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网讯】
可以说,青蒿素是目前国内少数能够持续多年保持较好竞争秩序和价格体系的产品。这主要还是得益于地方政府和企业在吸取2005~2006年产业大起大落的教训后,高度重视青蒿素全球供应的平衡,合理控制青蒿种植面积,从而使青蒿素出口价格连续5年得以恢复性稳步提升。目前青蒿素已回归至645美元/kg左右的水平。
但是近期出现意外的影响因素是,人工合成青蒿素有可能实现产业化。如果此技术能成功用于工业化生产,或将给目前相对稳定的青蒿素全球供应体系带来不确定影响。但据悉,目前该技术尚处于实验室阶段,未来3~5年内尚不会对产业形成直接的冲击。
五年向上行情
据有关企业介绍,目前青蒿素出口价格维持在645美元/kg左右,较年初的660美元/kg有所回落,但基本保持稳定,仍处于历史较高价位水平。
我国青蒿素原料药能够得到快速发展,得益于2004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将青蒿素类抗疟药物正式列为政府首选指导用药,此后,我国青蒿素原料出口暴增,价格最高时曾达到750元/kg。
高价之下,刺激了产业上游扩种的冲动,接下来行业陷入到“青蒿种植缺乏规范和引导-产量大增-价格下滑”的泥淖,到2007年中更惨跌至221元/kg的低价,药企和药农均损失惨重。
经历惨痛的教训之后,地方政府和有关企业开始重视青蒿素的供需平衡调控,引导药农合理有序种植青蒿,并以订单的形式确定种植面积,整个行业逐渐进入良性循环的状态,青蒿素价格也开始了至今维持5年的出口价格反弹行情。
但有业内人士表示,下半年青蒿素的价格或将有所回调,主要是近期药农种青蒿种植积极性有较大的提高。
在2011~2012年9月期间,因青蒿素需求大增,市场发生了抢购蒿草的现象。抢购风很大原因是由于这几年的连续价格上涨,尤其是近两年湖南、四川等地有不少企业新加入到青蒿素领域分羹,这对青蒿草的价格和种植面积的稳定性带来了不确定因素。
据悉,今年9月收成的青蒿实际产量已有所提升,但仍遭遇抢购行情。据此分析,下半年青蒿素原料出口价格可能会受此影响而有所回调。同时,由于原料的大肆抢购,2012年或将重现青蒿种植量大增的现象。
出于对明年青蒿收成方面的顾虑,部分较为理性的企业近年来一直在稳定市场。今年的青蒿收采目前已基本接近尾声,正进入种子发放阶段,已有重庆南海制药、华武制药、威嘉生物等企业提出要限产报价,包括将青蒿原料基地进行战略转移,向药农收取种子费以降低蒿农的积极性等。但也有不少厂家仍在扩大种植面积。
从原料药加工方面看,目前很多中小企业仍以青蒿素原料出口为主,如果今年下半年青蒿育苗量没有得到较好的引导和调控,将对明年下半年的行情会形成不利影响。
但总体来看,全球诺华、赛诺菲、印度仿制药企业以及国内的华立等厂家所形成的全球竞争格局短期内不会发生大的变化,并且主流大厂家维持价格稳定的意愿和共识没有改变,青蒿素价格总体仍将保持在较稳定的水平内波动。
合成技术尚远
令业界出乎意料的影响应该是青蒿素合成技术的开发。今年7月,上海交大首次以常规化学方法实现了青蒿素的高效人工合成。消息传出后,立即引起青蒿素企业尤其是青蒿种植行业的极大关注。
据报道,该办法是将青蒿素提取后的废料等发酵而得到原料,然后用特定催化剂还原得到二氢青蒿素,再通过无需光照的常规合成得到过氧化二氢青蒿酸,再氧化重排得到青蒿素,产业化收率有望达到60%,可使青蒿素生产成本降低50%。据悉,该研究仍处于实验室阶段,小试已经成功。目前正在申报国际专利。
该技术的开发已得到众多厂家的重视,目前包括昆明制药在内的国内多家青蒿素产业链上的药企均已经接洽技术成果转让事宜。
如果该技术能够在3~5年间实现产业化,那么,已经超越了业界的预期,也将对现有青蒿素的供应生产形成直接的冲击。但短期内从青蒿中提取青蒿素仍将是主流。
非洲等地每年因疟疾死亡人数仍在百万以上,复方青蒿素仍作为一线用药被广泛使用。在全球青蒿素供应中,来自中国的原料药占了90%。包括诺华、赛诺菲和印度的仿制药公司绝大部分原料采购均来自中国。这决定了中国对青蒿素原料的国际地位。
基于青蒿素的特异性和全球需求,美国、英国、瑞士和德国等近年来一直在进行青蒿素人工合成方法的研究。如果国外人工合成技术率先实现产业化,并且能够大幅度降低青蒿素的成本,中国未来在国际市场的地位堪忧。因此,从中国青蒿素国际竞争来看,青蒿素的高效人工合成技术的开发有望成为青蒿素国际老大的护道者。(医药经济报 杨俊坚)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来电(028-65608867)声明,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 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声明:本文是中药材天地网原创资讯,享有著作权及相关知识产权,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个人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进行发布;经本网协议授权的转载或引用,必须注明“来源:中药材天地网(www.zyctd.com)”。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