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网讯】
5月29日是个难得的艳阳天。一大早,记者就沿着泥泞的村道,急不可待地寻找赵楼村人种植的中药材,一度指鹿为马,把路边树旁的普通植物当作药细细观察。但从村东走到村西,记者一个失望接着一个失望,仅在村民的指点下发现两三块地里长着药材。
吃罢早饭见到村支书赵有和,记者来不及寒喧,张口就说:“药材村里鲜见药,你们这个全县药材种植第一村名不副实啊!”
赵有和哈哈大笑:“你们没找对地方,走,我领你们去看看。”
沿着铺满野草的山路走了约二三公里,记者爬上赵楼村背后的大山,放眼望去,终于见到赵楼村中药材的庐山真面目。
半山腰上,一条高速公路的雏形正在巨大的山体上蜿蜒,陡峭山路两边的梯田里大多种着一种其貌不扬、开着小黄花的植物——这是黄芪,也是赵楼村种得最多的药材,还有一种叶子像小芹菜却发出异香的东西——这是黄芩,它有着白嫩而肥硕的根。
原来,赵楼村靠近渝河河道的川地只有约800亩,因为能抽取地下水灌溉,多年来一直被村民视为“金地”,习惯上只种植养家活命的粮食作物和蔬菜、瓜果等经济作物。因此,药材就被迫上了山。
“就这些,总共不到400亩。”赵有和大概给我们指了指。在这个当地人叫“山嘴子”的大山上,药材像庄稼的配角。
“400亩?你们村就靠这点药材打天下?”记者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要想看到更多的药材,就得跑得更远。”赵有和向记者卖起了关子。仔细询问下,他才一脸得意地说:“我们主要在外村租地,在温堡乡、神林乡、凤岭乡、联财镇金台村都有赵楼人的药材种植地。最远的,比如赵楼种药第一人,把药材种到了内蒙古包头。目前,外村种植面积是本村种植面积的5倍。”
以前听说过工业飞地,没想到赵楼村人玩起了药材飞地。
赵有和介绍,药材飞地也是被逼出来的。原来,“庄稼不成年年种”这句俗语并不适合中药材。中药材就像广告中说的那样“汲天地之精华”,种一次就让土地元气大伤。比如今年这块地种了黄芪,明年就只能种其他药材和粮食,三四年之后才能再种黄芪。打一枪换一个地方,所以赵楼村的地就远远不能满足了。
30日,记者决定去温堡乡前进村看看赵楼村的药材飞地。药材飞地和甘肃静宁县曹务乡下庄村仅隔一条马路,61岁的下庄村村民王锦华正在“伺候”他的土豆。此前,自然条件相当,马路两边种的都是农作物。今年马路南边宁夏的土地上变成了药材,而路北的甘肃土地上还是传统农作物,这令王锦华有些惊讶,但他坚信种药材是“能干人干的”,因为他从来不知道还有种药材这回事儿。
温堡乡今年辟出1000亩地用于种药材,赵中强和另外两人合伙搞到其中560亩,种黄芪、防风、甘草、独活,作为试验,他们还种了30亩黄芹。
站在药材地边,戴着墨镜的赵中强有些踌蹰满志,“这是历年来搞得最大的一次,今年雨水好,赚钱没有问题”。
和赵中强已找到金矿的感觉不一样的是,26岁的赵阿强感觉自己只找到了金矿的矿脉。2010年以前,赵阿强在外打了8年工。当年,因为家中盖房子需要劳动力,赵阿强出不了门,于是决定“学着种点中药材”。好在同村人赵小刚曾帮人种过药材,赵阿强便请赵小刚当技术顾问,2010年试种了10亩黄芪。刚种下去赵阿强心里一直打鼓,比起打工来,10亩黄芪要投入1.5万元。秋天收获,阿强心里的石头落下了。10亩地净收入2万元,跟外出打工相当,而且比打工还轻松。这下,阿强一发不可收拾,2011年一下子种了30亩。本村找不到适合的土地,阿强就到凤岭乡租了30亩。当年又净赚5万元。今年,阿强再次把种植规模扩大到80亩,全种了黄芪,已经投入13万元。
别以为这些只对血气方刚的小伙子有吸引力,60岁上下的老汉们也纷纷加入淘金大军。比起赵中强和赵阿强这些年轻人来,58岁的赵军仁似乎显得谨慎些,他今年和另外两人合秋种了90亩黄芪,但如果与老赵深谈,你就会发现,他其实已按捺不住了,老赵40年前就接触过中药材,那时土地还没有下放,隆德县药材公司给了一批药材种子让村民育苗,赵军仁就是其中之一。从那时开始,他就有了种植中药材的经验。然而他没有坚持下来,比起种庄稼来,药材投入大,所以他只能是“有闲钱了种点”,没闲钱就种粮食和蔬菜。但他种植的品种挺多,黄芪、党参、板蓝根、甘草都种过。促使他今年“大干一场”的,是去年黄芪每公斤收购价达7.4元。这是个令人鼓舞的价格,因为黄芪种植成本每公斤4.5元,一亩地至少能产500公斤,每亩纯收入在1500元到2000元之间。今年最“冒进”的恐怕要数刘彦荣,这个一直“种一两亩地闹着玩”的老汉,今年和另外两人在联财镇金台村和神林乡承包了300亩地,全种了黄芪。
赵楼村人在外村转包土地种药迅速带动了周边地区的村民。金台村的张忠央就是一例,因为赵楼村种药第一人是他姑父,张忠央学得了些种药技术,一直零敲碎打地种着。他至今记得2000年前后黄芪贱卖的历史,2003年非典过后,中药材价格呈上升趋势,他也按捺不住种药材的冲动。但儿子极力反对,他一直未能如愿。今年,他趁儿子外出务工之机,拿出所有积蓄,种了70亩黄芪和10亩柴胡。
在赵楼村两天的采访中,谈起种植中药村,村民言必称赵效杰。这个年过七旬的老人,正是村民尊称的赵楼村种药第一人。他究竟是怎样一个老人?记者决定去拜访一下。(新消息报 记者 刘建华 闵良 王文革 高晓刚)
相关信息:
赵楼药香飘四方——走进隆德药材种植第一村(一)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来电(028-65608867)声明,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 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声明:本文是中药材天地网原创资讯,享有著作权及相关知识产权,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个人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进行发布;经本网协议授权的转载或引用,必须注明“来源:中药材天地网(www.zyctd.com)”。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