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网讯】
连日来,板蓝根的价格走势被盯得更紧,大同区种板蓝根的和收板蓝根的,都准备适时“出手”。4月8日,大同八井子中药种植合作社负责人李荣权,指着院子里堆积的板蓝根说,前天价格又涨了。
10多年前,李荣权还是一个收购板蓝根的商贩,如今他带领1300多名农民,每年种2万多亩地的板蓝根。他的合作社,和全国17个药材市场有往来。
他说自己能做这么大的买卖,是因为政府引导得好。他还说,大同能拥有全国最大的板蓝根基地,形成产业化,影响市场价格,也都是政府积极引导、深度谋划的结果。
从农民试种到政府引导,大同板蓝根的种植面积每年以万亩递增
4月8日,八井子乡农业科技主题公园内,20多个农民在翻晒板蓝根。板蓝根一行行地堆在一起,覆盖了四五十亩地。
正在现场劳作的永和村农民王世喜告诉记者,这儿地方大,就借来翻晒板蓝根了,已经晒10多天了。在场的每个人最少都种10亩地。
王世喜种10多年了,最初10亩,去年是30亩,今年还会多种。“一亩地卖1000多元,再去掉成本,一年最少能赚10万元。”他说,“这多亏了政府。”
原来,早在1998年,八井子乡和高台子镇,就有农民试种板蓝根。两年后,大同区政府看到苗头,有计划引导,一举改写了我省不能种植板蓝根的历史。
2002年,大同区政府专门成立药材办,推进板蓝根大面积种植。当时看到的是比较效益,种板蓝根比种玉米赚钱。
在区政府的引导下,大同区板蓝根的种植面积,以年均万亩递增。区药材办主任董作峰说,到去年达到17万亩,总产量2.9万吨,成为种植业结构调整的一个主导产业。
从单打独斗到合作社经营,政府力推板蓝根产业化发展
2003年春季“非典”,大同板蓝根赚到了大钱。受利益驱动,农民们种得更多了,可是秋收之后,却大量滞销。
“那年板蓝根太湿,卖不出去,农民的承受力差,第二年就可能不种。”八井子乡党委书记张明辉说,“在这个关键时刻,政府又出面了。”
2004年,大同区主要领导带队,去安徽和河北等地给农民找经销商,看到南方药企对板蓝根的需求,确信这是个好产业,又加大扶持力度,鼓励组建合作社,把农民绑在一起抵抗市场风险。
这一年,仅八井子乡就诞生六七个农民经纪人,和全国20多个药商建立起长期伙伴关系。
从这一年开始,八井子乡渐渐成为赤峰、齐齐哈尔、林甸等地区的板蓝根集散地。
德学中药材合作社在八井子乡,负责人刘淑香说,她家开始只收板蓝根,后来领导找她谈过多次,建议她做成合作社。
这个合作社刚成立时有50多名社员,现在有200多名,每年种4000多亩板蓝根。“有场所,有规模,农民信任,药商也愿意合作。”刘淑香说,“每次货还没给发,药商百八十万的货款就敢先打过来。”
董作峰告诉记者,大同区至今有42家中药材合作社,入社会员达到3570人。
从取得进入药厂资格,到拥有全国定价权,再到与知名药企合作,政府这只手一直推动
大同板蓝根的品质比安徽亳州、河北安国的好,可是上些年没有药厂准入证,只能先挂上人家的证,然后才能进药厂,价格因此受到牵制。
眼看陷入窘局,政府又伸出了手。张明辉说:“2006年开始,我们乡区两级政府,开始发展基地,搞GAP认证。”GAP是中药材标准化生产的技术规范,相当于药厂准入证。
2008年12月,大同终于拿到国家的GAP认证,这样就不受亳州、安国药商的控制了,可以直接进入药厂,真正形成了产业化。
两年后,又是在政府的推动下,“中国板蓝根之乡”、“大庆大同板蓝根”地理标志商标,相继成为大同的“金字名片”。
大同区副区长冯晓平说:“这使得我们板蓝根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得到空前提升。同时我们的产量已经占全国的60%,能左右全国市场价格了。”
因为这些原因,知名药企白云山找大同区合作。2010年开始,国内最大的板蓝根生产企业——白云山和黄中药,在大同投资建设板蓝根种植仓储及物流基地。
目前,双方考虑的已经不仅仅是种和收的事情,而是正探讨在大同做深加工,延伸大同的板蓝根产业链。
冯晓平说:“今年我们要通过GAP复检,再力争到2015年,让大同的板蓝根进入国家药典。进入药典之后,不管哪儿生产的板蓝根,都要以大同的为标本。”
声明:本文是中药材天地网原创资讯,享有著作权及相关知识产权,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个人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进行发布;经本网协议授权的转载或引用,必须注明“来源:中药材天地网(www.zyctd.com)”。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