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网讯】
5月,虫草刚一成熟,挖草大军便迫不及待涌向青藏高原。果沙家的牧场位于青海玉树治多县立新乡扎西村,虽不是虫草高产区,但挖草大军在短短一周内就在果沙家的牧场上搭了20多个帐篷,形成一个个“草民部落”。
有着“青藏高原虫草第一县”美誉的玉树州杂多县是澜沧江发源地,前来挖虫草的人更是不计其数。每年5月中旬到6月底,全县下到8岁上到45岁的人几乎全部出动上山挖草,学校也会因此放上50天的“虫草假”。据介绍,虫草挖掘高峰期,该县最多引来近2万人的外地挖掘大军。
“虫草价格一再飙升,是大量‘草民’涌向高原挖草的直接原因。”果沙说。据介绍,质量普通的1500条至1600条一斤的虫草每斤价格约为10万元。900条至1000条的“极草”每斤价格突破15万元。
挖草大军撤离后,牧场可谓“一片狼藉”:饮料瓶、塑料布、食品包装袋、烟头、破旧衣服,比比皆是。果沙说,收拾这些垃圾的劳动量不亚于挖虫草。“家里的一头健壮公牛吃了地上的塑料瓶、塑料网,不能消化,最后一天天消瘦死去。”果沙说。
哈秀乡党委书记西然江措告诉“中国网事”记者,在过去的几年里,“草民”砍伐树木生火、破坏原生植被、乱捕野生动物的情况时有发生。
外来挖草大军不当的挖掘方法,也给虫草产地带来生态灾难。果沙说,以前挖虫草的主要是本地牧民,他们世代生活在这片草原上,懂得对自然的尊重,每次橇起草皮,把虫草捡出后,都会将草皮回填。而现在,一些“草民”为了追逐利益,不惜将已经干瘪或中空的虫草挖出。这类虫草头部蕴含的孢子是蝙蝠蛾幼虫变成虫草的关键,过度采挖无疑使“冬虫”失去变成“夏草”的机会。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李秀山表示,虫草采挖时,如果不及时回填草皮,将使本来生态就极其脆弱的高原土壤迅速沙化,年复一年堆积的垃圾将也对土壤、河流带来持续污染,更将直接影响到素有“中华水塔”之称的三江源地区的水质。
2003年12月至2004年4月,黄河源头鄂陵湖出水口出现历史上首次断流。尽管没有直接证据证明,但许多人相信这与在三江源地区进行虫草挖采造成草场退化有关。
生态的恶化也使虫草产量大大减少。调查结果显示,在四川省若尔盖县,过去30年中虫草的产量下降了90%。杂多县的虫草产量也仅为90年代的三分之一。青海省冬虫夏草协会秘书长赵锦文表示,青海全省虫草年产量已从过去的100吨左右下降到70吨左右。
果沙回忆说,30年前,他曾帮着大人将一麻袋一麻袋的虫草放在太阳下晾晒,那时挖虫草的人很少,一天随随便便能挖到100多根。而如今即使在高产区,一天挖上50根已经是高手中的高手。
虽然近年青海省及玉树州分别出台政策限制虫草挖掘,控制外来挖草大军的数量。但是,由于牧区产业单一,虫草已经成为牧民增收的最重要的手段。因此,专家认为,只有改变牧区“靠草吃草”生产生活方式、增加牧民创收渠道,才是减少无序挖掘虫草、保护生态环境的根本出路。
声明:本文是中药材天地网原创资讯,享有著作权及相关知识产权,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个人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进行发布;经本网协议授权的转载或引用,必须注明“来源:中药材天地网(www.zyctd.com)”。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