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网讯】
9月8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SFDA)发布公告称,安徽省药监局查获一批染色增重、制假售假的中药饮片生产企业,对严重违规的8家中药饮片生产企业给予停产整顿,收回6家企业的GMP证书,并对12家企业进行立案调查。
这是自7月18日开始的为期20天的全国中药市场专项整治活动的结果。据一些业内人士反映,中药饮片尤其是利润空间大的名贵中药饮片,近年来的添加行为已经成为业内“潜规则”。
坦白说,近年来中药以及中药饮片经历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好时光,因为人们对看病难看病贵的不满,加上很多时候大病(尤其是癌症)挨宰的经历与别人的经验,求助中医与中药的人越来越多。但是,这些对中药趋之若鹜的人群,似乎很少能意想到部分企业的中药饮片也能会造假。其中,假冒充数型的有,用白芍的根茎部分染色加工成川乌或草乌、用红薯染色加工成首乌,以及用淀粉压模制成冬虫夏草;还有,对那些“轻飘飘”的中药,商人们一般采取泡水增肥,用硫酸盐或糖等浸泡小通草、通草等给它们增加重量。
据悉,一些大企业会建立自己的GAP(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基地。中国获得GMP认证资格的中药饮片企业数量有1032家(根据2011年数据)。中药与中药饮片的生产,与乳制品生产的路径如出一辙。企业对源头的质量控制成为了关键,以前的一些乳制品事件中反映出的零散的牧民或农产的奶源是关键问题,后期企业的质量监控常为此俘获,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基本上是最容易发生的事情。政府监管的重点应该在于此,否则,在以上那个不透明的循环中,零散的供货商与企业极有可能形成共谋,而普通消费者对此一无所知。如果仅是通过一阵风式的抽检或是整顿,这些“共谋”的行为有可能被集中清理掉一些,但是长期来看,它们不会绝迹,还可能会以更加隐蔽的形式出现。
制度也应该支持消费者的自我保护,目前无论是查阅食品还是药品的相关法律与政令都会发现,消费者普遍面临着举证困难,以及消费者诉讼程序繁琐冗长,且可能要自己付上不菲的费用,而且缺乏民间质检机构做出中立的评估。
事实上,监管并不是一把万能的尚方宝剑。在一个面临“道德滑坡”困境的市场经济体中,要想彻底解决这些形形色色的食品药品问题,正本清源的做法应该是形成一个良好的市场经济氛围,原有集体社会的道德瓦解后,以个体主义为特征的市场经济急需重建道德,而这并不是每天的道德宣讲能够完成的,需要以严明的市场纪律与规则来帮助达成。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来电(028-65608867)声明,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 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声明:本文是中药材天地网原创资讯,享有著作权及相关知识产权,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个人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进行发布;经本网协议授权的转载或引用,必须注明“来源:中药材天地网(www.zyctd.com)”。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