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网讯】
◆阅读提示 中药材价格“过山车式”的异常波动已严重影响了种植、生产、流通、使用各个环节。究其原因,不外乎产销不明、信息不对称等因素,药材掺假等乱象也源于价格。相关职能部门的监管固然重要,但仍需政府信息的有效引导和行业内部的自律。
□本报记者 杜文景
部分药材价格第五次高涨
“最近半个月,安徽亳州、广州清平、江西樟树等国内几家较大的中药材批发市场,中药材价格持续走高,部分品种价格已经达到了有史以来最高。”山东省中医药大学副院长张永清告诉记者,自2008年9月份中药材价格受甲流影响暴涨后,又连续3次价格高涨,分别为2009年5月份、2010年8月份和2011年3月份,一次比一次涨价更猛烈。现今可以称为第五次高涨。如三七、党参、云木香等均出现大幅上涨。一般质量的三七行价到了600元/公斤,质量好一点的达到800元/公斤。“2009年的时候才几十块钱一公斤,去年也才300元/公斤,今年三七的价格创了20年来最高。”张永清介绍说,三七的主产地是云南,由于连续干旱,药材产量减少,种植、人工采集成本、运输油费等不断提高,再加上部分药材商到种植户家争相收购囤积,三七的价格才节节上涨。
记者采访中了解到,除了部分中药材出现大涨,一些常用的中药材,比如麦冬、黄芪、淮山药、当归等药材的价格都在下降,其中麦冬下降幅度最大,从去年年底的150元/公斤降到了现在的50元/公斤,淮山药的价格也从50元/公斤降到了17元/公斤。“常用中药材价格的下降,压缩了中药批发商的利润。对中成药企业也造成了一定影响。”山东宏济堂医药集团有限公司中药材经营部负责人谢良吉说,常用中药材价格下降主要是由于去年价格过高,刺激了农民种植的积极性,产量增加,致使现在价格的下调。
缘何暴涨暴跌
中药材市场价格受许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但核心是供求关系。供大于求,价格下降;求大于供,价格上扬。在买方市场中,需求量从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价格走势。随着时代变化,社会需求量已不能单纯理解为终端需求,还应包括游资囤积及待价而沽等中间环节。
“中药材种植面积缩减是导致价格持续攀升的主要原因。”张永清说,由于农民大批进城打工,农村劳动力大幅度减少。大多数家种药材种植管理费时费工,完全依靠人工,不能机械化替代。劳动力不足,中药材种植面积大幅减少。再加上近年来我国自然灾害频繁发生,例如2010年春西南地区的百年罕见干旱,同年4月中旬中东部的春寒等。异常的天气及自然灾害,导致当地药材减产。过度采收、过度消耗,导致一些常用中药材资源濒危或灭绝,野生中药材市场供应缺口越来越大。像冬虫夏草野生蕴藏量已不足上世纪90年代的1/12;野生甘草主产区70%的土地都已被多次翻挖过,野生中药资源急剧下降。中药材总产量降低,市场价格自然就走高。同时,利好因素的出现让药材商闻风购货、囤货,致使一些药材价格扶摇直上。
据了解,在计划经济年代,国营药材供应系统为满足社会需求,各种药材均有足量储备,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中药供应公司追求利润成为经营第一目标,中药材的库存分散转移到市场经营户和产地药农手中,药物储备急剧减少。“中药材生产的盲目性及市场需求的不确定性,导致中药材供应不稳定,市场价格从而易于大起大落。”山东宏济堂医药集团有限公司执业药师冯玉强告诉记者,近年来疫情的发生提升了中药材需求量。非典、禽流感、手足口病、甲型流感等疫情接踵而至。中医药市场需求量急剧增加,尤其是清热解毒类药材,如板蓝根、金银花、黄芩、连翘、大青叶等。
“除药用外,一些中药材还被广泛用于生产保健食品、日用化工产品等,从而拓宽了应用途径,提高了市场需求量。特别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保健意识进一步增强,以中药材为原料生产的保健食品如保健酒、保健茶等大量上市,促进了中药材需求量的增加。”冯玉强分析说,目前中成药及中药饮片均被纳入了国家基本药物目录。随着老年性疾病的增加,活血化瘀类等中药饮片及中成药制剂的需求与日俱增。同时,新农合也提高了中药报销比率,综合原因导致中药原料的需求比以前大大增加。
价格如何回归理性
“市场经济下的中药材价格波动属于正常经济现象,但药材价格的暴涨暴跌已严重影响了种植、生产、流通、使用各个环节。对消费者、药企各个层面都会造成影响,因此药农种植应趋向理性。”张永清说,不能看到某种药材价格高,就一哄而上选择种植,相反则一哄而下。价格波动太大最先受伤的就是药农。中药材价格的异常波动是多方面因素所致,根本上还是缺乏政府信息的有效引导。
张永清建议相关部门建立国家性的信息平台,利用平台监测中药材流通信息,定期发布中药材重点品种种植面积、产量、价格等基本情况,搭建中药材种植户和经营者之间的信息桥梁,引导产销,推动中药材价格波动回归理性。据了解,近日由商务部委托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建立的中药材流通统计系统已正式启动,有望解决中药材流通信息的不对称问题。
“面对中药材涨价,最难受的可能就是中药制药企业了。”冯玉强告诉记者,按照有关规定,医保目录、基本药物目录药品都要执行国家最高限价,而实际情况是,在各地的药品招标采购中,招标价还远远低于国家最高限价。因此,即使中药材价格疯涨,各种中成药价格也只能按兵不动。如果中药材价格普涨,企业的利润就会大幅缩水,甚至经营困难。在这种情况下,一些企业就会停产或限产,或者被迫采用替代品,那么药品的疗效和安全性就会大打折扣。
“中药材市场价格暴涨暴跌总会损害供求的其中一方,甚至两方俱损。因此,系统研究中药材市场价格构成及其影响因素,对各种影响进行合理调控,对于稳定中药材生产,促进中药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张永清认为,国家应该加强政策调控,推动中药材生产的规范化、规模化与产业化。从中药材生产的源头抓起,包括种质、种源、种植方法、田间管理、施肥浇水、病虫害防治、采收加工、包装贮藏、运输等。有能力的中药企业应发展自己的中药材生产基地,采取公司+农户的订单农业方式生产自己的大宗原料中药材。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来电(028-65608867)声明,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 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相关信息:
火了两年的磐安中药材开始急转直下 药农伤不起
声明:本文是中药材天地网原创资讯,享有著作权及相关知识产权,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个人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进行发布;经本网协议授权的转载或引用,必须注明“来源:中药材天地网(www.zyctd.com)”。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