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网讯】
莒县库山乡是远近闻名的药材之乡,全乡5.1万亩耕地中有3.5万亩种植药材,其中丹参种植面积为2万亩,黄芩种植面积1万亩,其余药材5000亩。今年3月份丹参种上之后,一直缺乏有效降水,目前正是丹参第一茬种子的收获季节,但是受干旱影响,丹参种子减产8成以上,每亩地损失2000多元。记者了解到,为了改变靠天吃饭的尴尬局面,目前库山乡党委政府正在兴修水利,逐步达到所有药材基地都能浇上水的目标。
丹参种减产8成以上
6月12日上午,记者来到库山乡解家河村,这里有库山最大的丹参种植基地,解家河村和相邻的万家山村、茶沟村以及大福照村共种植了1200余亩丹参。解家河村支部书记解则江介绍,自今年3月份种上丹参之后,基本上没有有效降水,丹参生长受到很大影响。“如果雨水正常的话,现在已经长到50厘米左右,而且每株丹参都能长出15至20个枝子,每个枝子都能开花结果。”解则江说,现在受干旱影响,大部分丹参只是长到约30厘米高,而且每株丹参最多长出三四个枝子。现在正是收获第一茬种子的时候,相比于往年,没有浇水的丹参种子减产已成定局,最少减产8成以上。按正常年份,一亩丹参可收获20余斤种子,去年每斤种子的价格在150元以上,所以一亩地光头茬种子就能收获3000余元,但是今年没有浇上水的丹参每亩地只能收不到4斤种子,一亩地就要损失2000余元。
建水库解决水源问题
据解则江介绍,整个库山乡有3.5万亩药材,靠近水源能够浇上水的不到30%。解家河村附近的1200亩丹参因为无水可浇,种子减产损失惨重。不但头茬种子减产而且二茬丹参也无法种植。
“我们村在村南和村北规划了两个种植基地,可以轮流使用。为了解决靠天吃饭的问题,村南面的基地正在建水库。”解则江告诉记者,为了解决丹参的水源问题,库山乡党委政府采取了很多措施,投资20余万元在解家河村兴修水利,目前水库已经建成,正在铺设浇水管道,预计今年下半年完工。
丹参开始深加工
记者了解到,目前库山乡各村都成立了药材种植合作社,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和土地流转,形成一个个大规模种植基地。拿解家河村来说,目前全村有60余户种植500余亩丹参 ,丹参地全部规划在一起。合作社负责产销和管理,农民只需要播种和收获就行。
随着丹参种植的规模化,当地农民也不满足于粗放型种植,目前很多农民开始进行深加工,尤其是丹参茶和丹参蜜的出产,更为当地农民增加了很大收入。解则江告诉记者,丹参根一斤最多卖3元,但是加工成丹参茶之后一斤的价格将近百元,利润空间非常大。据库山乡工作人员介绍,除了农民自己简单的深加工之外,乡政府也通过招商引资,引进深加工项目。目前已有三家中药材深加工龙头企业落地,年加工中药材2000吨,建立起“企业 基地 农户”中药材产业化发展模式。
文/图 本报记者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来电(028-65608867)声明,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 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声明:本文是中药材天地网原创资讯,享有著作权及相关知识产权,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个人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进行发布;经本网协议授权的转载或引用,必须注明“来源:中药材天地网(www.zyctd.com)”。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