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网讯】
在中国文化复兴的带动下,中药国际市场飞速发展,已经形成了近300亿美元的市场规模。日韩企业利用免费的中国传统药典和中药处方,稍加研发提炼就形成汉方制剂,这些“洋中药”凭借专利保驾护航,在国际市场上畅行无阻,取得了巨额利润;中国药企反而被他人的专利捆住了手脚,只能临渊羡鱼。
日韩企业压迫中国企业的两座大山是“创新”和“专利”。我国中药企业创新能力缺乏尽人皆知。在中国中药企业的国际收入中,三分之二是原料药材廉价出口,成药比例不足30%。专利的压迫更加直截了当,专利意识薄弱、专利布局不到位等问题使中国企业受害匪浅。牛黄清心丸是同仁堂(600085,股吧)的十大品牌名药之一,但早在1989年和1992年,韩国企业就向中国专利局提交了牛黄清心丸的口服液和微胶囊制备方法的发明专利申请,并自1992年4月起陆续向韩国、中国、日本和美国等世界多国专利局申请了牛黄清心液、牛黄清心微型胶囊和牛黄清心丸新处方组合物等发明专利。韩国企业以新剂型、新工艺专利压制同仁堂,抢占了中国市场,并且在德国、挪威、澳大利亚、巴西、加拿大、芬兰、南非、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中国、日本、葡萄牙、美国、欧洲、西班牙、爱尔兰、以色列、菲律宾、英国等19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申请了牛黄清心液及制造方法的专利,每年获利0.7亿美元以上。同仁堂如果能稍加注意,及时申请专利,这些市场机会就不会拱手送人。
医药专利初看起来是科技创新的成果,然而在当今的市场竞争格局下,包括专利权在内的知识产权已经不仅仅是技术创新的成果,更为值得关注的是它已经相当于是市场通行权了。垄断企业通过知识产权布局,可以在当下和未来的市场上设置知识产权屏障,从而阻止其他厂商进入。中国的中药产品的研发和制造过程中创造和积累了大量的智慧资产,但是由于知识产权意识淡漠,而没有把这些智慧资产转化为知识产权。外国的制药企业正是发现了这其中的机会,有计划、大规模地对中药产品的提取、研制、制剂、包装等工艺、流程和方法在全球范围内申请专利,形成对中国中药企业的知识产权屏障。中药企业面临着自己的发明自己无权制造和销售的尴尬局面。这种情况导致了世界中药市场上中国制药企业反而处于边缘的状况,许多地区和中药品种中国药企几乎全面出局。
市场的沦陷和创新的缺失,源于信息情报的不对称。我们在“茫然无知”的情况下,被竞争者抄了后路,被掠夺和剥夺了市场通行权。由于对新型市场竞争——知识产权竞争的忽视,中国药企失去了对技术创新和知识产权竞争的动向和趋势的监测、研判和把控。要改变这种被动挨打的局面,国家医药特别是中医药管理部门需要领导中医药产业和企业进行一场“信息革命”。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本身是一种信息情报经济。信息情报,特别是专利信息情报,成为知识经济时代最重要的战略资源。在与发达国家同台竞技的今天,不仅需要拥有尽可能多的深加工的创新信息情报资源,而且需要对这些信息情报资源有效利用,并将其转化为生产力和竞争力。
我国亟需建设一个中药行业科技创新支持平台。由于信息情报系统落后,中国企业无法获得全面可靠的创新信息情报,使我国科研项目大量重复,即使在科技部973计划、863计划和国家重大专项研究中,也不乏重复研究问题。以中国新药研发为例,我国药物研发重复率达70-90%,由此造成大量人力、物资、资金和时间的浪费,使中国创新药物研究水平严重落后发达国家。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检索咨询中心曾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委托,承担检索“43种药品是否在中国申请了专利”的课题。首先用中文名称对这43种药物在中国专利文摘光盘数据库中检索,查出有13种药共43篇中国专利;又用这43种药物的英文名称在STN国际联机系统的美国化学文摘数据库中检索,并将检索结果限定在“中国专利”,查出有36种药共441篇中国专利。检索结果证明中国专利数据库对药物信息情报检索的漏检率达90%以上!而东方灵盾花费数年研发的世界传统/天然药物专利信息情报平台收集了1985年以来世界上20个国家2个国际组织以中药为核心的所有天然药物及其提取方法、联合用药、制剂方法、新治疗用途、药物制备等专利信息情报。遗憾的是这柄“专利情报之剑”并没有被我国医药行业和企业充分、有效利用。
中药科技创新支持平台既要服务于科技创新,也要为专利保护提供准确的信息情报。这个平台需要整合的数据库应该包括专利信息情报、科技论文、科技期刊、科技标准、传统药物、中药方剂、中药活性成分等等。完善和深加工的数据库之外,还需要设计易于检索的服务界面,实现中英文双语种检索、疗效检索、天然药物名称的多名称检索、化学物质信息和化学结构图形检索、方剂检索和方剂的相似性检索、同义词检索、检索历史的二次检索、跨库和联机检索等功能,提高系统的适用性。只有精析数据和友好服务界面两方面紧密结合,才能产生吹毛断发的“情报之剑”。
“信息革命”的另一个重要工作是进行推广宣传,使科技创新平台的竞争信息情报深入到企业的创新实践中,让中药企业懂得“情报之剑”的运用之道。这就需要有关部门组织大量的培训推广工作,从科技信息情报利用、创新方法、创新工具、专利信息情报利用、专利预警和应对等各个方面进行持久深入的培训引导。
文/陈 王晋刚
声明:本文是中药材天地网原创资讯,享有著作权及相关知识产权,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个人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进行发布;经本网协议授权的转载或引用,必须注明“来源:中药材天地网(www.zyctd.com)”。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