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网讯】 今年元旦前后,“立钻”铁皮枫斗因热销在省内一些地方再度出现了脱销断档的现象。面对响个不停的催货电话,浙江天皇药业营销人员喜忧交加:喜的是“立钻”过硬的品牌深得消费者认可,忧的是产量远远跟不上市场需求的膨胀。
“逢年过节脱销断档已是家常便饭,我们现在最怕中秋或过年,需求量一上来货源往往就紧张。”天皇药业营销人员坦言,搞营销的总希望销量增长越快越好,但这种情况多年得不到改观,差不多成了一个心病。
货源跟不上,扩大种植面积提高产量不就行了吗?事实远非外界想象的那么简单。早在2002年,“立钻”铁皮枫斗的年销售额就已达两亿元,到了2008年也只不过3亿元左右。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如此走俏的产品,增长50%的销售额竟整整花去了6年时间。
作为铁皮石斛产业化的第一人,陈立钻依然认准了一个道理:要尊重铁皮石斛的自然生长规律,绝不能人为缩短周期或随意扩种。陈立钻认为,钱可多赚少赚,但品质不能打半点折扣,诚信决不能掺半点水分。在他看来,从8年深山钻研人工栽培到规模化产业化种植,铁皮石斛凝聚了自己的毕生心血,自己的一生已与铁皮石斛画上了等号。
半年:漫长周期实打实
消费者吃过“立钻”铁皮枫斗觉得效果好,但他们不知道的是,这至少是用6年半之前种下的铁皮石斛制作的。野生铁皮石斛生长在悬崖峭壁,采天地之精华,没有时间的积累,其营养和疗效自然要大打折扣。天皇药业立下了铁规矩,温室组培一年半,大田栽培六年,一点也不能少。
有人曾对陈立钻说,把栽培周期缩短一两年,产量不就提高了吗,消费者谁会知道呢,更何况一两年就采摘的同行也不是没有。陈立钻的回答很简单:第一,铁皮石斛就像自己的孩子,不能玩半点虚的;第二,我不能硬生生地去打破铁皮石斛的生长规律。
但是,这种超长生产周期所带来的高额成本以及漫长的等待和孤寂,显然不是一般企业所能承受的。目前,生产铁皮枫斗的企业很多,连花鸟市场上标着“铁皮枫斗”的所谓原材料也比比皆是。但是,实打实的铁皮石斛资源还是非常稀少。有的厂家自己设立了种植基地,但是两三年甚至大田栽培一年就采摘了;有的没有自己的基地,四处采购原料,无法控制品质。2006年央视曝光的"登峰"铁皮枫斗就是典型的例子。
原产地:正宗地道药才好
有句流行的广告语:药材好药才好。对于铁皮枫斗产品来说,也是如此,因为药材讲究的是地道。俗话说,淮南为橘淮北为枳。同一物种因生长地域不同,其品质就会大相径庭。早些年我省曾兴起一股“北药南移”热,在我省萧山等地引种黄芪、枸杞等中药材,均因水土不服而失败。
天台历史上记载就是铁皮石斛的原产地,其品种是正宗的。因此,在天台种植铁皮石斛可谓因地制宜,是仿野生环境的最佳选择。虽然天台是铁皮石斛的原产地,但并非天台的任何角落都适合种植。由于铁皮石斛对温度、湿度、光照等小气候有特殊要求,天皇药业对种植基地的选址近乎苛刻。从企业创办之初起,每一个栽培基地都必须选择在周围无污染源、地势平坦、排灌通畅、交通便利的地域,并按国家标准对基地的水质、土壤、大气等生态环境进行综合检测。
从最早的200亩起步,到如今的3000亩,天皇药业为确保铁皮石斛正宗地道,在栽培基地的扩张步伐上是非常谨慎的,达不到标准宁可放弃。天皇药业在天台的基地并不大片相连,而是分布在多个区域,就是这个原因。有知情人说,以天皇药业在行业内的地位和实力,只要选址条件稍稍放宽一点,种植规模早就不是今天的3000亩,可能早就达到上万亩,也不会逢年过节货源就紧张了。
仿野生:尊重自然出正品
去过天皇药业栽培基地的人都会注意到,整个大田都是通透的、开放式的。田埂边积着厚厚的青苔。因为铁皮石斛是一种喜阴的植物,喜欢湿润的空气,工人们把整块栽培区域都用黑色网状大棚覆盖起来。大棚顶可以开闭,以调节光照度,不同密度的遮阳网可以满足铁皮石斛不同生长期的光照要求。
如此种法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为了仿铁皮石斛的野生环境。在这种仿野生的环境中,铁皮石斛要长满5年才能被采摘入药。那时候的铁皮石斛多糖含量达到最佳状态,与一般现代化大棚种植、采用木屑作基质以缩短生长周期的做法完全不同。陈立钻说:“敬畏自然,尊重自然,我才可能突破人工栽培铁皮石斛的瓶颈,找到自己独特的栽培路子。”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在采前、采中、采后每个阶段,公司员工都进行农药残留量以及铁皮石斛多糖含量的测定,只有安全无害、且含量达标的药材才会被采集加工,以确保原料安全高效、绿色优质。中科院植物研究所首席专家吉占和研究员曾专门对天皇药业栽培的铁皮石斛进行过品种鉴定,认为“这是历史记载的正品”。(徐朝晖)
声明:本文是中药材天地网原创资讯,享有著作权及相关知识产权,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个人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进行发布;经本网协议授权的转载或引用,必须注明“来源:中药材天地网(www.zyctd.com)”。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4168
0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