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网讯】
新建成的陇西文峰药材交易城。
陇西首阳镇药材种植基地。
筛选的种子种苗。本报记者 王雨
从传统种植到标准化种植,从灰头土脸的编织袋到精美的各式包装,定西市正在实现由“中药材产业”向“中医药产业”的提升。
由中药材种植大市向产业大市转变,定西市由“千年药乡”向“中国药都”跨越的梦想已不遥远。
定西是全国“道地”、优势地产中药材的重要主产区之一,盛产当归、黄芪、党参等各类名贵中药材313种,素有“千年药乡”之称。尤以“岷归”驰名中外,已有1700多年种植历史。近年来,定西市委、市政府将中药材产业确定为战略主导产业,响亮地提出打造“中国药都”的战略目标,大力推进中医药产业种植、加工、流通标准化。
从传统种植向标准化种植转变
记者在渭源县莲峰镇无公害黄芪标准化种植基地采访时,镇上负责人介绍,基地的模式是“公司 基地 农户”,甘肃伟盛药业公司建立的规模化种植基地是医药企业的“第一车间”,也是保证药材质量的第一道关口,在土壤、籽种、肥料、农药、田间管理等各个环节都执行操作规范,确保了所生产药材的质量。
据了解,近年来定西市依托科研单位和中药材科技园区,成功选育出当归、黄芪、党参三大中药材新品系8个,当归新品种(系)示范种植已占到40%,黄芪、党参新品种(系)示范种植均占到50%,初步实现了中药材种植良种化。全市组织专家制订颁布中药材省级无公害质量安全标准16项,联合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研制出当归、黄(红)芪、党参等符合GAP种植规范的操作规程5个,逐步在全市形成了以岷县为主的当归、陇西为主的黄(红)芪、渭源为主的党参特色优势种植带。
全市积极推进中医药产业标准化加工,市上指导较大规模的95家中药材加工企业从中药饮片炮制到中药生产,建立和完善标准化加工程序,加强中药饮片采购、储存、生产、质量控制,通过统一产品品牌、统一质量管理、统一产品等级、统一包装标志、统一储存等,确保药材的质量。全市已有扶正等42家制药企业通过国家GMP认证达标。扶正药业公司生产的贞芪扶正系列产品享誉全国,不仅成为“陇货精品”,而且被国家确定为“中药保护品种”。
全市还积极推进中医药产业规范化流通,构筑原药“安全屏障”。通过建立大型市场和现代化药库,畅通信息渠道,对药品经营企业进行GSP认证,保证了经营质量管理规范。到目前,全市已有38家药品批发企业通过了GSP认证。
从量的扩张向质的提升转变
为了努力做大做强中医药产业,全市在稳定种植面积的基础上,积极推进标准化种植、规模化贮藏、精细化加工、市场化营销,使中药材实现了产业聚集和规模扩张的历史性跨越。
市上着力夯实打造“中国药都”的基础,种植面积一直稳定在110万亩左右,特别是当归占到全国的60%。作为“中国药都”核心区的陇西县,大宗种植品种达到30多个,县上整合各类项目资金,建立了黄芪、甘草、党参、黄芩等主打品种GAP种植示范基地8万亩,优质种苗基地3万亩,完成中药材种植面积30万亩,成为全省中药材种植面积最大、产量最高的县。“中国党参之乡”渭源县,已形成了“南归北参川芪”的种植布局,建成的10多个中药材标准化种植示范点,辐射带动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达25万亩。“中国当归之乡”岷县,种植以当归为主的中药材25万亩,年出口“岷归”2200多吨,占全国当归出口量的90%以上。
定西市市长常正国说,“十二五”期间,定西市将遵循天然道地准则和自然规律,逐步建立健全符合国家标准的定西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四体系一网络”,即中药材现代化生产体系、中药现代化研究开发体系、现代中药制药生产体系、中药现代化保障服务体系和市场信息服务网络,全面提升定西中医药产业效益,初步形成“中国药都”所应具备的规模效应。
从中药材产业向中医药产业转变
长期以来,定西中药材产业一直处于产业的低级层次。农民种植的中药材从地里挖出来就拉到市场上销售,基本上是卖原料,难以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在政府的引导下,农民通过粗加工尝到甜头后,纷纷搞起了药材加工业。从卖原料到简单的粗加工再到深加工、精深加工,定西一步一步地使中药材产业向中医药产业嬗变。
陇西县目前已发展具有一定规模的中药材加工企业48家,有10家被评为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010年,全县共加工转化各类药材3.5万吨,实现产值4.5亿元。县内企业生产的各类药用饮片、食用饮片、提取物、中成药及保健药膳、药茶等系列产品大量出口,年出口创汇达300多万美元。该县的正大药业和兰州大学药学院药物化学研究所合作研制的“党参黄芪代用茶”系列保健食品,远销天津、浙江、上海等10多个省市。岷县康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二氧化碳萃取中药材有效成分生产线,提取的当归油每公斤可卖到3000多元,直接出口国外。
目前,定西市已发展较大规模的中药材加工企业95家,有41家通过GMP认证,其中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13家,2010年加工中药材8.8万吨,占中药材总产量的53%,产品已发展到中药饮片、中药提取物、中成药、保健品、美容化妆品等多个系列。
市上还将陇西作为“中国药都”核心地,加快建设陇西现代中药材加工园区及岷县、渭源、漳县、安定、通渭、临洮配套加工园区建设,推动中药材精深加工集群化发展。陇西县按照“一区四园”的基本布局,启动建设甘肃陇西经济开发区,这个经济开发区总面积21.08平方公里,设有甘肃陇西中医药循环经济产业园、陇西工业园、文峰物流园和首阳地产药材交易及粗加工园四个园区。陇西中医药循环经济产业园已引进入驻中医药加工企业和科研机构18家,总投资近25亿元。该园区项目全部建成后,预计年加工中药材达到20万吨,实现产值30多亿元,上缴税金2亿元,提供就业岗位1500个,将成为集中医药研发、加工、仓储、物流、营销于一体的现代化循环经济发展园区。
据了解,到“十二五”末,定西全市中药饮片GMP认证企业将增加到100户,中药提取物生产线发展到30条,保健品生产企业增加到100户,扶持发展产值过千万元的现代制药企业20户,中医药产业年总产值提高到85亿元。
从完善市场体系到打响知名品牌
在西部地区交易量最大的陇西县首阳中药材市场,市场交易十分红火。这个市场内常驻20多个省市的客商1600多人,日上市交易人员1万余人,年交易额10亿多元。特别是党参、黄芪交易量分别占全国总量的70%和50%,被誉为全国党参、黄芪价格的“晴雨表”。
如今,定西市已建成文峰、首阳和岷县“当归城”等6个大中型中药材专业市场,年交易中药材30多万吨,交易额32亿元。其中陇西文峰、首阳两大市场年交易量18万吨、交易额20亿元,成为全国仅次于安徽亳州的第二大中药材专业批发交易市场以及北方大宗中药材的价格形成中心。
定西市充分发挥特产之乡效应,在北京等地举行新闻发布会和当归产业发展高端论坛,连续4次成功举办了国家级中医药产业发展大会,并注册道地、优势地产中药材地理标记4个、品牌商标40多个。陇西县“陇西黄芪”、“陇西白条党参”、“天下药仓”等获得国家工商总局注册,全县先后注册“陇山渭水”、“陇元贵宝”、“效灵”、“星月”和“利贞”等中药饮片、药茶、药膳、保健品产品商标20多个;黄芪、党参、柴胡、甘草、板蓝根、独活、防风等产品已成为享誉全国的拳头产品。同时,岷县、陇西、渭源还分别被命名为中国当归之乡、中国黄芪之乡、中国党参之乡。扶正药业公司生产的贞芪扶正系列产品享誉全国,不仅成为“陇货精品”,而且被国家确定为“中药保护品种”。岷海药业公司生产的“岷州牌”浓缩当归丸,被收载为国家标准。有了这些属于自己的品牌,定西中医药身价倍增,大幅提高了在全国各大终端市场的占有率。中医药产业真正成了统筹城乡发展,贯通一、二、三产,带动农民增收,引领地域经济的支柱产业。去年,全市中医药产值达到19亿元,农民人均从中获得纯收入507元。
谈到定西中医药产业今后的发展,定西市委书记杨子兴满怀信心地表示,“十二五”期间,定西市将抢抓国家和省上出台加快中医药、陇药发展意见的政策机遇,依托国家中医药现代化科技产业(甘肃)基地建设,以传承、创新和发展中医药为主线,以中药材生产基地建设为基础,以中药的工业化生产为主体,以商贸流通为纽带,着力构筑集中医药生产、加工、研发、销售和服务于一体的现代化、产业化循环经济发展格局,努力打造“中国药都”,把定西建成全国重要的中药材药源基地、饮片加工基地、中医药加工和现代制药基地、中药材现代物流集散地、大宗中药材价格形成中心、现(期)货交易市场和中医药循环经济示范基地,使中医药真正成为推动全市经济发展的战略性主导产业和新的增长极。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来电(028-65608867)声明,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 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声明:本文是中药材天地网原创资讯,享有著作权及相关知识产权,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个人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进行发布;经本网协议授权的转载或引用,必须注明“来源:中药材天地网(www.zyctd.com)”。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