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网讯】 9月23日,美国拉斯克奖将其2011年临床研究奖颁发给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以表彰她通过研制青蒿素,挽救了数百万疟疾患者生命的巨大贡献。
“作为拉斯克奖设立65年来首位获得该奖的中国科学家,屠呦呦无疑是值得我们为之骄傲的。但欣喜之余,我国中药科技管理中存在的若干问题也值得人们深思。”10月18日,在江苏省新沂市举办的“2011中国新医药产业发展与投资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李连达如是说。
难掩滞后
近年来,中药事业有了空前的大发展。据李连达介绍,截至目前,我国拥有中药研究机构111家,中医药大学34家,中医院3164家。截至2008年,中医药共获得科技成果奖92项,其中一等奖一项;科技发明奖8项。
从药品数量看,在我国已经注册的15000多种中西药中,中药的数量占了一半以上,达到8000多种。但以上数字仍然难以掩盖中药学术发展缓慢的事实。另外一个问题是中药国际化的问题。业内曾有“中药已经进入100多个国家”的说法,但事实上,这种说法在以下一组数字面前看起来更像是在吹嘘——15年前,中国的中药占国际中药市场份额的3%~5%,而经过了15年的努力之后,这个数字仍然低于5%。李连达说:“以欧盟的简易注册为例,虽然它的标准并不是很高,但我国的中药仍然没有一个注册成功。相比之下,英国注册成功的药品数量有105种,日、韩等国则高达350种。”
事实上,我国目前尚无一种中药以处方药身份进入美国及其他国家的主流医药市场。
对此,有观点认为,中药在欧盟市场所能带来的利润有限,不值得过多努力。“但问题是,这使我们这个中医药大国处于尴尬的境地。”李连达说。
亟待变革 1971年,屠呦呦首先从黄花蒿中发现抗疟有效提取物,1972年又分离出新型结构的抗疟有效成分青蒿素。
然而40年来,继屠呦呦成功研制青蒿素之后,中国就再也没出现过可与之媲美的中药科研成果,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对此,李年达认为,其主要缘于长期以来科技管理机制的缺陷:对项目和人的评价体系和评价标准、相应的奖励标准、评奖体系等都存在问题。
仅就评奖来看,李年达曾在一篇文章中论述过国内国际评奖的差别:以诺贝尔奖为例,该奖多是对二三十年前的工作,经过长期考验,充分证实其贡献后,才慎重评奖。而我国多数获奖项目几乎都是对近期工作、当年工作,甚至是突击工作的评审奖励,非但没有经过长期考验、重复验证,其成果的真实性、科学性及贡献度等也未必可靠。
此外,诺贝尔奖等境外奖项以人为对象,对杰出科学家的个人贡献给予充分肯定和奖励,而我国则多以项目为对象,多以集体奖励为主,杰出科学家的个人贡献常被忽视或埋没。在获奖名单上排在前一两位者,多为行政领导或以行政为主的科技人员,不一定是真正在第一线作出重大贡献的科技人员;诺贝尔奖等每次获奖人数极少,但质量极高,而我国每年奖项数以千计,良莠不齐,优劣难分,不乏滥竽充数者。甚至极少数有职有权的专家垄断着大量研究课题和巨额经费,他们成为新型“包工头”,将课题层层转包,最后将大家的科研成果据为己有。他们承担的重大项目最多,经费最多,出的文章最多,因而获奖最多。
另外,诺贝尔奖等的评选过程十分严谨、公正,得到学术界乃至世界各国的公认;而我国有些评奖,则会受到“长官意志”和极少数权威的“意见”等因素的干扰,自吹自擂、弄虚作假、托人情、走后门、拉帮结派的现象比较严重。如此一来,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必然大打折扣。
院内开花院外香
我国药品科研面临的另一个尴尬是“院内开花院外香”。李连达说。
比如,青蒿素是中国科学家的研究成果,但40年来却并未在国内得到公认,相反却得到了国际同行的认可,并在40年后获得了国际奖项。而这直接导致青蒿素作为中国科学家辛苦努力获得的科研成果,最终被外国夺走了专利,夺去了知识产权。
这其中的重要教训,就是科研与生产严重脱节,科研成果不能及时转化为产品,也没能及时提出专利和知识产权保护。“像青蒿素这样重大的科研成果,理应保留在中国,但现在却让人家拿走了,”李连达遗憾地说。
治病救人是根本
“科研经费多了,论文多了,评奖多了,但真正解决的问题少了。这‘三少一多’正是今天药品科研工作中常有的状况。”一位业内人士说。
“药物研究的首要目的是为了治病救人,但目前有一些不正常的情况,一些药物研究的目的不再是提高药物疗效,而是为了出文章、评奖、晋升职称、评教授、评院士。显然,这样的‘研究’毫无意义。”另一位业内人士说。
此外,学术领域也常会有一些“无谓”的争论。比如中西药之争,如青蒿素是从中药中提炼出来的,但其又有化学药的特点。于是最近关于青蒿素是中药还是西药的问题,就一直在争论不休,“但我认为,争论它究竟是中药还是西药没多大意思,关键是它能治病救人,是个好药。”李连达说。
再比如,中药现代化和中药西化之争。中药现代化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通过传统与现代结合的方法,以中药(包括复方、单方、有效组分、成分、馏分等)为研究对象。其始于中药,成于中药,保留中药特点。换句话说,中药现代化研究的最终结果还是中药,是促进中医药事业的发展;相反,中药西化则是基于现代医药及生物学理论,运用现代医药及生物学方法,把中药作为天然药或作为西药的原料,以单味药及化学成分为研究对象。其始于中药,“化”成西药,失去中药特点。但二者却有着最重要的相同点,无论是中药现代化还是中药西化,其目的都是为了研制出治病救人的好药。
同样,关于屠呦呦获奖,近期也掀起了奖该归屠呦呦个人还是应该归科研群体的大讨论。但或许,当前最关键的应该是,尽快理顺我国医药科技管理机制,让我国的药物研究重新焕发出活力,找到更多治病救人的好药。
“我们已经等了40年,难道还要再等下去吗?”一位业内人士说。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来电(028-65608867)声明,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声明:本文是中药材天地网原创资讯,享有著作权及相关知识产权,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个人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进行发布;经本网协议授权的转载或引用,必须注明“来源:中药材天地网(www.zyctd.com)”。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