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网讯】
中药材价格一路飙升,合肥市物价局也“按捺不住”,出台了新的药价限制政策。与之前物价部门对中药饮片及药材实行最高零售价格方式不同的是,从今年7月1日起,安徽省定价药品目录不支付费用的中药饮片及药材实行市场调节价,而其他中药饮片实行政府指导价,实行差率管理。
据合肥市物价局一相关负责人介绍,差率管理的中药饮片具体价格由生产、经营企业、医疗机构按规定的加价公式及差率计算。其中,中药饮片的最高零售价格,由医疗机构以实际购进价格为基础,流通差率原则上控制在25%。也就是说,药品的零售价格=实际购进价×(1 流通差价率)。
如何才能确保医院在制定过程中,不会在实际购进价上做“文章”呢?该负责人表示,物价部门会通过发票查询原始进货情况,并通过网络系统查询当地药物的实际价格,一旦出现偏差,将会对医院进行查处。目前,新政策才施行20多天,在一段时间后,还会对各医院的药房进行抽查。“施行新政策,也是为了更好地维护患者的利益。”该负责人说。
“中药材少了是宝,多了就是草啊!”说到中药材价格的节节攀升,亳州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专业市场分局的一位相关负责人感慨道。
“一种药材经过育苗、移栽、田间管理、采收加工到卖到中药材市场进行销售或者是饮片加工企业进行加工再销售到全国各大医疗机构,再通过医院和药店到患者手中,这其中的每一个环节都有可能涨价的因素存在,中药材的价格上涨并不是局限于某一个环节。”该负责人给记者详细分析了中药材涨价的几个因素,“自然灾害,通货膨胀,种植成本的增长,以及近年来保健用品和各种中药凉茶饮品的盛行,突发疾病的流行都导致对中药材需求量增大,导致中药材供不应求。当然也不排除有大的药企进行炒作,但是中药材涨价的主要原因其实还是供需矛盾。”
沿着白芍的生产销售路线一路走来,白芍的价格,也从地里田间的十多元每公斤的收购价格,走到了交易市场的20元左右的价格,辗转中间商,翻到了40多元的价格,再流通到药房、医院,等到了患者手中,已经变成了80-100元每公斤的价格。整个价格已经翻了四五番。
中药材涨价,消费者的损失最大,因为看病越来越难,越来越贵。而在涨幅中,药农却几乎未受益。中药材,究竟伤了谁?又富了谁?不能不让人深思。
(实习生 夏云 玉苗 亚菲,艾菊 本报记者 杨赛君 刘晓平/文)
声明:本文是中药材天地网原创资讯,享有著作权及相关知识产权,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个人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进行发布;经本网协议授权的转载或引用,必须注明“来源:中药材天地网(www.zyctd.com)”。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