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网讯】 近年来一路上扬的中药材价格,自今年6月起反转直下,目前虽然已经进入冬令传统的进补旺季,对中药材的需求逐渐增多,但市场仍然没有回暖迹象,且短期内下行趋势难以改变。业内人士指出,中药材价格的大起大落,不仅对中药材市场带来了严重冲击,而且将直接影响整个中药产业链的健康发展。
持续暴涨后开始大跌
据了解,从2008年年底开始,低迷多年的中药材行情急速上扬,反映国内中药材价格整体走势的综合200指数,也从2009年初的1000点直蹿至2011年中的2900点。仅在2010年,全国537个被监测的中药材品种中,就有超过八成的品种价格出现上涨,平均涨幅达到109%。然而,从今年6月开始,中药材价格如同坐过山车一般,从高点急转直下。
中药材天地网近日发布的监测报告显示,10月份全国中药材市场价格指数(综合200指数),已从今年的2905高点跌至2264.67点,跌幅超过两成以上,且指数下行趋势不变,短期内难以反转。在被监控的537个品种中,同比价格下降品种有245个,占总量约46%。就连一直备受消费者青睐的冬虫夏草,也前所未有地出现了量价齐跌的情况。总的来看,目前在中药材市场上,涨价品种数量在减少,而跌价和平价品种数量还在增加。
来自全国主要药材交易市场的信息也表明,已经持续4个多月的下跌行情尚未得到有效遏制,其中滋补类药材的跌幅最为明显,最高跌幅达到50%以上,且某些品种仍在不断探底。如甘肃产党参从最高价大约100元/千克左右,滑落至现在的50元左右;四川产川芎、麦冬在一两个月内,价格狂泻;浙江的贝母、白术也有近50%的跌幅;广州清平药材市场上的麦冬、北芪之类的常见滋补药材平均每千克降价在10元左右,而太子参的价格更是从每300~400元/千克,滑落至100元左右。
多重因素促价格下行
分析目前中药材降价的前因后果,业内人士认为,尽管成因复杂,但根据市场规律,前期虚高的中药材价格已经持续较长时间,有涨必有跌,当前价格回调也属必然;随着近年家种药材数量大幅增加,目前存货充足,市场出现供大于求,更促使价格下行;在国家宏观经济政策调控之下,游资炒作力度减弱,也有力地遏制了虚高的价格;去年以来国内疫情形势稳定,供求关系发生变化,使价格上行逐渐失去动力。
据业内人士介绍,2009年之前的中药材价格都比较低,好多药材都是烂市行情,但是当年的“甲流”成了中药材涨价的导火索。再加上自然灾害,药材种植面积和产量大减,以及人为囤积、游资炒作等诸多因素,促使中药材价格大幅上涨,如太子参从每公斤70元最高涨到了三四百元,金银花从每公斤几十元涨到了300多元等等。两年多以来,疯涨的中药材价格大大刺激了药农的种植热情,使家种药材面积不断扩大,中药材产量迅速增加,近期新收获中药材集中上市,市场供大于求使得价格普遍下跌;前期虚高的价格使得老百姓和药厂对中药材的需求减小,而且药厂向来是买涨不买跌,之前价格上涨时,药厂恐慌之下大量采购囤货,目前存货充足,企业采购清淡,更加速了价格的整体下滑;为遏制虚高的价格,今年以来,国家有关部门严厉打击囤积炒作等违法行为,使虚高水分逐渐挤掉。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促使此次药材价格回调。
稳价保质避“药贱伤农”
业内人士指出,对于整个中成药产业链来说,中药材价格是“涨亦忧、跌亦忧”,价格的大起大落,不仅会对中药材市场带来严重冲击,而且将直接影响整个中药产业链的健康发展和老百姓的利益。
药价暴跌的最直接后果就是导致“药贱伤农”。一旦药农大面积弃种,将直接重创整个产业链的根本,几年后必然又会出现药材短缺,为市场行情进入新一轮暴涨暴跌埋下隐患,形成恶性循环;暴涨暴跌导致的药材囤积和抢购抢挖,不仅降低了中药材质量,而且破坏了野生资源。因此,保持中药材价格的相对稳定,对整个产业链的健康发展是非常重要的。在2011中药产业发展论坛上,有关人士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应尽快建立中药材信息平台,做好信息导航,产销对接,引导药农合理种植;建立国家、地方两级中药材储备制度,对重点品种进行战略储备,以稳定中药材价格,减轻价格上涨为中成药生产企业造成的压力,以保证药品质量,保障药品供应。
针对中药材后市行情,业内人士分析认为,总的来看,目前供大于求的不良局面仍需一段时间消化。预计一些高价位的品种还会掉价,一些产新品种还有下滑的空间,当然下滑到低价位会有小幅度的反弹,但总体趋势依然呈现低迷状态。但由于资源的枯竭和现代家种技术研究的不足,部分野生药材价格在明年后半年仍有上升的可能,但将逐渐趋于理性,不会再出现以往的狂涨局面。因此,专家提醒药农及药商,不要盲目种植,更不要抢购抢挖和盲目囤积,要根据市场形势,理性规划生产经营活动。当前,有关部门则应抓住冬令进补期和元旦、春节销售黄金时节,加快滋补类中药材流通,以期给低迷的市场带来一些生机。(作者:刘国信)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来电(028-65608867)声明,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声明:本文是中药材天地网原创资讯,享有著作权及相关知识产权,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个人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进行发布;经本网协议授权的转载或引用,必须注明“来源:中药材天地网(www.zyctd.com)”。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