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网讯】 如今在甘肃省漳县,大家都会算这样一笔账:按照传统的小麦、油菜单种模式,一亩地最高收入只有600元,而种植中药材,一亩最低也有3000元进账。
漳县大草滩乡从2005年开始进行地膜当归种植示范,目前,全乡当归种植全部采用地膜覆盖技术,单产由原来的122.4公斤增加到246公斤,每亩收入可达4800多元。该乡2010年人均纯收入2290元,其中来自地膜当归种植纯收入达1140.8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2%。
通过政府引导,规范化种植尝到甜头后,该县各村、各乡种植中药材的农户一下子多了起来。
今年,全县各类中药材种植面积达15万亩,其中名扬中外的“岷归”在漳县境内有6.3万亩。同时,该县又是“岷归”主要的育苗基地,每年当归育苗约4000亩,产品除供应当地当归大田生产外,还销往渭源县、岷县等地。
据介绍,漳县走发展中医药产业之路,着重抓了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加强基地建设,规模化种植效应初步呈现。通过推广地膜覆盖、配方施肥、选用优良品种、病虫害防治、GAP种植等栽培技术,规模效应日益凸显。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在1万亩以上的乡镇有3个,建立5000~1万亩的片带3个,规模种植面积达4.8万亩。
因地制宜,中药材种植实现区域化布局。针对全县中药材种植适宜区域实际,把区域化布局作为促进全县中药材产业持续快速发展的关键环节,在全县13个乡镇建立无公害中药材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14万亩,其中GAP基地4.5万亩。在大草滩、金钟、石川、草滩等乡镇重点发展当归种植;在武当、马泉、四族等乡镇重点发展党参种植;在三岔、武当、武阳等乡镇重点发展红(黄)芪种植。通过合理的区域布局,促进了中药材产业的良性发展。
积极培育专业市场,进一步疏通产品流通渠道。该县把中药材的销售放在促进产业发展的关键位置,通过招商引资、启动民间资本等形式,规划建设了新寺、四族、城关、三岔、金钟等5个辐射功能较强的农副产品交易和7个集散市场,为县内中药材及时运销提供了重要平台。兰州佛慈集团每年在金钟等乡镇建立GAP基地3万亩,由漳县金达中药材有限公司统一收购,进行阴干后运送兰州佛慈集团进行深加工。全县金达、启源等医药公司的加工拉动,有效延长中药材产业链,促进了加工增值。
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加强,提高了生产组织化水平。该县农业部门加强技术培训指导,实行农技人员包乡包村责任制,进行中药材种植技术培训指导和当归标准化种植推广,积极开展试验示范。同时,按照依法、自愿、有序的原则,积极发展中药材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提高了农民组织化程度。农民专业合作社年产销量约3.2万吨,会员总数达128户,辐射带动4521户,返还盈余总计约55万元。(安铎 田文华)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来电(028-65608867)声明,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声明:本文是中药材天地网原创资讯,享有著作权及相关知识产权,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个人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进行发布;经本网协议授权的转载或引用,必须注明“来源:中药材天地网(www.zyctd.com)”。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