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网讯】
施秉有“中国硅城”之称,重工业发展曾是该县重要的经济增长指标,但一度因环保问题而有所放缓。而经济发展不能松懈,通过产业结构调整,施秉大力发展中药材种植,现已发展成为贵州省中药材种植大县,被誉为“西南药城”。中药材种植面积常年保持在5万亩以上,形成以太子参、头花蓼、何首乌为主的30余个品种。其中,“施秉太子参”、“施秉何首乌”、“施秉头花蓼”三个品种通过了国家GAP认证,是全国唯一拥有三个中药材品种通过国家GAP认证的种植基地县,其种植技术在2011年获得了贵州省“十一五”期间农业科技十大成就奖。影响力扩大到周边多个县市,带动种植2万余户。
2011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中1/2以上收入来自中药材,依靠中药材收入百万元以上的农户就有40多户,中药材种植已经成为该县农民的“致富经”。
2012年伊始,随着国发2号文件的出台,带着春天的气息,给施秉县中药材产业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施秉县委、县政府在字里行间感受到了巨大的政策空间,抢抓国家在贵州重点培育和引进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积极推进中药现代化,大力发展中成药和民族药的政策机遇,全面出击,乘势而上,主动加强与上级机关,科研机构和相关部门的联系与合作,积极制定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项目编制与规划,及时进行申报,力争“太子参种苗繁育技术工程研究中心基地建设”、“太子参专业交易市场建设”、“中药材博览会展中心”和“施秉县国家级中药现代化产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等项目通过国家和省、州发展规划,入驻施秉。此外,施秉县还将加大赴省外招商引资力度,积极进行中药材发展宣传,重点引进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特别是中药材加工和制造企业,争取和各大知名制药企业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在施秉县建立原材料生产和加工基地,药品研发部以及部分药品生产车间。
与此同时,施秉县将加快具有当地特色和资源优势的中药材产业化示范基地建设,实施“亿元龙头企业打造工程”,重点支持三元太宝等专业制造中成药和民族药的本土龙头企业发展,加快施秉新红生物医药及农产品产业园区建设,为引进医药企业顺利入驻提供条件。
乘着和煦东风,施秉县力争在“十二五”期间建成中药材繁育基地5000亩,商品种植基地10万亩,年产值达10亿元以上;引进中药材深加工企业3个以上,建成5条以上GMP生产线;加快专业化和规模化发展步伐,积极争取项目落实,形成产业化发展格局,真正做大做强中药材产业发展这块蛋糕,实现经济环保“双达标”。
声明:本文是中药材天地网原创资讯,享有著作权及相关知识产权,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个人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进行发布;经本网协议授权的转载或引用,必须注明“来源:中药材天地网(www.zyctd.com)”。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