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网讯】 甘肃省是全国中药材主产地,2012年中药材种植面积在316万亩、产量75万吨左右,位居全国前列。然而,如此丰厚的资源优势,却并未给我省带来突出的经济优势。
如何让资源优势转换为产业优势?如何推动我省中医药产业走上振兴之路,把陇药大省建设成陇药强省?多年来,我省在漫漫艰苦探索的征程中,在徘徊与反复的拉锯中,寻找着强势突围。9月26日,在陇西县文峰药材交易城举行的“中国.陇西第六届中医药博览会”,将再次引发社会各界对陇药产业发展的深度思考。
陇西,中药材资源丰富,种植历史悠久,素有“千年药乡”之美称。经过多年发展,这个西北小县城已崛起为全国最大的优质地产药材种植加工和集散基地以及中药材仓贮库,被誉为“中国药都”,对全省乃至全国中药材产业发展具有标本意义和引领示范作用。本报记者贾莉丽通讯员安富军
优势产业陇药为农民致富梦插上翅膀
甘肃是全国中药材优势主产区之一,也是国家重要的中药原料生产供应保障基地。全省现有药用资源品种1527种,其中传统地道品种当归、党参、黄(红)芪、甘草、大黄等在国内具有较大影响力,岷县当归等12个品种获得国家原产地标志认证。
业内专家表示,甘肃发展中医药产业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潜力巨大,是充满希望的朝阳产业,是贫困地区调结构、促增收、保生态、可持续的最现实、最有效的产业之一。
自1985年开始,陇西当地农民已逐渐减少粮食种植面积,开始大规模种植党参。48岁的双泉乡农民赵爱军说,他已经有15年不种小麦了。
“家里12亩土地,以前主要种土豆、玉米、小麦等作物,然而,由于谷深坡陡,耕地瘠薄零散,庄稼收入微薄,尤其遇上干旱天气,连种子钱都收不回来。”说起种粮食作物,赵爱军很无奈。然而,自从种了中药材以后,他家里宽裕多了,价格好的一年12亩地能收入近十万元。
赵爱军依靠中药材致富的故事在陇西仅仅是一个缩影。
9月24日,在去往首阳镇的路上,记者看到标准化种植基地里的黄芪、党参等中药材长势喜人,一派丰收在望的景象。尽管天气渐凉。但首阳地产药材市场,交易人气却十分火爆,药香四溢。
据首阳地产药材市场的一位李姓老板介绍,首阳全镇总人口4万多人,从事药材个体加工和贩运的就有1.2万多人。每到交易旺季,日上市经销人员1万余人。
数据显示,从2000年到2010年10年间,陇西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由17万亩发展到30万亩,产量由1.98万吨发展到5万吨,市场交易额由4.5亿元发展到20多亿元;仅种植部分提供的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5元增加到980元,占农业提供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比重由35%提高到41%,加上劳务、加工、运销等各个环节获得的收入,可占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5%.
“中药材产业鼓起了群众的钱袋子,已成为陇西提升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的‘助推器’。”主管农业的陇西县副县长王文雁说。
尝到发展中药材产业“甜头”的不止陇西,目前全省有20多个县(区)中药材种植呈现规模化发展态势,主要分布在定西、陇南及河西部分地区。其中陇西、岷县、渭源、武都、宕昌等县中药材种植面积超过20万亩,漳县、瓜州、民乐等县种植面积达10万亩以上,靖远、景泰、玉门、民勤等7个县区枸杞种植面积达到35万亩。
$pager$ 走上振兴大力构建标准化产业体系
长期以来,我省主要依靠原药材的种植、销售与饮片加工,仍未从根本上改变陇药“大资源、小产业”的局面。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我省中药材遭遇产业化程度低、深加工水平低、新产品研发滞后、缺乏大品种大品牌等发展瓶颈。
中医药产业大发展的路究竟在哪里?如何让资源优势转换为产业优势?是我省各中药材种植大县所面临的共同难题,考验着地方政府的驾驭能力。
有关专家表示,大力构建标准化体系,成为我省发展中医药产业的必然选择和破解发展难题的绝好钥匙。
近年来,陇西县紧紧围绕打造“中国药都”和创建“绿色道地”品牌为目标,狠抓基地建设、龙头培育、精深加工等重点工作,全县中医药产业初步形成了种植标准化、加工精深化、仓储规模化、市场专业化、产品品牌化的发展格局,产业效益日益提高。
建基地、提品质,积极推进种植标准化。陇西县从推广中药材种植环节标准化入手,按照建设“绿色道地”药源基地的要求,采取“公司牵头建基地、协会搭桥连农户、技术部门搞指导、乡镇配合抓面积、县上适当拿补助”的运作模式,每年都多方筹措专项扶持资金400多万元,引导广大药农推广应用GAP种植技术,年均建设标准化种植基地12万亩,无公害种植基地15万亩,分别占总种植面积30万亩的40%和50%.2011年,被工信部确定为“国家级中医药原料生产供应保障基地”。
在建设中药材健康无公害药源基地的同时,陇西县还积极建园区、搭平台,积极推进加工精深化。为更好地搭建中医药产业发展平台,有效增强产业聚集发展效应,从2008年开始,按照“一区四园”的产业布局,完成了总面积21平方公里的甘肃陇西经济开发区扩区升级规划修编工作。开发区下辖工业集中园、仓储物流园、中医药循环经济产业园、农副产品加工园4个功能区。
王文雁介绍,目前陇西充分发挥“天然药仓”的自然气候优势,“陇上旱码头”的交通区位优势和“千年药乡”的产业基础优势,分别在文峰和首阳两镇规划建成了中国。文峰药材交易城和首阳地产药材交易市场两大专业交易市场。
“陇西气候干而不燥,凉而不阴,天下独有,是名副其实的‘天下药仓’。”王文雁说,“目前,全县有千吨以上仓储物流企业33家,静态仓储能力53.8万吨,仓储品种320多个,年周转量达100万吨。”
$pager$ 战略思考陇药强省之路需强势突围
近年来,我省初步形成了一定规模的中药产业体系,成为全省医药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较强发展优势和广阔市场前景。然而,由于我省的中药产业链仍处于起步阶段,因此如何使传统的中药材种植加工业转变成新兴的支柱产业,形成经济增长强省新亮点,向来是社会各界研究的一个重大课题。在这方面,陇西的做法,无疑对全省乃至全国中药材产业发展具有标本意义和引领示范作用。
采访中,不少药企老板表示,要实现陇药强省之路的强势突围,抓中药材标准化规模化生产是关键,要大力支持企业建设GAP基地,以企业为主体,采取“公司与专业合作社叠加,专业合作社+农户”的组织形式,在具有一定种植规模的乡(镇)建立以现代企业制度为核心的中药材产业化公司。
“抓承接产业转移招商引资,加强跨省区域间的交流与合作,积极开展医药产业项目对接活动,通过政策引导,吸引国内外大型医药企业在中药材基地建设、中成药制造、新型饮片、功能性保健食品、药妆等领域投资开发陇药产业。”王文雁说。
甘肃惠森药业科技集团董事长马中森表示,抓市场营销体系建设尤为重要,要发展现代流通业态,完善中药材电子商务平台,实现网上交易,支持企业拓展国内外市场,组织开展产销对接和会展活动。
王文雁还表示,抓陇药产业的品牌宣传也不可忽视,要充分利用国内外新闻媒体和互联网、旅游景区等平台,集中宣传当归、党参、黄(红)芪等大宗道地药材和骨干企业的优势品种,组织开展产销对接会和产品展销会,帮助企业打造精品广告,扩大陇药品牌的市场影响力。
声明:本文是中药材天地网原创资讯,享有著作权及相关知识产权,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个人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进行发布;经本网协议授权的转载或引用,必须注明“来源:中药材天地网(www.zyctd.com)”。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1948
0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