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网讯】
■全市境内有中药材2380多种,占全省品种的53%,占全国品种的31.7%。
■据2012年统计,全市中药材种植面积已达25.8万亩,总产达4.4万吨,产值达7.93亿元。中药现代产业链开始良性延伸,发展态势较好。
据统计,全球植物药用贸易额每年达170多亿元,且以10%的速度增长。我市药材资源丰富,中药材产业发展有了一定基础,但拳头产品少、龙头企业不强、药农增收缓慢。亟需理清思路、找对措施,促进中药材产业健康发展。
开发具有优势
记者了解到,达州生物资源丰富,生物资源开发的基础条件十分优越,中药材资源是生物资源中最具价值、发展前景最为广阔的资源,面对得天独厚的条件,发展现代中药产业,不仅有利于国家退耕还林、水土保持政策的贯彻实施,也有利于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优化配置农业资源,促进我市经济高速发展,加快农民增收步伐。
自然环境的独特,造就了达州发展中药材的先天优势。主要表现为气候优势明显,年平均气温16.5-17.7℃,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地形北高南低,形成独特的高、中、低海拔立体气候,冷凉温热各有千秋,适宜多种药用植物生长;从北到南中性、微酸性含富硒黄紫土壤,适合培植各种富硒名贵药材;襄渝、达成、达万铁路,成达、达渝、达陕高速公路纵横全市,达成、达广、达京等航空开通,水路齐全,交通便利,通讯发达,有利于中药材运输和信息交流。
药材资源丰富
据普查,全市境内有中药材2380多种,占全省品种的53%,占全国品种的31.7%,中药材种植和采用有几千年的悠久历史,有丰富的品种资源,主要分为6大类,其中包括:根及根茎类,如天麻、半夏、白芍、花萼贝、白芷、百合、桔梗、板蓝根、白术、丹参、太子参、黄连、何首乌等。种子和果实类,如乌梅、木瓜、瓜蒌、决明子、枳壳等。全草类,如半枝莲、灵香草、紫苏、荆芥、草珊瑚、甜叶菊等;花类,如红花、金银花、菊花、款冬花等。皮类,丹皮、肉桂、杜仲、厚朴、黄柏等。菌类,灵芝、茯苓、竹荪等。其中乌梅、百合、桔梗、白芍等品种系省中药材基地办考察确定的主要道地品种。
据了解,我市所产药用厚朴曾为《药典》收载品种。万源市花萼贝远近闻名,该市皮窝桔梗曾为日本客商称道求购;宣黄连曾为北京中医学院编著《药性白话解》称道,特注“四川宣汉生产的黄连称之宣黄连”,可见我市良好而多样化的生态环境和独具特色的名优产品,是建设优质、高产、高效药材的理想基地。
$pager$
生产加工正兴起
据2012年统计,全市中药材种植面积已达25.8万亩,总产达4.4万吨,产值达7.93亿元,加上野生资源常年贮量达5万多吨,常年收购品种达560余种。
其中道地名优药材,如乌梅、百合、天麻、桔梗(皮)、白芍、厚朴等享誉国内外,产品畅销全国,并出口到国外,我市中药材种植面积、产量、品质在全省占有重要地位。
四川惠康药业有限公司承担的“国家中药材现代化科技产业(四川)基地乌梅规范化种植科技示范区项目,已经省级验收合格,达州益康中药饮片有限公司、万源市天予药业有限公司、达州自然植物药业有限公司等中药材加工企业先后建成投产,中药现代产业链开始良性延伸,发展态势较好。
开发思路及措施
我市中药材种植基地虽然取得了较大发展,但目前仍然存在不足之处:中药材品种虽多,大多零星分散,没有形成拳头占领市场;中药材新技术、新品种应用推广滞后,栽培技术和栽培模式落后,药农收入增长缓慢;制药企业实力不强,中药材生产基地建设步子迈得不大,效益不高,影响中药材产业健康发展。
思路决定出路,加快我市中药材生产发展重点还是要坚持面向市场原则,以市场需求定产品和产量;其次要突出特色,坚持因地制宜,要保证质量品质;要开发新技术,培育新品种,坚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同时加强对濒危和紧缺中药材资源的保护;搞好中药材新品种、新技术推广运用,鼓励科技人员和业主实行多种形式的技术承包,促进中药材技术推广应用。
声明:本文是中药材天地网原创资讯,享有著作权及相关知识产权,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个人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进行发布;经本网协议授权的转载或引用,必须注明“来源:中药材天地网(www.zyctd.com)”。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