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预测
疫情在短时间有波动但持续紧张,未来家庭聚集病例会增加(请不要扩大您的密切接触生活圈子),三代四代病例可能在某些城市或地区出现(2 日补充:已经出现在重庆等地)。
三代四代控制不力地区甚至演化成第二个、第三个武汉(2 日补充:黄冈和孝感进入观察名单)。目前医疗物资告急依旧制约救灾。
2 日补充:确诊病例增加,但是疑似病例数量连续降低,疫情波动,有进入平台期迹象,是否稳定,决定于下一代病例的情况,看未来两天数据。
今日思考
抗日战争期间十大战役决定了战争的走向,武汉保卫战是十大战役之一。武汉保卫战包括大小战斗上百次,消耗了日军的有生力量,从战略防御进入战略相持的阶段。
今天我们在和新冠病毒展开战争、战役和战斗,也决定着未来的走向。战争、战役和战斗的内涵和外延非常不一样。以往讲「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是因为战略清楚,今天需要讲「战略上重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双重视,才能攻坚克难。

▲ 数据来自头条疫情地图
今日数据解读
新增确诊人数:
大幅增加(n= 2590 vs 昨日 2101 vs. 前日1984),湖北依旧是主战场。浙江和广东累计确诊人数超 500,分别达 599 人和 535 人(截止至 2 月 1 日24时,浙江 661 例,广东604 例)。
新增疑似病例人数:
继续回落(n= 1556人vs 昨日 2750 vs. 前日3071),是一个好迹象。
总体死亡数自24日以来首次低于总治愈人数:
(304/328=0.93:1 vs 昨日 259/243=1.07 vs. 前日 213/171=1.25:1);当日死亡 / 治愈比例继续降低:(45/86=0.52:1 vs 昨日46/72=0.64:1 vs. 前日 43/47=0.91:1);
死亡 / 治愈比例的变化这是另一个非常改善的迹象,结合其他数据,发现病死率也稳步下降,提示救治效果稳步提高,降低了病死率。整体来看,救治效果近几日还是趋好的。
第一
关于公布新冠肺炎数字的真实性
收到很多关于公开数据的真实性的询问,以下是我的个人判断:
数据是真实的
中央三令五申,各级机构不敢不报或瞒报,除非当地领导不想干了。
疫情有很多确定的规律可循,这样大的疫情是无法瞒住数据的。
和直觉不一致的可能原因
目前也正是普通流感流行的季节,大量普通流感、普通肺炎和新冠肺炎一时没有鉴别诊断。很多好心人、记者、甚至当地领导也把其他疾病当作新冠肺炎了,甚至错误地传播和作决策。
可能存在某些城市大规模的漏报(但愿是不成立的黑色预警)。
呼吁:加快全国和各地的流行病研究
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各个时间点不同地区,有多少新冠病人,多少疑似病人,多少有疑似症状的病人,多少外围接触者?这样的病人中,多少是普通流感,多少是一般疾病?时间、空间、人间的变化等基本数据需要尽快明确。
建议:尽快利用现有数据二次分析,快速支持决策;同时,开展各地基本数据收集,为未来做准备,把控未来。
第二
新冠病毒还没资格让我们恐惧,但要加强防护
很多人对新冠病毒感染很恐惧,我要说,这个新冠病毒还没资格让我们恐惧!
早期收治病人的金银潭医院病死率(11/99=11%),目前全国数据为(259/11901=2.18%),其中湖北是(249/7153=3.5%),考虑到金银潭医院早期治疗有客观上的原因,会有些偏高,但是目前全国和湖北绝大多数病人发病时间尚短,未结束治疗期,未来病死率会接近3.5%,我们暂且说病死率是2%-3.5%(因为国内外专家说2%,但我个人坚持认为未来是3.5%左右)。
什么是病死率?病死率不是一般人群的死亡比例,不是在我们看到的人群中有3.5%的几率死亡,而是在确诊新冠肺炎病人中的死亡比例,注意分母是确诊的病人,不是一般人群。
有人说新冠肺炎是一个加强版的季节流感,不,我不同意。如果治疗期结束病死率是3.5%的话,那么它是强强版的流感(我用了两个强)。
但是比起我们耳熟能详的一些疾病,新冠肺炎的病死率是低的,禽流感(H7N9是39.3%,H5N1是52.8%,H1N1是17.4%),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萨斯(SARS)是9.7%,埃博拉(Ebola)是40.4%,中东呼吸综合征默斯(MERS)是34.4%。
虽然致死率比上述几个疾病低,但是,这个病毒的传播能力非常强,每个病人传播2.2人(早期的高福院士NEJM)到2.68人(近期的Leung’s on Lancet),有的研究结果达5人(我暂不采纳),提示,病毒的传播速度确是在加快。基本上6.4天感染数量就翻倍(Leung’s on Lancet),比SARS传播快,这也是要提醒人们注意的地方,必须加强,加强,再加强防护。有基础病的人和老年人病死率高,特别提示要重视保护好老人和有慢性病的人。
第三
武汉有多少病人?
早前香港大学估计武汉感染者有 43,590 (19,522-78,087) 例,含病例 25,630 (12,260-44,440)人 (Leung’s Lancet update on website for Briton’s decision),2 月 1 日这个研究团队更新了预测数量,约有75,815人感染了新型冠病毒。
根据日本 29 日和 31 日两次撤侨中感染的人数(谢谢Jiannan晚上两点传来日本的资料),我重新计算了一下,感染率在此人群中为(6/355)=1.7%,如果外延, 95%CI是 0.3%-3.0%,有症状病例数是3/355=0.85%(95%CI 0-1.8%)。
综合考虑,我还是偏向香港大学在柳叶刀上发表的数字吧。或许,我们要重新思考好未来疫情控制的策略调整。
第四
今日文献
1 月 31 日,《柳叶刀》杂志发表香港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基于SEIR模型预测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 在中国国内与全球传播趋势的研究[1]。
研究使用了 2019 年 12 月 31 日至 2020 年 1月 28 日(2019 年 12 月 25 日至 2020 年 1月 19 日出现症状)由武汉输出至中国大陆以外的确诊病例数、2019 年 1 月至 2 月官方航班预订数据、来自腾讯的 2019 年 1 月至 3 月武汉至中国内地的人员流动数据,以及 2020 年春运期间武汉预计客流量数据。根据模型预测,2019-nCoV的基本传染数(R0)为2.68(95%CI:2.47-2.86),感染病例翻倍时间为6.4天(95%CI:5.8-7.1)。武汉市1月25日的总感染人数为75815人(95%CI:37304-130330),并且向大陆主要城市的输入病例数为重庆[461(95%CI:227-805)]、北京[113(95%CI:57-193)]、上海[98(95%CI:49-168)]、广州[111(95%CI:56-191)]和深圳[80(95%CI:40-139)]。
如果病毒的传播力在国内各地相似,推测其已在中国多个主要城市呈指数级的增长流行,时间约晚于武汉市1-2周。研究指出,2019-nCoV已不再被控制在武汉市,中国其他主要城市可能正在持续局部暴发。为防止国内以及与中国交通联系紧密的海外大城市也成为疫情爆发的中心,全球应立即在人群和个人层面实施大规模公共卫生干预。
[1] Wu JT, Leung K, Leung GM. Nowcasting and forecasting the potential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spread of the 2019-nCoV outbreak originating in Wuhan, China: a modelling study. Lancet 2020; published online Jan 31. http://dx.doi.org/10.1016/S0140-6736(20)30260-9.
武汉加油!中国加油!请医疗物资尽快到位!
感谢参与支持的同事们:马圆、佟明坤、兰晓芳、满塞丽麦、刘婕、单瑞琪
宁毅博士
哈佛大学公共卫生营养流行病学博士,华盛顿大学公共卫生硕士,北京大学医学学士,曾任葛兰素史克少数最高学术职位科学家(Senior Fellow),曾任美国弗吉尼亚医学院等多所大学助理教授(tenure track)、教授、博士生导师和博士后导师、哈佛医学院研究人员、中国卫生部疾病控制公务员等。
现任美年大健康首席科学家、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兼职教授、北京大学美年公众健康研究院和中关村美年健康产业研究院(简称:美年健康研究院)执行院长。目前致力于通过医学循证和数据科学为疾病预防和健康管理提供科学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