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详情

下拉刷新 加载中...
H5推广位顶部-酸枣仁-刘丽杰

柘荣太子参:撑起一座海西药城

2013-07-03 02:10:44

来源:中药材天地网

【天地网讯】

  太子参属石竹科植物,具有益气健脾,生津润肺之功效,最初见于清代吴仪洛所著《本草从新》,人工栽培已有近百年的历史。近年来随着太子参功能性保健品的开发,民间太子参药饮、药膳的普遍使用,太子参作为功能食品市场需求在逐年增加。

  尽管福建、贵州、江苏、山东、安徽等地均有出产太子参,却以柘荣县产的太子参最为出名。“柘荣太子参”2006年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成为福建宁德市首个驰名商标,2007年列入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从此品牌效应不仅为柘荣的发展崛起注入魔力,也创造了一个个财富神话。

  农民收获太子参。

  产业 造就一个品牌

  柘荣种植太子参历史悠久,据《柘荣县志》记载,“清末,境内就有零星种植”。早期民间以采挖野生的太子参为主、种植的太子参为辅。由于太子参适应性广,不嫌地,不贪肥,花工少,收益高,可以充分利用冬闲农地,属经济效益较高的冬种作物,随着野生资源采挖殆尽,栽培面积逐年增大。

  上世纪70年代后,柘荣从江苏一带大批量引进新品种,从此太子参开始大面积种植,且迅速享誉四面八方。目前,全县涉参人口已超过7万,年产量4900多吨,年种植产值1.48亿元,占农业产值的35%,年销售收入12亿元,产销量全国第一。

  在全国中药材专业市场中,标注“柘荣太子参”的产品单价高出国内其他产区的20%~30%,全国太子参市场价格以柘荣太子参挂牌价为基准。柘荣是福建省太子参单品种区划的“最佳生产适宜区”和全国最大、最活跃的太子参产销区。“柘荣太子参”已逐渐成为柘荣县的代名词和“形象大使”。

  品牌是现代经济的生命线,谁能运用好品牌战略,谁就能长袖善舞于国内外市场,深挖品牌渐成历届柘荣县委、县政府的共识。强大的产业基础为打造柘荣太子参这一品牌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从上世纪90年代初期至进入21世纪之后,柘荣太子参不仅被国家科技部、财政部确定为柘荣科技富民强县产业,自1992年“柘荣太子参”获得“首届中国农业博览会金奖以来,柘荣在打造太子参品牌过程中,不断过关斩将,收获颇丰。

  2001年获国家工商总局产地证明商标;2005年获福建省著名商标;2006年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称号。2007年3月,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正式批准对“柘荣太子参”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2010年,“柘荣太子参”入选世博会推荐产品。2011年,“柘荣太子参”标准正式写入《中医药大典·地道大宗药材》。值得一提的是,2003年柘荣太子参在预防“非典”和甲型H1N1流感时均被列入首选用药。随着柘荣太子参知名度不断提升,2012年,柘荣县被正式命名为“中国太子参之乡”。
$pager$

  太子参基地。

  品牌 崛起一座药城

  借助品牌影响力,柘荣太子参产业综合发展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其产业链得到了进一步地延伸,一座“海西药城”正在崛起,并走向世界。

  据柘荣县药业发展局局长袁济端介绍,近年来,为了推进“柘荣太子参”产业链延伸,柘荣在加强与科研院校联系合作、加强技术攻关、探索招商新模式方面都做了多方的工作。

  该县加强与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厦门大学药学院、福建中医药大学、山东省医学科学院等高等院校的科技协作,以“海西药城”公共服务平台为主体,建立太子参研发中心。

  袁济端说:“我们一直按照‘研究从太子参产业中来,成果到太子参产业中去’的要求,深化太子参产品研发与转化。”政府每年确定以太子参为主的研发项目1-2个,2013年确定了研发保健食品、洗涤用品项目,建立“研发平台与企业面对面”的工作思路,依据市场需求,由企业确定太子参产业研发项目1-2个。”

  有了科研机构的技术支撑,“柘荣太子参”的发展仍然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着力开展“良种繁育→标准化种植→精深加工→副产物综合利用→废弃物循环利用”等技术攻关,研发一批市场前景好,科技含量高,附加值大,竞争力强的新产品,如用太子参根须、叶片研发成兽药或饲料添加剂。此外,还运行市场化的现代招商服务机制,建立“研发平台→研发成果(购买成果)→代加工生产→本地市场试销(允许未取得生产批号)→用产品或成果招商”的模式。

  以技术为支撑、市场为导向、招商模式为平台,柘荣太子参不仅产业链得以延伸,产品也不断多元化。据了解,截至目前已开发出了复方太子参颗粒、太子宝口服液、好味口儿童健胃消食片、太子参精品饮片、太子参咖啡、太子参酒、太子参毒抗素(兽药)等20多个系列产品。同时,国内还与国内知名药企、福建中医药大学等科研院校,开发出了健胃消食片、肝复康丸、太子爽凉茶、参葛醒酒口服液等产品。2011年,柘荣县还与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签定了太子参保健品、药品开发协议。

  通过柘荣县委、县政府牵线搭桥,开展了多项国际间合作:2002年在美国成立Biomax研究中心;与美国WiseLAB有限公司、福建医科大学携手研制开发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多肽系列产品;与清华大学合作研究“太子参指纹图谱技术”;2003年与瑞士PharmSpaceAG公司合资创办高科技医药公司。

  目前柘荣太子参的销售范围进一步扩大,已遍及省内、广东、北京、四川、台湾、香港等20多个省市和地区,并销往美国、日本、法国、加拿大、新加坡、匈牙利、丹麦等20多个国家(每年外销量在500吨以上)。
$pager$

  药城 致富一方群众

  自2007年获得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之后,福建柘荣太子参量价齐涨,当地农民的钱袋子越发鼓了起来。据了解,柘荣总人口仅10余万,而全县涉参人口已超7万,据不完全统计,在2010至2012年的近三年时间里,该县人均种植太子参年收入超12000元。

  一夜暴富于农户来说似乎不太可能,然而太子参却可以创造神话。楮坪乡湖头村村民江成银几年前还是一个十足的“穷光蛋”,一家6口就挤在破旧的小木屋里生活,每逢台风暴雨天气,总是被乡村干部“请”去临时安置点避险。而如今,他不但建起了新房还添置了一整套现代家电设备,过起了“富农”生活。改变他生活的关键词正是“太子参”。

  2003年“非典”期间,太子参作为预防“非典”首选药材在中医药市场走俏,价格也一跃接近每公斤百元,当年种了一亩多太子参的江成银初次有了“咸鱼也能翻身”的感觉,从那时起,他每年种植太子参都不低于2亩。直到2010年,命运似乎开始垂青江成银一家了,当年受“倒春寒”天气的影响,柘荣太子参大面积减产,好在价格却一路飙升,由于江成银家的太子参多种在海拔800米以上的高山,为提高土壤温度,他的种植地里都覆盖了地膜,也因此当年“倒春寒”的影响几乎与他无关,躲过一劫的他一举收获太子参干货600多公斤,收入近16万元。而接下来的两年,对江成银来说,更是风生水起,种植面积扩大了,价格仍持续走高。

  江成银稍微估算了一下,三年下来他靠种植太子参收入了70余万元,而他算不上种植大户,湖头村30多户参农,比他收入多的大有人在。

  “对于我们农民而言,太子参作为农产品能够持续高价位不能不让人感到意外,但是借助政府有形之手助推,我又觉得这是一种必然。”湖头村村民主任江金泉说,“品牌树立了,良种繁育基地和GAP中心示范片也都建立了,专家从课堂、实验室请到地里田间,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的种植技术规范得到推广,地理标志、驰名商标、‘中国太子参之乡’三者合一,可以说全国市场上就是柘荣太子参最优嘛。”

  在江金泉看来,有政府做后盾,有品牌做支撑,他对未来柘荣太子参的发展仍是充满信心。(张文奎 郑德冬 潘文书 文/图)

声明:本文是中药材天地网原创资讯,享有著作权及相关知识产权,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个人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进行发布;经本网协议授权的转载或引用,必须注明“来源:中药材天地网(www.zyctd.com)”。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8215 0 收藏 举报
该资讯审核未通过,无法查看

该资讯审核未通过
无法查看

H5推广位顶部-酸枣仁-刘丽杰
H5推广位顶部-酸枣仁-刘丽杰

全部评论(0

已到底
上拉刷新 加载中...
正在加载

加载中...

请用浏览器自带分享功能

请用浏览器自带分享功能

已实名

此用户已通过天地网实名认证!

个人认证

此用户已通过天地网个人认证!

企业已认证

此用户已通过天地网企业认证!

信息站认证

此用户已通过天地网信息站认证!

下载中药材天地网APP,获取更多信息和操作

已实名

此用户已通过天地网实名认证!

个人认证

此用户已通过天地网个人认证!

企业已认证

此用户已通过天地网企业认证!

信息站认证

此用户已通过天地网信息站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