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网讯】 近年来,全球掀起了“回归自然”的绿色消费热潮,中药材在国际市场上的需求量急剧上升。随着中药在全球范围内越来越被认可,中药材产业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然而,业内人士指出,产业现代化程度低、资源配置分散、标准体系缺失、营销方式落后等问题,严重制约了我国中药产业的国际化发展,使之很难真正全面地走出国门、迈向世界。
中药材资源大国缘何“为人作嫁”?
有关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已经发现和探明的中药资源种类达到12807种,拥有全世界最丰富的天然药物资源。然而,丰富的资源优势并未真正转变为产业优势、市场优势,多数是廉价出口为他人“作嫁衣”。据了解,目前全世界中成药市场每年销售额达到300多亿美元,而在全球拥有绝对中药材资源优势的中国却只占了5%的份额。
前不久召开的全国医药外贸形势发布会透露,目前,我国中药产业年规模已达4100亿元以上,但2012年中药类产品出口仅为24.99亿美元。从分项目来看,中药材及饮片出口为8.58亿美元,中成药出口仅2.65亿美元,提取物出口11.64亿美元。中成药国际出口仍然面临困难,而且再度出现了300万美元的逆差,如何走出一条中成药出口新路,已成为业界待解决的课题。
目前,韩国、日本、美国等直接垄断了中成药国际市场约90%的份额,特别是日本和韩国,大批量地从中国进口粗加工的中药原料精加工成中成药。而中国在出口不足5%的份额中,有相当一部分是靠出售中药原料和低端产品创造的,附加值高的中成药比重只有25%.如在美国市场上大行其道的“韩国高丽参”,其实多是中国出产;国内市场价格高昂的银杏制剂虽然产自日本,却是日本企业从中国以极低的价格进口银杏干叶而制成后又返销的……事实上,“洋中药”正在反食中国市常而转化能力差,科技含量低,标准体系缺失,加工方式落后,有害残留超标,正是阻碍我国中成药出口的主要原因。
$pager$ 依靠科技创新,变主产为主导
业内人士指出,在国际市场,植物药提取技术一直是日本和美国的强项,能走在世界前列的中国中成药提纯技术寥寥无几,能够享誉国际市场的中药品牌更是稀缺。因此,要想将资源优势转变为产业优势,必须加强科技创新,进而实现生产加工的规模化、标准化、精细化,在植物药提取技术上实现大的突破,开发研制具有独立品牌的中成药产品。
长期以来,我国中药材产业具有生产分散性和自发性的特点,从事中药材种植的多为农户和小企业,种植管理粗放,产品质量低下,严重影响着中医药的声誉。“三月茵陈四月蒿,五月采收当柴烧。”这句古谚形象说明了中药材适时收获的重要性,也道出了科学生产对于中药材质量的基础作用;“药材好,药才好。”现在很多人说中医治病不灵,其实有一部分原因是中药材质量出了问题。
近年来,随着自然资源的急剧减少,家种药材的北移南迁使部分药材的产地发生了变化,新产区种植与加工技术的欠缺使药材质量下降。“橘生南为橘,橘生北则为枳”,补气健脾的党参,以山西潞安一带所产的潞党参效力最强。还有些药材在经济利益驱使下,药农违背自然规律生产,为缩短药材在地时间使用“膨大剂”、“催长素”或提前进行采挖;有的品种为便于储存、保色而大量使用“硫黄”进行熏蒸,导致残留超标使中药出口经常遭遇“滑铁卢”;野生药材由于连年无序地狂采滥挖,已经使部分品种资源遭到严重破坏,甚至濒临枯竭。
专家表示,近年来我国中药材产量的锐减和价格的频繁波动,已给中药生产的科技化和规范化敲响了警钟。目前,我国中药方面的科技研发与生产加工应用脱节,必须加大投入,大力推广规模化、标准化种植基地的建设。随着野生资源的加速枯竭,更要加强对中药材新品种的培育及珍稀濒危中药资源的替代品研究。同时,要在植物药提取技术上实现大的突破,开发研制具有独立品牌的中成药产品,从而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促进我国中药产业的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实施兼并重组,做大做强产业
近年来,在国家实行全民医保制度的推动下,通过提高基本医保报销比例,逐渐将多种中成药和符合标准的中药饮片纳入了基本药物目录,鼓励中医药的服务和利用,在更大程度上满足了群众的用药需求,使全民医保的效用得到放大的同时,进一步推动了中药产业的发展。
业内人士认为,虽然近年来随着中药材使用量急剧增加,许多地方都将中药材的种植和加工纳入了地区发展战略,作为推动地方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和调整产业结构的重要途径,建立起一批中药产业制造基地,中药产业规模急剧扩大,但中药产业的行业集中度依然不够,占到10%以上市场份额的大型企业几乎为零,对进一步开拓国际市场极为不利。因此,对于中药企业来说,要取得更好的发展,就必须除旧革新,而兼并重组便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专家表示,中药产业集中度不高不仅使产业规模受限,同时削弱了产业研发和制造能力。而通过兼并重组,一方面可以整合行业资源和技术,达到资源的最优配置,提高产业集中度和知名度,从而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另一方面,通过减少内斗、扩大产业规模,形成优质龙头企业,将中药产业带到国外,开辟新的市场空间;另外,进行整合之后,中药产业可以充分发挥其自身品牌、文化、研发、生产等方面的优势,提升企业的经营实力和影响力,从而更利于做大做强产业。
$pager$ 对接国际标准近年来,中药出口路途坎坷的关键是标准缺失,而西方有很多国家并不认同中药的合法地位,导致中药只能以食品或食品补充剂的身份进入国外市常因此,在做大做强产业的同时,只有加强中药标准化、规范化、国际化建设,中医学才能广泛与现代科学相沟通,更快地实现现代化,更快地走向世界。
专家指出,在我国具有高附加值的中成药产品,能走出去的可谓凤毛麟角。但在科研的道路上,中药还面临着另一个难题———我们的中成药没法定性,几十种中药混合在一起做成一个产品,怎么去定性呢?各个国家对药品认证的体系不同,使我们的中草药出口遇到很大的问题,因此在提高产品质量的基础上,必须采劝走出去“战略,通过广泛交流沟通,充分借鉴其他国家的发展经验,突破法律上、技术上的壁垒限制。
当然,打铁还需自身硬。必须加强自身的规范化、标准化建设,通过技术进步,推动中药国际化发展。据悉,目前我国在中药研究、开发、生产、经营、使用和管理的各个环节均有独立的标准,如GAP、GMP、GSP等,进一步完善这一体系十分必要。
目前,我国中药产业大致分为两种发展路径,即遵照传统的中医药理论进行药品生产和仿照化学药品、生物药品的模式进行研发,因此在制定中药国际标准的过程中,应该根据不同中药的特点加以选择,相互结合、互为补充。
专家认为,由于中药成分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目前大部分中药制剂很难引入现代制药技术,所以保留传统的中药制造技术是必要的;同时,必须对传统中药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将现代先进的制药理念和技术引入中药制药领域,使中药制剂现代化。
专家表示,中药已经在全球范围内被认可,只是由于国内还没有健全完善的生产标准和质量体系,使竞争力大打折扣。
2012年,国务院出台的《国家药品安全“十二五”规划》指出:“中药标准主导国际标准制定”。这一目标的提出,表明我国已经开始从国家层面重视传统医药的发展,开始把握中药国际标准制定的主导权,将推进“中药标准化、规范化、现代化”纳入了新时期的重点战略任务。
只有将中药资源纳入国家战略资源管理,对整个中药产业进行兼并重组、升级换代,对质量体系、监管体系进行不断完善,用可量化的科学标准来建立起产业规范,才能真正让中药产业焕发生机,进而提高国际市场竞争力,加快国际化进程。(刘国信)
声明:本文是中药材天地网原创资讯,享有著作权及相关知识产权,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个人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进行发布;经本网协议授权的转载或引用,必须注明“来源:中药材天地网(www.zyctd.com)”。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2589
2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