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网讯】
制图:雷小霞
7月底,山西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对《山西省发展中医药条例(草案)》进行审议,对现行的《山西省发展中医条例》进行了全面修改,提出做大中医药“晋”字品牌,推进中医药强省建设。
而就在7月9日,上市公司东盛科技正式更名为广誉远。8月6日,广誉远更是一路涨停,收盘报价31.64元,东盛科技在更名同时,也将自身今后的发展方向定位在中药这一领域。
这并不是一个巧合,广誉远原本是山西的制药企业,定坤丹、安宫牛黄丸、龟龄集是其主打产品。此外还有距今170多年山西双人药业,也成了北京朗致集团旗下企业。“晋”字中药的强省之路似乎任重道远。好在还有亚宝药业、振东药业等后起之秀,正一步步扛起“晋”字品牌的振兴大旗。老字号无可奈何花落去
在第一次 GMP(是英文 GoodManufacturingPractice的缩写,中文的意思是“良好作业规范”,或是“优良制造标准”,是一种特别注重在生产过程中实施对产品质量与卫生安全的自主性管理制度)认证开始实施的2003年,山西广誉远与西安东盛集团重组,成为其子公司。
广誉远始创于明嘉靖二十年,距今已有472年的历史,比1669年创建的北京同仁堂以及1874年开张的胡庆余堂分别早128年和333年。广誉远曾与广州陈李济、北京同仁堂、杭州胡庆余堂并称为中国“四大药店”,其主导产品“龟龄集”和“定坤丹”,均为国家级保密处方。
山西省医药行业管理办公室的一组销售数字显示,今年一季度,山西广誉远销售已实现8000多万元。按此推算,山西广誉远年销售应该在3亿元左右。虽然山西广誉远所销售的中药品种非常有限,但与中药品种遍地开花的山西华康药业相比年销售收入不相上下。
7月9日,东盛科技正式更名广誉远,与此同时,东盛科技也启动了第一批国医堂的建设,目前已分别在山西、北京、湖北、沈阳、内蒙古等省(市、区)进行建设。另外,在新疆、河北、海南、浙江、吉林等近十个省(市)也已经展开了深度洽谈。据公司透露,2013年年内,广誉远国医堂数量有望达到20家。
山西双人药业距今已有170多年的历史,其生产的小儿七珍丹是国家中药保护品种,梅花点舌丹也是其生产的独有中药。记者8月2日致电该企业,从办公室宋姓主任处得知,山西双人药业目前已成为北京朗致集团旗下的子公司。
此外还有大同制药厂,其生产的仲景胃灵丸、癫痫康胶囊也是国家中药保护品种,是大同制药厂的拳头产品。目前大同中药厂已成为亚宝药业旗下公司。
尽管吕梁中药厂还在勉强生存,但记者从业内人士口中得知,该企业年销售仅过千万元,目前想要通过2015年GMP认证,必须寻求改制才能生存。
而曾经在1999年成立的山西医药集团,作为省政府授权经营的12户国有重点骨干企业之一,在记者前去采访时,整个办公区几乎空无一人,一位办公室副主任告诉记者,集团目前已没有业务了。他建议记者去采访国药集团山西分公司。而记者从国药集团山西分公司获悉,该公司是一家药品经销企业,与山西医药集团已没有任何关系。而曾经在山西医药集团旗下的山西广誉远、大同制药厂、山西双人药业、太原制药厂等,目前已成为其他医药企业的子公司。与河北、黑龙江等省不同的是,目前山西省内118家医药企业中,95%以上都成为民营股份制企业。药材大省的资源优势不复存在。
$pager$
新《条例(草案)》明确提出,鼓励中药材种植、养殖,支持中药材生产基地建设和道地中药材良种繁育,开展技术培训和示范推广。加强药用野生、珍稀濒危动植物资源保护,合理利用,科学采集,促进中药资源可持续发展。支持开展药用野生、珍稀濒危动植物资源的繁育、人工种植养殖以及替代品的研究与开发。
据记者从省农业厅了解,2012年全省中药材种植面积已达150万亩,年产量15万吨,销售收入达15亿元。目前,全省通过GMP认证的118家医药企业中,全部或部分生产中药的企业有几十家,已形成大同、太原、晋中、长治、运城、侯马等6个中药产业集群。山西省内现有中药材1116种,其中植物药953种、动物药133种、矿物药30种,占《全国中药汇编》收载4000余种药材的25%。常见的30种左右的大众中药都在山西有生长。是党参、黄芪、地黄、连翘、柴胡规范化种植基地。
山西省医药行业管理办公室行业管理部部长张晓蕾告诉记者,尽管山西是药材大省,中药产业历史悠久,但目前通过中药材GAP(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它是我国中药制药企业实施的GMP重要配套工程,是药学和农学结合的产物,是确保中药质量的一项绿色工程和阳光工程)认证的,仅有北京同仁堂在山西的党参基地和山西振东药业的苦参基地。
张晓蕾分析山西药材种植和中药加工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现状,主要的原因可能与我省的产业布局有关。她让记者猜猜山西医药(中西药)生产占全省GDP的比例有多少?记者猜大约在10%左右。张晓蕾说出来的数字让人感到吃惊,居然不足1%。
山西中医学院科技产业处处长刘亚明接受媒体采访时认为,我省中药材种植规范化程度低,尚未形成结构合理的种植体系。全省虽有两家种植基地通过GAP认证,但面临“北药”其他种植省区的挑战,如内蒙古的黄芪,甘肃的党参、柴胡,河北的黄芩、桔梗等,若不抓紧药材基地GAP建设,现有资源优势将一去不返。同时,我省还缺乏拉动产业发展的大型龙头企业,中药材以资源输出为主。据不完全统计,每年山西产的中草药有超过70%的份额运往河北安国、安徽亳州、江西樟树等国内“五大中药批发市场”销售,只有20%左右被省内及周边中药厂消化。全省至今没有一处颇具规模的中药材批发配送集散地。新兴药企担负“晋”字品牌振兴重任
尽管我省的医药企业生产所占全省GDP比例非常低,但张晓蕾向记者提供的一组数字表明,这些药企目前已开始担起振兴晋字中药品牌的重任。在全省能源重化工企业目前普遍增长乏力的情况下,医药企业不管是销售收入还是利润,都出现30%左右的增长。记者看到有一家中药企业一季度销售增长居然达到180%,利润400%以上。
接受记者采访时,张晓蕾总会提到亚宝药业和振东药业。她说这两家药企是国内百强医药生产企业,也是省内为数不多的医药上市公司(目前全省有三家医药上市企业)。亚宝药业公布的数字显示,去年全年实现销售收入12.67亿元,今年第一季度公布的销售收入为4.52亿元。而振东药业去年全年销售收入为16亿元,今年第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3.09亿元。
张晓蕾告诉记者,我省去年中西药销售收入121亿元,总产值131亿元,在全国排名第24位。省内排名前10的企业销售收入几乎占到全省所有医药企业销售收入的70%。
张晓蕾说出自己的见解,她认为一个药企如果要做强做大,在创业之初必须有自己的主打产品。像亚宝药业的宝宝一贴灵,还有振东药业兼并的安特制药生产的消化道用药等等。但在此后的发展中,必须根据企业特点将产品做专、做精,吃干榨尽。要知道自己的产品好在哪儿,差在哪儿,别怕与自己强的对手进行合作。她说像一些老字号企业,如果在省内层面上来说,被省外企业兼并或重组是件丢了宝贝的事,但从企业自身来讲,可能会学到很多东西,也更加适应市场的发展。
人才引进也是关键,尤其是研发人才。张晓蕾说目前亚宝药业和振东药业在北京都有研发中心,这也便于对人才的引进。这两家企业一个在运城风陵渡,一个在长治。引进好的研发人才别说在当地了,就是在太原也不是件容易的事。
此外,张晓蕾也代替省内中医药企业呼吁,政府应该多重视中医药企业发展,每年给企业几百万元的资金扶持不如给企业一个好的政策。 商报记者 冯伟采访手记:一波三折
由于平时接触医药方面的东西很少,加上好多医药企业都在太原以外的地市,采访时几乎处处碰壁。一开始联系企业,对方不是认为采访收费,就是认为要拉广告。像山西华康药业,记者为了能顺利采访,特意告知是老乡采访,希望能得到答复。而办公室工作人员得到记者联系方式后,居然将记者手机列入黑名单,害得记者一连几天拨打电话都自然断线。说白了,这其实就是一个理念的问题。像山西双人药业,作为北京朗致集团旗下企业,其负责人问清楚采访不收费后,很自然对采访进行了解答。
还有就是医药企业的管理。采访时先去省医药集团,而该集团似乎目前已名存实亡,整个办公区一大早就看不到人影。然后去省卫生厅中医药管理局,该局的主要职能其实是对医院系统的管理。后来在别人建议下去了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该局相关人士再三解释只是对药品的质量等进行监督,企业如何发展必须去医药行业管理办公室。
而成立于2004年的医药行业管理办公室,没有权限,一些报表还要主动向企业催要。有人形容医药企业是管理的部门多,帮的部门少。
振兴“晋”字中药品牌,不是简单地振兴一些老字号,也不是简单的资金扶持,而是打造更多的“晋”字品牌,给予企业更多的政策倾斜和引导。
声明:本文是中药材天地网原创资讯,享有著作权及相关知识产权,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个人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进行发布;经本网协议授权的转载或引用,必须注明“来源:中药材天地网(www.zyctd.com)”。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