网数据显示,野生99指数下跌0.460%,家种100指数下降1.400%,后者下降幅度更为显著。
不过,尽管显现微跌迹象,中药材价格相较2009年仍属高位,根据中药材天地网数据,2010年12月份,综合200指数环比下跌1.231%,但同比上涨达100%。上述沃华药业罗姓主管称,原材料价格还没有明显松动,仍在高位徘徊。
一位长期跟踪中药材大宗商品价格的行业分析师告诉记者,三七、党参、当归、茯苓等一度领涨的中药材仍呈现上行趋势,“尽管长期来看,此轮暴涨之后存在下降空间,但大宗商品如三七、金银花等并未下跌。”
“2011年抗病毒的药物肯定要涨价,再加上国内对保健药品的需求以及农民对种药材获利的需求几个因素加起来,涨是必然的,降是个别品种。”中国中药协会会长房书亭日前对媒体表示。
声明:本文是中药材天地网原创资讯,享有著作权及相关知识产权,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个人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进行发布;经本网协议授权的转载或引用,必须注明“来源:中药材天地网(www.zyctd.com)”。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