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网讯】
全国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工作已进入实施阶段,我省将在此次普查中完成全省216个重点中药品种的资源调查,并建立山西省重点中药资源动态数据库、生物地理信息系统和中药资源动态利用信息系统。
中药资源普查进入全面实施阶段
阳城蟒河满山开放的山芋花金黄灿烂,沁水下川展绿的黄芩田一望无际……春暖花开的三晋大地上,正行进着一支中药资源普查队伍。
作为全国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试点省份,我省经过半年多的紧张筹备,历经方案申报、机构组建、技术培训等多个环节,今年4月,开始全面进入中药资源普查工作实施阶段。截至目前,我省已经建立起了省、市、县三级普查队伍,近1300名专业普查人员开始分赴各地投身普查。
“我国曾在1960年至1962年、1969年至1973年、1983年至1987年分别搞过三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这是第四次。”省普查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省卫生厅副厅长王峻表示,“中药资源底清数明将会有效保障国家基本药物中中药饮片和中成药原药材的有效供应,并为保障中药资源的多样性、资源安全及其可持续生产和利用提供依据。”省普查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省卫生厅中医药管理局局长张波表示,“明晰和掌握中药资源分布状况,可以有力地指导中药产业化布局规划。在普查过程中,有可能发现有药用价值的新品种,为中药资源开发利用增添新的内容。”
普查涉及40个县所属地理区域
这次普查包括了我省40个县所属的地理区域。省中药资源普查办公室副主任、山西中医学院副院长冯前进说,此次普查的中药资源以野生药材为主,其生长区域通常以山脉划分,这40个县的地理区域覆盖了太行山脉、吕梁山脉和太岳山脉等,能够真实反映我省中药材的原生态情况,普查结果基本可以代表我省的中药资源现实状况。这一地理区域是我省中药材传统产地,同时也是道地药材、大宗药材品种的集中产地。
“普查地理区域的选择最大程度上反映出山西中药材的特色,也反映出地域、土质以及气候的差异。”省中药资源普查办公室副主任刘根喜介绍。例如,天镇县是我省最北的县,属我省的高寒地区,对该县普查旨在了解当地中药物种情况。右玉县是生态建设县,这几年生态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普查主要是了解中药物种变化情况。对定襄、五台县的普查则是要了解五台山物种带的情况。刘根喜说,特别是临汾盆地和运城盆地是我省种植中药材最多的地方,在这里选择的普查县市也最多,目的也是了解中条山脉的中药材资源分布。太行山脉、太岳山脉海拔变化大、小气候差异显著,所以,对长治、晋城几县的普查则能典型反映出太行山脉、太岳山脉的中药资源情况。
216种药材成普查重点品种
“此次中药资源普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全国范围内共确定了718个重点品种。”原省药品检验所副所长、省中药资源普查试点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高天爱告诉记者,“我省从中摘选出有资源分布且市场供需量大、公众使用较多的196个品种,然后加之具有地方特色的五灵脂、零陵香、金莲花等20个品种,共计216个品种作为我省此次普查的重点品种,对其种植和野生资源的利用状况进行调查。”
高天爱介绍,这216种重点品种能够反映我省主要中药材的品种情况,除此之外,我省还将对所普查县当地的其它中药材资源情况进行全面调查,形成当地中药材目录,最终经汇总后成为翔实的省级中药材目录。
“中药材资源状况其实是动态的,随着品种的迁移,产地、产量均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刘根喜说,比如我们熟知的生地,过去在运城地区种植广泛,后来由于种植时间长,土壤病虫害增加,品种退化,主产地就逐渐向临汾地区迁移。通过普查,研究掌握生地的生长习性与生地产量的关系,对于指导这一中药材的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还有诸多野生中药材资源,只有掌握了其现实状况与生长习性,才能提出有效的保护措施。例如作为濒危动物的野生麝,过去在中条山脉、太行山脉、太岳山脉均在活动,现在其种群分布在何处?大约存量有多少?只有摸清情况才能采取针对性保持措施。
“值得注意的是,作为列入普查名录的20种我省特色中药材,通过普查对其产业开发更具有现实意义。”高天爱表示。
普查不是采标本填表格那么简单
“此次普查决不仅仅是采采标本、填填表格那么简单,它包括野生药材调查、种植药材调查、中药材市场调查、中药材样品的收集与鉴定、中药材种子的收集与保存,中药传统知识调查等等多个方面,是一项非常繁杂与艰苦的工作。”原省生物研究所研究员、省中药资源普查试点工作专家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刘天慰介绍,“中药资源普查工作有着很强的季节性。采集到的中药资源标本,要求植物特征齐全,根、茎、叶、花、果、实各种植物都有特定的时间,今年一旦错过季节就再无法采得,所以时间性是决定普查质量的关键性因素。这就需要我们进行精细地安排。”
刘天慰告诉记者,每个试点县的中药资源普查要求做样方调查最少达180套。每套样方包括要做1个10米×10米的乔木药材调查、1个5米×5米的灌木药材调查、4个2米×2米的草本药材调查。具体而言,每个试点县的普查,还要完成区域内栽培药材的品种、分布、面积、种植方法、病虫害防治等调查。要采集本县中药材动、植物标本不少于300种,按每个品种5份计,就需要1500份。还要拍摄这些品种的生态、群落、植株、特征、药用部位的照片并存档等等。
普查结果要让静态数据“动”起来
“第三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结束至今已有26年,中药材监管、监测体系发生了很大变化,20多年前的数据已经无法真实反映现实情况。”冯前进表示,“此次普查的结果不会是一堆静态的数据,我们要让它们‘动’起来。也就是说,要把普查的数据充分利用起来,这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也是我们工作的最终目标。”
冯前进介绍,我省普查工作的首要任务是按照国家中药资源普查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及专家指导组的技术标准和时间要求,完成全省216个重点中药品种的资源调查,获取相关资源的准确数据,并建立山西省重点中药资源动态数据库、山西省重点中药资源动态生物地理信息系统和中药资源动态利用信息系统。“其中,动态生物地理信息系统是我省的创新之举,它比数据库更为形象和精准,某种药材的生长经纬度、伴生植物、所处的地理环境都将会有明晰的显示,这将有利于今后的科研工作。而中药资源动态利用信息系统则会不断完善全省中药材种植、生产、销售企业名录,以及我省每年的中药材产、销、使用情况,为中药材产业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冯前进说。记者 秦洋
声明:本文是中药材天地网原创资讯,享有著作权及相关知识产权,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个人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进行发布;经本网协议授权的转载或引用,必须注明“来源:中药材天地网(www.zyctd.com)”。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