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网讯】
“千年药乡”焕发无限生机 “中国药都”谱写产业新篇——陇西县中医药产业发展综述
陇西县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定西市中部,渭河上游,总面积2408平方公里。辖9个镇、8个乡,总人口51.1万人。全县海拔1612—2778米,年均气温7.7℃,日照时数2254小时,降雨量436.6毫米,无霜期155天,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独特的自然条件孕育出众多名优特产,尤以中药材、马铃薯及其淀粉、传统肉制品最为驰名。
陇西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自古为“四塞之国”,是陇上历史文化名城。自秦设陇西郡以来,一直为历代郡、州、府治所在地,是甘肃最早的省会和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陇西是天下李氏的“郡望”,在悠悠历史长河中积淀和蕴育的陇西李氏文化已成为与敦煌文化、天水伏羲文化、拉卜楞寺藏传佛教文化齐名的甘肃四大文化之一。
陇西交通便捷,区位优势明显。316国道和209省道在县境内穿行9个乡镇;陇海铁路纵贯东西,并辟有8条铁路专用线;天定高速公路在境内设有4个出口。316国道和陇海铁路交汇的陇中重要“旱码头”文峰镇,是连接定西、天水、陇南、兰州等市州的交通枢纽,也是甘肃中部和陇南地区重要的物资中转站,大量的西北地产中药材从这里运销全国各地及韩国、日本、新加坡、澳大利亚、马来西亚等国家和地区。
药材资源丰富,“千年药乡”久负盛誉
陇西盛产304种中药材,种植历史悠久,是全国“道地药材”的重要产区之一,素有“千年药乡”和“西部药都”之美称。黄芪、党参等地道药材的采集、种植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南北朝时期的大药学家陶弘景在本草经集注中有“黄芪第一出陇西”“独活生陇西者质佳”等记载。相传盛唐时期,药王孙思邈曾到陇西昌谷进行药事考察,留下了“药王山”“药圣村”的传说。2002年,在陇西首阳挖出八株黄芪王,最长的一株长2.45米,粗8.5厘米,充分证明陇西是党参、黄芪等药材的地道产区和最佳生长环境。1986年,陇西文峰药市被评为全国十大药材市场之一。2001年,陇西县被中国农学会命名为“中国黄芪之乡”。今年,“天下药仓”商标经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成功注册,成为陇西中药材走向世界的又一张通行证。
近年来,陇西县抢抓国家把甘肃列为全国首家循环经济发展示范区以及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良好机遇,围绕省委、省政府加快陇药产业发展,提出把陇西建成全国最大的中药材生产基地、加工基地、物流中心、道地药材价格形成中心、信息发布中心的目标,以及定西市以陇西为中心打造“中国药都”的战略部署,立足资源优势抓种植、抓加工、抓营销、抓仓储、抓培育,全县中药材产业呈现出种植基地稳步扩大,药材加工初具规模,龙头企业蓬勃发展,市场体系不断完善,产业效益日益提高的良好发展态势。2010年,全县中医药产业总产值达到6.5亿元,占到农业总产值的一半;提供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960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3.6%。
$pager$
甘肃陇西中医药循环经济产业园一角。
优化品种结构,基地建设稳步发展
多年来,中药材一直是陇西县最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目前,全县大宗种植品种达到30多个,年种植面积稳定在28万亩以上,产量达5万吨,分别占全市的23.6%和31.3%,全省的13%和25%,是全省中药材种植面积最大、产量最高的县。
面对国际贸易发展对中药材产品销售和出口提出的新要求,陇西县响亮地提出以规范化种植来推动中医药产业做大做强的新思路,县财政通过财政补贴等方式引导农民推广GAP种植。今年,县上采用“政府扶持资金、协会落实面积、部门指导技术、企业订单收购”的办法,整合各类项目资金,建立了黄芪、甘草、党参、黄芩等主打品种GAP种植示范基地8万亩,优质种苗基地3万亩,完成中药材种植面积30万亩。
丰富中药材品种资源,是提高抵御自然灾害和应对市场风险能力的重要措施。县上利用占地200亩的首阳中药材科技示范园区,针对全县渭河沿川区、南山二阴区、北部干旱区等不同的种植区域,坚持开展各类适生中药材的引进驯化、试验研究、栽培繁育和标准化种植技术的示范推广,先后引种成功甘草、柴胡、黄芩等中药材新品种98个。近年来还对一些市场前景好、栽培技术成熟的新品种进行大面积推广,先后在首阳、双泉、碧岩等乡镇推广种植丹参、关防风、牛子、霍香等新药材9900亩。同时,积极与丽珠集团、千金药业、三九药业等企业和中科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联合开展GAP研究和基地建设,取得板蓝根、党参GAP研究基础数据和黄芪、党参、柴胡、甘草、黄芩5个大宗品种的规范化生产标准操作规程(sop)等一系列科研成果,较好地解决了多年来因大范围引种、过度采挖、不规范栽培而导致药材种质混杂退化、病虫害严重和野生资源递减的问题,为中医药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在源头上提供了保证。
GAP规范化种植的种子选育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2010年,陇西县种子管理站历经3年研究制定的4个种子质量标准现被作为甘肃省地方标准颁布实施。中药材GAP规范种植使陇西广袤的田野成了中药材产业标准化生产的“第一车间”。
甘肃陇西中药材物流园。
强化园区建设,精深加工初具规模
中药材提取物可以用于保健品、化妆品和药物生产,是国内新兴的朝阳产业,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中医药加工不仅延伸产业链条,提高药材利用价值,规避大面积种植的风险,同时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悄然进军,使农业生产与市场真正对接起来。
通过多年的培育发展,全县目前已发展具有一定规模的中药材加工企业48家,其中GMP认证企业18家,有10家被评为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惠森药业公司组建成立了全市首家中医药企业集团,中天集团通过股份制改造已成功在创业板备案。2010年,全县共加工转化各类药材3.5万吨,实现产值4.5亿元。县内企业生产的各类药用饮片、食用饮片、提取物、中成药及保健药膳、药茶等系列产品大量出口,年出口创汇达300多万美元。
为促进中医药产业深度开发,做大做强中医药产业,县上按照“一区四园”的基本布局,于2008年8月启动了甘肃陇西经济开发区扩区升级规划修编工作。甘肃陇西经济开发区总面积21.08平方公里,设有甘肃陇西中医药循环经济产业园、陇西工业园、文峰物流园和首阳地产药材交易及粗加工园四个园区。其中,甘肃陇西中医药循环经济产业园规划占地面积9平方公里、总投资100亿元,建成后将成为集中医药研发、加工、仓储、物流、营销于一体的现代化循环经济发展园区。
甘肃陇西中医药循环经济产业园自2009年3月全面启动建设以来,已完成基础设施投资3亿多元,开工建设了天宝路、滨河路、通安路、东环路等道路建设工程,初步形成“三纵三横”的道路体系。截至目前,产业园已引进入驻中医药加工企业和科研机构18家,总投资近25亿元。其中普尔康、中天药业和效灵生物等5个项目已建成投产,奇正藏药、亚兰药业和丽珠参源等13家企业建设的中药材精深加工项目已完成土地征用和规划设计,部分项目正在建设之中。该园区项目全部建成后,预计年加工中药材达到20万吨,实现产值30多亿元,上缴税金2亿元,提供就业岗位1500个。
$pager$
陇西中药材规范化生产示范基地。
完善配套设施,市场体系不断完善
按照把陇西建成汇集中药材物流、人流、资金流、信息流为一体的交易平台和辐射全国、面向世界的中药材物流中心的目标定位,近年来陇西县积极打造现代中药营销网络,率先在西北开展中药材期货贸易、电子商务,充分发挥市场在产业化中的资源配置作用。目前,全县已经初步建成了以文峰、首阳两大专业市场为龙头,菜子、马河、福星等产地集贸市场为依托,各乡镇收购网点为延伸的中药材市场体系。去年,该县又启动建设了总投资6亿元、占地1500亩的首阳地产药材交易及粗加工园。投入资金8000万元,完成了中药材交易市场一期工程2.5万平方米商铺楼主体建设。中药材饮片加工园已完成土地征用及规划设计工作。园区建成后,预计年交易额可达20多亿元,上缴税金2000多万元。
借助于全国最大的中药材产地市场和仓储优势,中药材交易信息服务网络和专业协会组织也得到快速发展。全县已建成专业网站13个,中药材专业协会和货运信息中介组织58个,发展运输专线30多条,年输转能力达20万吨。
该县还积极鼓励引导营销企业向规范化方向发展。目前全县230家中药材销售经营企业中,有21家通过GSP认证,6家获得自营进出口经营权证,本地营销人员达3万多人,常驻外地客商2000多人,销售网络遍及全国31个省市区和东南亚国家、地区,年市场交易量达20万吨,交易额达25亿元。其中党参、黄芪交易量分别占全国总量的70%和50%,被誉为全国党参、黄芪价格的“晴雨表”。
发挥仓储优势,物流服务迅猛发展
今年6月13日,广东省康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发出公告:董事会决定在甘肃陇西投资4亿元建设中药饮片及药材提取生产基地,投资11亿元建设中药材现代仓储物流及交易中心。这是又一个落户陇西的中医药仓储物流大型企业。
陇西属干旱半干旱气候,湿度小,光照足,通风好,适宜中药材贮存保管,有“天然药仓”的美誉。近年来,随着全县基础设施改善、投资环境优化和招商引资力度的加大,浙江、广东、广西等地的客商纷至沓来,仓储业得到迅猛发展。一些本地民营企业和千金药业、广州药材公司、中国药材公司等外地制药企业都建立了自己的仓储基地,使全县有效库容迅速增大。据统计,仅存有的南药就有川芎、白术、白芍、丹皮、黄连、麦冬、三七、生地、天麻、元胡、山芋肉、五味子、八角、太子参、桔梗等80多个大宗药材品种,总量占全县库存中药材的30%以上。全县有千吨以上仓储物流企业23家,仓储面积达13万平方米,静态仓储能力达15万吨,仓储品种320多个,年仓储周转量达50万吨。
目前,该县已形成三大中医药仓储物流集团。总投资1.5亿元的陇西中药材物流园占地340亩,集现货期货交易、规模仓储、信息发布、物流配送、节会展览、娱乐休闲为一体。全部建成后,仓储能力将达到5万吨,年交易量15万吨,交易额15亿元。集中医药采购销售、现期货交易、信息发布、仓储物流、文化展览、旅游观光六大功能为一体的陇西中医药展贸城占地188亩、总投资1.65亿元,现已建成投入使用,预计年交易额可达30多亿元,上缴税金5000多万元。正在建设的中药材商贸物流园位于文峰镇天定高速公路出口,建设总投资10.25亿元、占地1500亩,建成后中药材静态仓储能力将达50万吨,年周转量150万吨。届时,陇西将真正成为全国最大的中药材战略储备基地和全国首家中药材中远期现货交割贮备库。
$pager$
实施品牌战略,名牌效应日益显现
围绕打造“中国药都”的战略目标,县上不断加大对外宣传推介力度。2003年,“陇西黄芪”“陇西白条党参”获得国家质监总局原产地标记注册认证;2008年,“陇西黄芪”“陇西白条党参”成功通过国家工商总局商标注册。全县先后申报注册“陇山渭水”“陇元贵宝”“效灵”“星月”和“利贞”等中药饮片、药茶、药膳、保健品产品商标20多个;黄芪、党参、柴胡、甘草、板蓝根、独活、防风等产品已成为享誉全国的拳头产品和各大制药企业及专业市场的首选原料。特别是从2008年开始连续三年成功举办了中国·定西中医药产业发展大会,第四届中国·定西中医药产业发展大会将于8月18日隆重召开,必将进一步扩大和提升陇西中药材在全国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同时,向国家商标局申报了“华夏药都”“天下药仓”两大类19个类别的产品和服务商标,目前“天下药仓”等3个类别已通过国家商标局注册,另外16个类别已通过实质审查,有望于年内全部注册成功。
甘肃陇西中医药循环经济产业园规划图。
抢抓发展机遇,再创产业发展辉煌
在中医药产业的培育与发展过程中,陇西县委、县政府以生动的实践,书写了一份在西部欠发达地区科学发展、加快发展的精彩答卷。展望未来,陇西县委、县政府以打造“中国药都”为目标,以崭新的思路谱写中医药产业发展的精彩华章。
谈到陇西中医药产业今后的发展,陇西县委书记张懿笃和县长鲁泽信心百倍:该县将紧紧围绕打造“中国药都”的战略目标,以园区建设为龙头,坚持规范化种植、精深化加工、市场化运作,着力将陇西打造成为全国最大的中药材生产基地、加工基地、物流中心、道地药材价格中心、信息发布中心,努力形成布局合理、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中医药产业发展格局。
$pager$
中医药有效成分提取生产车间一角。
——以园区建设为抓手,切实带动中医药产业优化升级。着眼把陇西经济开发区建成国家级开发区的目标,按照市场主导、政府推动、资源共享、聚集开发的原则和“一区四园”的思路,加快建设集生产、商贸、物流、加工、研发等为一体的中医药循环经济产业园、工业集中园、文峰物流园和地产药材交易园,重点发展生物医药、有色金属、化工建材、装备制造、仓储物流五大产业,把甘肃陇西经济开发区打造成为甘肃重要的生物医药、有色金属、化工建材、装备制造基地和仓储物流中心,搭建起承接产业转移和工业发展的有效平台,带动中医药产业优化升级。
——以技术推广为突破,有效提升中药材标准化种植水平。将进一步大力推广中药材标准化种植技术,合理规划布局中药材种植区,积极开展良种引进驯化、示范推广工作,实施种子种苗、试验示范和GAP基地建设,在完善首阳中药材科技示范园区试验示范的基础上,每年争取建设1000亩的核心优质种苗繁育中心,在文峰、首阳、菜子等主产区建设3万亩大宗道地药材优质种苗繁育基地和3万亩标准化生产基地,同时争取通过绿色基地和GAP产地认证,提高中药材种植品质,带动全县中药材无公害化生产。
陇西县交通物流大幅提速。
——以精深加工为目标,加快培育现代中医药加工企业集群。按照GMP要求规范现有加工户,升级改造加工企业,使其逐步达到规范化要求,特别重点培育壮大中天、一方、效灵等以中药材有效成份提取为主的龙头骨干企业。积极向国家和省上有关部门争取政策和资金扶持,在着力培育中天、一方等一批发展潜力大、带动能力强的中药材龙头企业做大做强的同时,全力支持甘肃陇原中天生物工程公司的上市申报工作,真正为企业发展创造宽松的融资平台,形成3—5家产权明晰、管理透明、实力雄厚、带动能力强的股份制企业集团,带动全市乃至全省中医药产业快速发展。
——以商贸流通为重点,不断提升中医药产业整体发展实力。县上充分利用中医药产业园会展中心,积极举办各类中药材展销活动,每年召开一届中医药产业发展大会,打造全国中药材种植、加工、产品等展示中心,进一步加强信息发布平台的运行管理,依托已建成的中药材专业网站,多渠道采集发布信息,打造全国中药材信息发布中心;依托中药材质量检测平台,积极探索建立完善的质量检测体系,打造全国中药材质量检测中心;依托现有区位优势,积极发展中药材物流货运,完善流通网络,争取把陇西建成全国中药材物流配送中心;依托现有中药材仓储优势,积极组建中药材期货交易所,大力发展中药材期货交易,在陇西建成全国首家期货市场。
——以科技创新为动力,积极打造中医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孵化基地。全县将进一步加强与中科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甘肃中医学院和甘肃农业大学等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在良种培育推广、新产品研发、精深加工转化等方面争取有新的突破。全面贯彻落实省、市关于发挥资源优势做大做强中医药产业的战略部署,积极争取在陇西建立甘肃省中药研发中心,开展中药材品种研究、中药材规范和标准研发、中药新药和保健品研发、信息研究与发布、中药材电子软件开发应用和知识产权保护等研发工作,在中药材种植、加工提取和产品研制等层面,积极打造省级中医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孵化基地。(甘肃日报)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 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来电(028-65608867)声明,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声明:本文是中药材天地网原创资讯,享有著作权及相关知识产权,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个人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进行发布;经本网协议授权的转载或引用,必须注明“来源:中药材天地网(www.zyctd.com)”。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