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发布的《天津市中医药强市行动计划(2022-2025年)》征求意见稿指出,推进中医药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建设中医药强市。安徽出台《安徽省促进中医药振兴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4年)》,力争3年全省中药产业和中医药健康服务全产业链总产值达到4000亿元,产业规模和竞争力进入全国第一方阵。
《经济参考报》记者了解到,当前中医药行业迎来全速发展期,全产业链上持续不断“补链、延链、强链”,聚合资源要素。业内人士认为,中医药高质量发展已成为业界共识,但从行业本身来看,与化药、创新药械相比,中医药行业创新仍显不足,这将成为各地未来发力重点。
多地加速全产业链布局
与此前不同的是,这一轮多地出台的行动计划对中医药行业的发展定位不再只是增加中医医院、床位这么简单。
根据天津中医药强市行动计划,到2025年,天津全面建成与天津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功能定位相匹配的中医药产业集群,中医药产业的支柱地位进一步强化。大力发展中医药产业链。推动中医药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锻造产业链“长板”,提升中医药产业核心竞争力,推动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支持中医药产业园区建设,支持静海区建设中医药大健康产业园区,支持北辰区规划建设北辰京津医药谷。支持在中日(天津)健康产业发展合作示范区内设立京津冀中医药产业示范基地。
安徽省促进中医药振兴发展行动计划指出,破除制约中医药行业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全产业链推进中医药振兴发展,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生物等新技术、新模式,赋能中医药种植养殖、生产加工、贸易服务、研发创新、人才培养,促进中医药现代化转型。
安徽力争通过3年左右的努力,全省基本建成网络健全、功能完善、特色明显、治理高效、覆盖全民全生命周期的中医药服务体系,培育一批在全国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中医名院、名医、名科,中药名企、名药,打造30个以上产值过亿元的中药大品种、10家以上规模过10亿元的企业。
其中,亳州现代中药省重大新兴产业基地,到2024年基地工业产值达到500亿元以上、全产业链产值超过2000亿元。加快建设大别山“西山药库”等产业集聚区,形成竞相发展的良好态势。到2024年,打造5个以上具有鲜明特色和较强产业竞争力的中药产业集聚区。
具体来看,安徽设立生命健康产业主题母基金,以参股方式支持企业、市县人民政府、社会资本设立中医药产业发展子基金,以市场化方式支持中药龙头企业发展和重大项目建设。实施中药骨干企业培育计划,加强精准指导和政策支持。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对接多层次资本市场上市挂牌。引导龙头企业组建集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中医药产业集团,打造在全国具有影响力的皖药品牌。
创新成为高质量发展关键词
日前,国务院发布的《“十四五”国民健康规划》提出,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充分发挥中医药在健康服务中的作用,夯实中医药高质量发展基础。
业内人士指出,创新是中医药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
以天津为例,该市全面建设国家中医(针灸)医学中心。以针灸技术传承创新和推广应用为方向,提升中医药科研平台设施和装备水平,开展核心技术攻关,解决“临门一脚”问题。通过国家中医(针灸)医学中心建设,建设高水准、国际化、开放性的临床科研转化平台、创新技术孵化基地、中医药人才培养基地、数据汇集平台和中医药产业集群。放宽国家中医(针灸)医学中心创新应用政策,鼓励国家中医(针灸)医学中心开展临床试验。支持国家中医(针灸)医学中心在医疗服务价格、医保支付、人事薪酬制度、利益分配等方面先行先试。
安徽加快组建华佗中医药研究院、新安医学研究院和大别山中医药研究院,2022年内完成挂牌。3年内力争新增10家左右省级创新平台,积极争创国家级创新平台,按照省级创新平台相关政策给予支持。按照竞争择优方式建设关键共性技术研发、中试熟化、检验检测等功能于一体的中药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对经评定的产业公共服务项目,按其固定资产投入(不含土地投入)的20%予以补助,省级最高补助500万元。
在中药新药创新方面,安徽将推动中医药与大数据技术、现代临床研究深度融合,加快研发用于抗病毒、心脑血管疾病、抗肿瘤、糖尿病等的现代中药,提升中药有效成分定向提取分离等关键技术。加快中药新型制剂和可用于中医证候诊断、中医干预疾病活动度判定或者疗效评价的生物芯片、试剂盒等产品研发和生产。此外,安徽对中药创新药、中药改良型新药、古代经典名方中药复方制剂,按照其临床前研究和临床试验费用的20%给予补助,单个项目省级最高补助500万元。
中医药药械发展明显提速
有分析人士指出,当前我国中医药学的发展仍然面临基础研究薄弱、人才匮乏、创新能力不足等现实问题。但随着近年一系列政策与规划的落地,中医药及其药械领域的创新已开始提速。
公开资料显示,2021年,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受理创新药注册申请1886件(998个品种),同比增长76.10%;其中,创新中药54件(51个品种),同比增长134.78%,高于创新化学药、创新生物制品增速。
从具体审结来看,2021年审结的中药新药临床试验申请中,批准34件,同比增长21.43%;审结的中药新药上市许可中,建议批准14件,同比增长250.00%,创5年以来新高。批准的34件中药临床试验,涉及消化、呼吸、妇科等13个适应症领域。建议批准上市的中药中,呼吸肿瘤、精神神经、骨科药物较多,占全部批准量的71.43%。
“药审中心将具有明显临床价值的中药新药纳入优先审评审批程序。全力以赴加快中药上市许可申请审评,发挥中医药在疾病防治中的独特优势。”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从中药创新药临床试验申请量、建议批准量,以及新药上市申请、建议批准量来看,自2019年至2021年,均呈现连年增长的态势。下一步将按照传承精华、守正创新、高质量发展的原则,深刻研究总结中药审评审批实践经验和药品审评审批制度改革成果,结合中药特点和研发实际情况,积极主动研究中药注册分类调整意见。
该人士表示,基于中医药理论、人用经验、临床试验相结合的中药注册审评证据体系,制定审评标准和指导原则。选择恶性肿瘤、慢性胃炎、胃食管反流病3个具体适应症为突破口,引入真实世界研究等新工具新方法,与中医临床相关适应症领域的权威专家一起针对符合中医药特点的临床疗效评价技术要求进行研究,逐步形成指导原则。
除中药创新以外,中医器械创新也在推进。近年来,我国中医器械有效产品数量呈显著上升趋势。据众成数科统计,中医产品有效注册数量由2018年的1154件上升至2021年的2512件,复合增长率达29.6%。公立医院中医器械采购额由2019年的6544万元上升至2021年的7844万元。
一位业内人士表示,中医医疗器械市场相对较小,企业不愿在研发方面承担过多风险,中医行业主动研发创新器械意愿低;中医药院校中,设立医疗器械专业的院校较少,技术和研发人才产出不足。此外,由于产学研合作不够深入,缺乏科技成果转化的途径,科研院所的最新技术较难转化为可变现的产品。
“但现在来看,行业需求已明显改变,尤其是大健康体系下,消费型中医器械需求急速增长,这将进一步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研发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的中医医疗器械产品。”上述人士说。
声 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联系电话:028-60185688,邮箱:kefu@zyct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