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很多医院内设的商品部、商店都是由医院直接管理甚至参与经营的”
由于药品改革、按病种付费报销比例等一系列医改政策的推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医院的收入,因此一些医院也将这类商品经营视为“分支生意”。
一岁的儿子接连几天出现拉稀、不爱吃饭等症状,忧心的张丽便带孩子去了北京市某儿童专科医院检查,最后诊断为孩子乳糖不耐受。
但这一次到医院看病的经历让张丽没想到的是:“钱竟然主要花在了医院的商店里。”
“你先把孩子现在吃的奶粉停了,我给你推荐一款适合的奶粉,医院里不能开,你直接到医院里的商品部买就行了。”在医生的介绍下,张丽最终在医院里的商品部购买了这款”纽康特”奶粉。
一桶400g的奶粉卖348元,价格并不便宜,但更让张丽没底的是她以前并没有听过这个品牌的奶粉。她注意到,这款深度水解奶粉,市面上其实有许多大众普遍熟知的品牌,如美赞臣、雅培等,价格也要比纽康特略便宜一些。
张丽后来查到这款奶粉是基于氨基酸配方的特殊医学用途婴儿配方奶粉,加上在医院论坛上,张丽发现很多家长都在给孩子吃这款医生推荐的奶粉,尽管心中仍存疑,张丽还是遵照“医嘱”购买了两桶奶粉,但她想知道的是,为什么医生会专门推荐这款奶粉?
妇幼领域批条买药情况多
邓悦的经历和张丽类似,不过早在她怀孕的时候,就曾在北京市朝阳区某妇幼医院医生的“指导”下到医院内的商店去买过孕期保健品。
“你现在这种体质情况应该要补些DHA(不饱和脂肪酸二十二碳六烯酸的英文缩写——编者注)。”邓悦还清楚地记得医生当时推荐给她的那款名为元复孕妇DHA藻油的产品并不是她熟悉的品牌,不过当时医生反复强调,这款效果非常好。
医生随后补的一句“在这就诊的话,建议就吃这款DHA”,彻底打消了邓悦的顾虑,考虑到这位医生负责她整个孕期的产检,邓悦马上拿着处方到医院内的商店购买了这款DHA。在之后一次的产检中,医生还特意询问她“是否已经在吃上次开的DHA了”。
法治周末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类似这种医生推荐药品、保健品的现象在妇幼领域比较常见,孕妇孕期所吃的叶酸、DHA、配合儿童治疗的奶粉等都在医生的推荐之列。
不过这种情况其实在其他医疗领域同样存在。
几个月前,陈锋的儿子因眼睛不适到北京某眼科医院就诊,被诊断为弱视,主治医生建议陈锋去医院后面一家商店购买一款矫正视力的软件光盘。带着儿子去验瞳时,陈锋向大夫询问该光盘,被告知软件作用并不大,不建议购买,考虑到全套光盘费用在1000元以上,陈锋最后没有购买。
在这家医院的一条后巷,很容易就能找到一个绿色招牌,上面印着“天明视光”四个白色大字,陈锋告诉法治周末记者,这就是医生推荐他来买矫正光盘的地方。
这家面积并不大的店里摆满了各式眼镜,后面有专门的配镜室,记者以购买矫正视力光盘为由询问一名穿着白大褂的店员,工作人员表示必须得有医院的诊断证明才能出售光盘,因为光盘共有3套,要看到医生的具体诊断证明才能给出配套的软件。
在记者的再三询问下,工作人员从库房里给记者拿出了这套名为多宝视的多媒体视觉功能训练治疗系统,并强调“这套软件网上是买不到的,但必须要医生的处方才可以购买”。
法治周末记者注意到,在天明视光的名字下,标注有“某眼科研究所近视眼防控中心”字样,从网上可查知该眼科研究所隶属于该眼病医院。店员也表示,这家店与医院“有关系”。
能开在医院里的必然有点“关系”
法治周末记者调查了解到,目前开设在医院内部,售卖各类食物饮品,也兼卖奶粉、叶酸等保健品或待产包等辅助用品的商店基本均与医院有直接关系。
法治周末记者走访了北京的几家三甲医院,发现医院内的商品部生意都较为火爆,不时有患者或患者家属前来购买各类产品。“这些本来也是自费的,医生既然说这里有买,就来这里买了。”一位患者家属一边说一边将手里拿着的上面写有医生推荐叶酸产品名称的单子交给销售人员,让他们帮忙拿货。
“咱们医院内的商店是医院自主经营的吗?”面对记者的询问,多数商店销售人员表示“不清楚”,一位商店销售人员则向记者直言,能开在医院里的必然都有点“关系”,但也要受到医院的管理。
“目前很多医院内设的商品部、商店都是由医院直接管理甚至参与经营的。”在某三甲医院任职多年的王卫向法治周末记者透露,特别是那些售卖医院药房中没有的奶粉、自费保健品之类的商店,为了保证产品质量、安全,基本都是由医院直接经营管理的。比如一些医院目前内设的自费保健品、药品销售部,就是由医院合作经营的,销售人员一般也为本院医生,营销收入也将按比例进入医院财务。
在医药专家、北京鼎臣管理咨询有限责任公司创始人史立臣看来,由于药品改革、按病种付费报销比例等一系列医改政策的推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医院的收入,因此一些医院也将这类商品经营视为“分支生意”。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医院内设立的商店各类产品其实价格也并非明显偏高,这也使不少患者表示支持:“这些产品本身也是需要自费,既然不能报销,在医院里买和网上又差不多,还更放心一点。”
但医生推荐指定产品的问题也引起了不少患者的反感和质疑。对此王卫也坦言,医生推荐产品其实和医生本人关系不太大,而是产品厂家会和医院存在一定的合作关系。不过针对王卫的说法,记者从几家三甲医院官方并未得到证实和回复。
药品推荐在行业内并不少见
其实相比以上情况,更值得警惕的是医生开条让患者去其他药店拿药的现象。
“如果医生推荐你到外面药店买药,你会听从吗?”法治周末记者日前就此问题在两家医院做了小范围调查,有七成以上的患者均表示“会”。有些是因为相信医生的权威,也有一些则担心如果不听从医生的推荐,可能会影响到医生对自己后续的检查和治疗。
“医生向患者推荐去其他药店买某种药其实在业内并不是什么新鲜事。”据王卫介绍,一般情况下,医院的药基本可以满足患者的需求,但是如果有些特殊的药品或进口药品医院没货,但患者又的确需要用,医生一般会开方子推荐患者到外面的药店去购买。
不过关于推荐患者到医院外购药,各医院也有相应的规定。王卫以他所在的医院举例称,根据规定,凡是医院里有的药品,如果患者没有自行提出去其他药店或渠道拿药,理论上医生都应该让患者在医院拿药;如果所需药品医院确实没有或已经断货,那么医生也必须要向科室主任汇报情况,在得到同意后由科室主任开出条子,才能让患者到院外自行买药。
“不过实际中也有一些医生嫌正常程序麻烦而直接在诊疗时向患者推荐。”王卫坦言。
对于医生推荐患者到医院外购药这一问题,有患者认为并无不妥。常年在北京某心脑血管专科医院看病的陈少华就告诉记者,他的主治医生就推荐他到外面药店去购买一种治疗血脂高的药品,疗效和医院开的相同,但价格更便宜。不过医生只会告诉他推荐药品的名字和用法用量,绝不会指定去哪家药店买。
那么医生让患者到外面药店买药是否涉嫌违规?对此,某三甲医院医务科一位不愿具名的负责人向法治周末记者表示:“还是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他强调,患者看病后拿着医院正常开具的处方是可以自己选择在哪里买药的,医院和药店都行,医生可以根据病人情况适当推荐药品或药店,不算违规,医院也不会就此行为对医生进行处罚。但一个关键前提就是医生绝对不能通过开白条等方式指定或强迫患者到特定地方购买特定产品。
指定购药暗藏玄机
2016年被媒体曝光的湘潭市第一人民医院科室医生通过开白条的方式收受药房回扣就是典型的例子。
“太极药店”和“周主任”,从湘潭市第一人民医院皮肤科科室副主任医师周湘陵医生的诊室走出来的患者基本手里都会拿着写有上述字样的一张小白条,周湘陵会要求就诊患者到医院对面的太极药店去取药,并特别强调要取药方中的一种“舒肤止痒膏”。
值得注意的是,周湘陵对病患的诊断在病历本上并没有任何记载,反而是将上述药方写在了挂号单的背面,而这款周湘陵极力推荐的药膏不仅医院药房没有,附近的几家药店也均没有售卖,算得上是太极药店的“特供”。
最终经过调查,周湘陵与太极药店之间确实存在回扣交易。药店称,这款止痒膏其实并不是他们药店的药,不过是医药代表放在药店卖而已,药店会拿到一部分好处,药品回扣的多少则由药商直接与周医生协调。
“医生直接开具私单,以所谓推荐的方式指定患者到指定场所购买某种产品,通常情况下,医生都是能够从中获得回扣的。”史立臣向法治周末记者强调,这种行为与医生正常向患者推荐药品的区分点是这种推荐是否带有明确导向,比如类似“你就到那家药店去拿药”这样的引导语句。更关键的是,除了正常的处方单外,医生是否又单独为患者开具了能表明开药医生身份的所谓“拿药单”,因为不论是药店还是药商,最后在给医生返点时基本都需要依靠这些作为凭证。不少“合作”药店也会在患者拿完药后以做账用等各类理由将医生的手写单收回,既便于统计,也能规避风险。
2017年12月被曝出的湖南省汨罗市人民医院医生从院外药店吃回扣事件中,经记者调查,医院门口的两家药店均通过医生开具的私单统计具体回扣数额,为了躲避监管,医生甚至不需要在单据上写下自己的名字,药店仅凭字迹就可以分清是哪位“合作”医生。
通过分析类似案例,还有一个共同特点,即医生指定药店购买的药品价格要比市面上高不少。比如湖南省汨罗市人民医院事件中,医生让患者在医院门口药店购买的“金酸萍”片为45元一盒,而其他药店一模一样的药品价格却仅为22.5元一盒。
“同一种药品价格存在小范围差异是正常的。”史立臣表示,因为每种药品的进货渠道、运输环节等不同,价格也会有些许不同,但这种差别绝不会太大。如果价格差异过大,基本都是药商将给医院医生的回扣费用加在了药价中,有些药品给医生的回扣甚至达到药价的50%。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代表中药材天地网的观点和立场。如有著作权异议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