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网讯】
“又到了杜仲削皮季节,可就是没人来收购。”罗甸县云干乡大关村327农户村民面对1000亩10多万株杜仲却因为无人收购而犯愁。
大关村位于罗甸县北部海拔900多米的崇山峻岭中,山高坡陡,沟壑纵横,石多土少。1984年前,全村1332亩耕地,仅有62亩望天田,人均占有粮137公斤,年人均收入不到50元,是闻名的缺钱、缺粮、缺水和用钱靠贷款、穿衣靠救济、吃粮靠返销的“三缺”、“三靠”村。穷则思变中大关村群众在村党支部书记何元亮的带领下,以“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坚忍不拔、苦干实干”精神,劈千古石,抠万年土,造田1500亩,实现人均1亩田,人均吃粮600公斤,一举解决了温饱。
群众靠山吃山谋求经济发展出路。解决粮食温饱后的大关村群众进行了“田地种粮薯,山坡栽林果,圈内养鸡猪,打工增票子”的二次创业,大举发展杜仲。村民何光能一下子退耕20亩包谷地改种杜仲,山上栽,房前屋后栽。1989年全村种植面积达到1000余亩,大棵杜仲树直径现已有10厘米左右。1993年,贵阳一家药材公司来该村开办杜仲加工厂,村委会组织收购皮叶,杜仲发展红火了起来,当年每公斤价格高达16元,户均单项增收1200元以上。
可这美好的致富希望却只是短暂的梦,5年后,这家药材公司撤回。10多年来,大关村的杜仲只有市场零星收购,价格也下跌至每公斤4元,杜仲叶更是无人问津。群众生产杜仲和林果积极性受挫。
尽管如此,种植有20亩杜仲,常年在外打工的村民何志强和爱人到了每年四五月份杜仲树的剥皮季节都要回家打探杜仲皮销路,难以相信整山成林的杜仲发展会就此画上句号。据村支书何元亮介绍,现加上邻村种植的杜仲,全县杜仲面积已达上万亩,年产杜仲干皮药材可在30吨以上,要是销路畅通的话,大关村户均可增收2000元以上。(作者: 班积辉)
声明:本文是中药材天地网原创资讯,享有著作权及相关知识产权,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个人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进行发布;经本网协议授权的转载或引用,必须注明“来源:中药材天地网(www.zyctd.com)”。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