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网讯】
(马宁 记者 松涛)8月22日,红原县邛溪镇玛萨村川贝母人工种植基地,1小时左右,在基地里打工的牧民德伯就挖了近1公斤贝母。“如果是在远牧场挖野生贝母,1个月时间都不一定能挖到这样多。”德伯感慨地说。
红原县是川贝母的主要产区之一,但长期以来,由于人们无节制地采挖,草场载畜量的增加,加之草原沙漠化和鼠害等因素,导致川贝母野生资源正逐年递减。2009年,四川富民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在玛萨村租用天然草场325亩,投入资金320万元,建立川贝母人工种植基地,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这300多亩草场,如果是养牦牛最多养殖10余头,每年的收入也就几千元,现在种上了川贝母,草场的产出比养牛增加了百倍。”玛萨村牧民德伯告诉记者,川贝母的生长周期为3—4年,种植基地平均亩产量在80公斤左右,每亩产值16万元左右,基地今年将采挖川贝母40亩,预计实现产值640万元。
德伯与公司合作,不仅每年能获得草场的租金,而且他一家4口都在种植基地打工,每人每个月有1000多元的工资。“现在收入比过去翻了几番。”德伯感觉最大的收益还不在于此,“我现在已掌握了人工种植川贝母的技术,以后再筹集一点资金,我就可以自己在自己的草场内种植川贝母了。”
红原县科技局局长赵东说,红原下一步不仅将逐步完善川贝母人工种植技术推广体系建设,而且还将开展川贝母野生抚育示范研究,逐步缓解长期依赖野生资源的局面,拓宽牧区群众增收渠道。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来电(028-65608867)声明,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 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声明:本文是中药材天地网原创资讯,享有著作权及相关知识产权,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个人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进行发布;经本网协议授权的转载或引用,必须注明“来源:中药材天地网(www.zyctd.com)”。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