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网讯】
今年,漳县马泉乡陈家咀村村民赵军海家里好事连连,春节刚过,他家买了一辆私家车,这些日子,又在修建新房,二层的框架结构小楼已完成了主体。
“我家有5口人,去年种的党参喜获丰收,卖了17万元,加上黄芪卖的几万,一年收入20多万元。如今过的日子,要啥有啥,这是前几辈人想都不敢想的事啊!”老赵乐呵呵对笔者说。
陈家咀村村支书景帮有说起种植中药材的事情,满脸兴奋,他说:“我们村246户人,去年药材卖完后,村上一下子买了30多辆私家车,人都说我们村的农户现在都是开着小车种党参啊!”
据了解,去年马泉乡仅种植党参一项,人均收入就达3295元。种植面积较大的陈家咀、骆家沟、蔡家坪等村,户均收入几万元,甚至几十万元的都不在少数。像马泉乡一样,石川、金钟、大草滩的当归,武当、四族的党参,三岔、武阳、盐井的黄芪等,都已成为漳县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中药材品牌。
为了确保实现与全国同步进入小康这一目标,漳县深入推进农民增收“六大行动”,大力发展特色中药材产业。中药材产业已成为该县在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2012年,全县完成中药材种植面积15.09万亩,占农作物播种面积46.77万亩的32.22%,实现纯收益26544万元,农民人均收入1320元。
中药材作为漳县第一大农业特色产业,资源十分丰富,栽培历史悠久。去年,该县组织农牧等部门对全县13个乡镇的中药材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详细调研,并编制了《2012—2020年漳县中医药产业发展规划》,就中药材市场前景、区域布局、保障措施等方面提出具体措施,为中药材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中药材种植业在漳县中药材产业中占据主导地位,该县按照“生产基地化、品种多元化、种植规范化、加工规模化、销售市场化”的发展原则,强化规模化种植和示范片带建设,初步形成了以西南部高寒阴湿为主的当归生产区、以浅山二阴区为主的党参生产区和以中部浅山干旱区为主的黄红芪生产区的发展格局,中药材聚集基地已基本形成。与此同时,漳县药材种子种苗生产也发展迅速,以当归、党参、黄(红)芪、柴胡为主,除满足本县生产外,畅销临近各县区。2012年,全县建立当归、党参和黄红芪等种籽、种苗基地8400亩,建成中药材示范基地12个10430亩,其中当归标准化示范基地4个3800亩,黄红芪示范基地2个1300亩,党参示范基地4个4600亩,其它中药材示范基地2个共730亩。
栽培技术和销售问题是中药材种植户最为关切和头疼的问题。为了切实解决技术难题和农户和后顾之忧,该县定期不定期邀请甘肃农业大学、省农科院、甘肃工业大学、兰州大学、省中医学院等院校,佛慈集团、大得利制药厂等企业以及市旱农中心的专家和教授,亲临田间地头现场为农户提供种植技术指导。该县还与省中医学院签订了“十二五”重大科技支撑项目协议书,协议中,上述院校和企业全部参与,由漳县提供开展试验研究和示范基地,开展新品种引进试验、抗病品种选种试验、当归直播试验和当归新品种开发试验等十多项高科技试验研究。通过与院校合作的方式,极大地提高了县上农业科技人员水平和业务能力,进而指导广大农户提高种植栽培的能力和水平。中药材销售方面,该县大胆推行“企业 合作社 基地 农户”和“企业 基地 合作社 农户”、“企业 基地 农户”的产业化经营形式,
全县已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18个,甘肃伊真堂药业公司等知名的医药企业都在漳县设立了订单农业基地。同时,县上定期组织相关部门进行中药材销售信息发布和销售市场引导工作,目前,全县已形成了西部三岔市场、金钟市场,南部四族市场和中部武阳市场为主体,石川、武当、马泉、草滩等小型交易市场为骨干,专业合作社收购和贩运大户贩运为补充的市场交易体系,市场年交易量约16590吨,占全县中药材交易总量的60%以上。全县从事中药材贩运的大户约150多户,年中药材贩运量约8295吨,占全县中药材交易总量的30%左右。龙头企业通过订单或直接上市进行收购,年中药材收购量约2760吨,占全县中药材交易总量的10%左右。这些有力地销售保障措施,为广大中药材种植户吃上了一颗定心丸,有效的带动了全县中药材产业的发展。(通讯员 李彬)
声明:本文是中药材天地网原创资讯,享有著作权及相关知识产权,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个人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进行发布;经本网协议授权的转载或引用,必须注明“来源:中药材天地网(www.zyctd.com)”。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