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举国抗“疫”的重要关头,中国官方发布的每一项数据、权威专家的观点都牵动着大众的神经。2月5日,全国确诊新增病例数字相较前一天小幅下降,治愈出院人数继续攀升,“一降一升”之间,亦让民众对抗“疫”胜利何时到来充满期待。
数字好转印证防控措施有效性
资料图:医院隔离病房内,一名医务人员在为患者打针。中新社记者 张畅 摄
中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6日发布消息称,5日全国新增确诊病例3694例,与此前一天发布的新增确诊病例3887例相比,出现小幅下降。数字层面的好转,亦让民众压抑已久的情绪稍感释怀。
对此,北京一位呼吸内科专家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说,数字的下降可以说明问题,“从整体曲线的爬坡来讲,陡度降低了,说明可能会出现平台期。”
值得注意的是,新增确诊病例下降之余,治愈出院人数也在攀升。自2月1日起,累计治愈出院病例人数已经连续5天超过累计死亡病例人数,2月5日两者的人数差距更是扩大至590例。
中国科学院院士、新型冠状病毒联防联控工作机制科研攻关专家组专家王福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死亡人数现在已经比治愈人数少,这是一个好的现象”,总的来说,死亡人数主要来自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重症病人和危重症病人,总体病死率在2%左右,并不是特别高。
一系列数字的好转,某种程度印证了当前全国疫情防控措施的有效性。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王辰指出,大疫时期最有效的办法,一是控制传染源、二是救治患者。中国已经采取了普遍延长放假等举措,这是果断之举、英明之举;随着各项有效措施的扎实推进,效果会得到体现。
疫情拐点仍无法预测
此前,多位专家在研判武汉疫情时曾预测,疫情拐点将在农历正月十五前后到来,疫情管控有望看到明显成效。然而,随着疫情的持续推进,拐点何时到来变得更加难于预测。
王辰表示,现在的问题是疫情的底数并不清楚,判断根据不足。社区和社会上未能进行隔离的病人,在家庭和社会的传播威胁性较大,“如果不加以有效的管控,拐点无法预测”。此外,病毒还有可能不断变异,无法预期其传播性和致病性,而人员流动、天气变暖也是影响因素之一。
截至2月5日24时,中国累计报告确诊病例28018例,其中湖北19665例,占全国70.19%。国际公共卫生专家、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公共卫生学院副院长张作风认为,只有将湖北病人全部诊断出来,看到高峰后才有可能出现拐点。现在应该把更多精力放在湖北省以及和湖北邻接的河南、湖南两省的病人上,把可疑病人变成确诊病人。
或有第二个潜伏期
按照权威专家的说法,新冠病毒的最长潜伏期是14天,如果从1月23日武汉封城算起,2月5日意味着第一个潜伏期的结束。
根据官方发布的数据,累计确诊病例和重症病例人数仍在增加。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危重病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危重医学科主任马朋林告诉记者:“确诊病例数据目前已超过2万,这个数据其实还是代表当前的第一波疫情还没有完全过去,也就是以前的潜伏期还没有完全消化掉。”
中国国家卫健委专家组成员、北京地坛医院感染二科主任医师蒋荣猛在受访时表示,目前疑似病人还在增加,第一个潜伏期过去后,自2月6日至2月20日“可能还要出现一个潜伏期”。
为了更好地防控疫情,武汉将对市内28家定点医院内部挖潜,加速病床周转,尽快提升出院率,轻症病房多加床,集中精力救治重症病人,同时加速火神山、雷神山和方舱医院建设。目前武汉建设的三个方舱医院共4400张病床,开始逐步投入使用,来自20个省的2000名医护人员陆续抵达武汉。(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