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网讯】 缺少风险防范机制 三七难逃暴涨暴跌怪圈
凌晨4点30分,很多人还沉睡在梦中,文山州文山市内的三七交易市场却已经挤满了人,场内声音嘈杂,漫天飞扬着红土,一天的火爆交易已正式开始。这里,也成了这个城市最早醒来的地方。
金秋十月正是三七上市的时节,也是三七交易的旺季。
胡琴是当地小有名气的经销商,她从1991年开始种三七、卖三七,20多年间,她目睹了三七的涨涨跌跌,也亲身体验着三七带给她的喜乐悲痛。近几个月,三七的价格逐渐下跌,让胡琴开始感到一些不安。
市场趋于饱和,产能过剩,价格走低。多年前,不少像胡琴一样从业多年的三七经销商就有这样的预料。
然而,市场又让他们感到非常困惑,三七价格一直涨到了今年6月。9月份,三七出现了30%的下跌,三七价格真的出现拐点了?还是一如以往,现在只是一个简单的调整?
涨价涨得睡不着觉
“都疯了”
文山三七原料交易市场,凌晨四、五点左右就有人开始占摊儿交易了,此时天还没亮,市场内却已经人满为患。不到7点,胡琴也来了。
“最近几年三七涨了很多,以前三七价格可没这么高。”胡琴拿起一个40头的三七说,十多年前40头的三七也才五六元钱一斤,但现在40头的三七均价则在每公斤700多元。胡琴在做三七经销商之前也从事三七的种植,可1990年到1996年,在亏损了近12万元后,胡琴放弃了,转而从事三七的经销生意。而从1996年到2004年,八年间,胡琴的三七经销生意一直都比较平淡,就如同一般的商品买卖,掀不起任何波澜。
生意的转机发生在2010年。由于三七三年生长期的特点,2007年的种植减少,导致2010年三七再次出现供不应求,三七的价格又再次回升,而且,这一次,三七的价格像是坐上了火箭一样,不断刷新价格新高。“最记得就是去年了,头天买进的剪口价格是每斤400元,睡一觉起来第二天再去市场上看就涨到410、420元,转手就能多卖几十元钱。”价格的上涨让胡琴家的仓库里基本屯不住货,买进的三七隔几天就卖了,最长就是两个星期,“价格涨这么快,涨这么高,一点也不开心。”作为中间经销商,入手的货立马可以大幅空间上涨挣钱本应该是好事,但是胡琴心里却只觉得心惊胆战,“涨价涨得睡不着觉,整夜的在盘算,明天的价格是什么,当时的人疯掉了,都疯掉了。”胡琴觉得,三七就是个药材,并不是每个人都要吃的,前三年的价格涨得太高了,太吓人了。
$pager$ 突然涨幅超过200%
“真是当头棒喝”
那些年,三七价格涨幅、种植户增加所带来的连锁反应也在逐步扩散,文山从事三七买卖的胡琴感到担心,而在昆明做三七批发的经销商也变得坐立难安。2008年5月份,看到三七价格上涨趋势的黄红梅决定放弃经营多年的服装店,转行到陌生的三七批发经销行列。而当年,一位亲戚在给黄红梅分析三七行情的走势时就说过:“2008年以前三七种植遇冷,种植户急剧较少,种植面积下降,三七市场缺货。即便有七农种植,也有三年之后才能产新,那这几年三七价格肯定会上涨。”
果不其然,2008年以来,三七价格真如她们所想般,一路高歌。“可以说是一夜暴涨,毫无征兆。”但在2010年3月却发生了一件特别意外的事。据黄红梅回忆,2010年2月底,供应商提供的120头七是200元左右,但是在3月初提货时供应商突然加价100元,前后相差3天时间。“按理说三月份春七产新,价格应该有所下降,不会如此猛涨,即便收成不好也不应该如此大涨。”她只能摸索无规律的市场价格。
而一个月之后,她再次“头痛”了。120头的春七,由每公斤300元,再次上涨至500元。其实,这个时候对于很多三七经销商来说,不是天降红包而是当头一棒。
“价格突然涨幅超过200%,我们怎么销售?”黄红梅这个时候想到了退出。因为这个时候,很多人认为是经销商把三七价格炒起来的,国家相关部门也进行调查,三七销量也因此下降。但她还是咬牙坚持了下来,“刚入行就退出,亏得很大。”随着时间的推移,5月份以后,120头的三七价格回落到了300元左右。而且这个价格一直维持到2012年1月份。之后的发展,正如大家了解的一样,三七价格再次一路高歌。
买豪车盖高房
“土豪”比比皆是
据了解,三七有四百多年的种植历史,从1950年至今的60余年里,1974年、1988年、2005年形成了3次种植高峰,分别达4.4万亩、7万亩和12.4万亩,三七的价格也是经历了“过山车”式的剧烈波动,这也致使三七种植史上,反复演绎着一夜暴富或一夜回到解放前的悲喜剧。让胡琴记忆犹新的是,在2003~2004年之间,由于需求增大,三七价格出现了较大涨幅,种植面积随之加大,2006年文山州三七种植面积达到了12.4万亩,产量达到了创纪录的920万公斤,出现了供过于求的状态,三七市场价格应声下跌,三七平均价格从2004年的80元左右/公斤下跌到50元左右/公斤。
不过,在胡琴和其他经销商眼里,相比近三年的涨幅和变动,2004、2005年三七价格上涨真的不算什么了,2010年三七价格开始成倍增长,在当地造就了不少暴发户,买豪车盖高房比比皆是,这样的示范效应再次激发起人们种三七的热情,不仅仅是做其他生意的人转到了种三七上,就连从事其他行业的人也来种三七,真正进入全民种三七时代。
每年的年中或者年末,胡琴会找熟悉的家政人员来家里帮忙清理,但是2010年,胡琴再打电话给熟悉的家政时,那个帮胡琴家做了两年家政的人说,“不想做了,准备转去种三七了。”三七种植户的增加,让胡琴感到很担忧,她认为,如果所有人都去种三七,那么三七的种植面积将大幅扩大,三年后产量供大于求必将会导致价格出现下跌,“很多事情是经历过的,倒时候又不知道生意要怎么做了。”据了解,2010年初,三七的在地面积仅8.5万亩,但是,到2012年时,云南三七产区种植面积已经达16万亩左右,其中,主产区文山州种植面积9万余亩,文山农户到文山州外种植6万亩左右,其它产区农户和公司种植近1万亩。三七种植达到了有史以来的最高水平。
去年、前年热闹时候的交易,三七交易市场4、5点开始交易,不到8点,市场里的货基本上就卖光了,“如此抢手的三七也不怪大家都抢着去种。”胡琴说,当时,在市场内碰到同行,大家谈论的话题都是,今天又涨了,又有认识的人抛开主业去种三七了,其中不乏卖房卖车贷款种三七的农户。不过,“这么大的产量,会不会对价格形成打压?”不仅仅是胡琴,其他经销商也同样有这种担心。
$pager$ 价格急转直下
经销商“痛了”
在昆明中豪螺蛳湾药材批发市场,80%的商铺都经销各种三七品种。他们的销路大多数是外省的一些二级经销商,或者是一些中小型中药店。虽然是人来人往,但是坐在店里的黄红梅心里似乎有一丝纠结,对于他们来说,三七价格的剧烈变动,才是心中纠结的一道屏障。
据黄红梅回忆,2012年2月开始,以120头七为例,每公斤价格从300至400元不等,逐步上涨至5月上旬的700元。再次面临三七涨价的经销商们,这一次似乎淡定了许多。“客户源相对稳定一些,即便一些客户自己到文山进货价格也不低。”她说,所以之后的价格一直在700元上下波动。
但是,今年8月底以来,三七价格突然下跌。120头七从最高的每公斤770元下跌到目前540元。“现在三七平均价格比上个月前每公斤已经下跌了两三百元。”她说,20头的三七在八月底还能买到1200到1300元每公斤,而现在也只有八九百元。从2008年经营三七批发以来,三七价格如此急剧下跌的情况,她是第一次遇到。
“价格如此急剧下跌也是一种痛。”黄红梅说,之前囤货较多的经销商,因为这次急跌上半年赚的钱都没有了,特别是一些二级经销商。
这些二级经销商每次进货都会有几十上百,甚至是一两百斤干三七。而他们的销售对象就是零售客户,如果囤货较多,现在下调价格,不仅不赚钱甚至还亏本。如果是8月份进货100公斤的120头干三七,每公斤650元左右。而现在批发价格每公斤500元左右,零售价格定在650元的话就是与之前的进货扯平,但亏了运输费等人工成本,如果定在650元以下,就连进货价都是亏损。
不敢囤货
“明年9月三七价格更低”
经销商们对三七价格的变动非常敏感,为防范风险,他们买入的三七囤货一般不超过半年,少的则只有两三个星期。胡琴就是不喜欢囤货的经销商之一,如今价格变动厉害,更是不敢囤货,在应对即将到来的价格变动,她选择先把少量的囤货销完,然后再根据客户需求进货,“不会再进行囤货了。”
统计数据显示,近三年来,文山三七全年平均价格分别为每公斤317元、363元、644元,而今年6月达到历史最高点每公斤900多元,从7月开始回落,7月较6月降幅5.87%,8月较7月降幅2.59%,9月较8月降幅11.7%,9月三七均价较6月下降了19.04%.如果是囤货的经销商,损失不小。
“三年前价格涨得很猛的时候觉得很害怕,涨得太高了,一直是心惊胆战,生怕哪天跌下来,这回真的跌下来了,反而觉得有些踏实了,而且这个价格还会继续往下跌。”胡琴认为,前几年之所以会涨就是因为供大于求,从今年开始饱和了,明年后年的话产量会更多,没有计划地栽,产量没有计划地增长,现在就是供大于求的了,肯定就要跌价了。“价格稳定最好,稳定了,对种植户也有一定的利益,对做生意的也不怕了,不稳定的话,涨高了就害怕,现在这两年生意都不好做,买回去的有药厂来收就卖了,最长的存了几个月,涨的时候不敢存,怕哪天跌下来,跌的时候更不敢存,赶紧出货,一般情况下存个半个月到一个月就要赶紧出了。”胡琴说。
对于这次三七价格的持续下跌,经销商们都认为现在是三七新货集中上市,加上三年前种植面积开始扩大导致的。“产量增大,市场供大于求,价格必然会下降。”黄红梅也认为,明年9月份产新价格会更低。
当天在市场里,胡琴没有选到合适的三七,“今天的价格还是觉得高了,不好买,买高了回头又卖不出去。”面对着三七价格的频繁波动,胡琴也只能这般无奈地摇摇头。但即便如此,胡琴还是会每天都到市场转转,“有合适的就买,没有,就当看看行情了。”
声明:本文是中药材天地网原创资讯,享有著作权及相关知识产权,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个人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进行发布;经本网协议授权的转载或引用,必须注明“来源:中药材天地网(www.zyctd.com)”。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3414
0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