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网讯】
铁棍山药又到收获季节
种植缩量、旱季减产、外埠竞争趋缓,导致价格逐渐回暖
核心提示
11月15日,温县新一季铁棍山药登陆郑州,价格较上年同期回暖。
这是在经历了上年价格暴跌后,带给该县山药产业链的莫大安慰。
“种植缩量、旱季减产、外埠近似品竞争趋缓”,或为温县铁棍山药在今年“多收三五斗”的主因。但亦可看到,在农产品区别化机制、标准化系统、渠道多元化延伸等方面,温县亦在积极谋变。
诚然,“重塑‘纯正血统’号召力、甩脱价格泥沼”是一系统化命题,温县仍在探索铁棍山药的破局路径。但这一小众农产品的奋斗纪实,或为河南大量农田特产探寻市场化出路,提供了鲜活样本。
价格在回暖、追溯有机制、品牌更清晰
温县铁棍山药打铁先要自身硬
三个投资人的忙碌揭开了温县铁棍山药今冬上市的序幕。
11月17日,焦作市温县祥云镇,铁棍山药种植大户老杨穿着单衣在田埂间穿梭。
“今年的价格比去年‘中’。”老杨有850亩山药地,这让他对每一下抡的锄头都显得那么认真。
事实上,在经历过去年铁棍山药价格暴跌后,老杨在今年新一轮投资时心情复杂。
“种得少了不甘心,种得多怕砸在手上。”老杨清晰地记得今年年初的传闻,“因价格过低,采摘用工成本过高,小部分种植户干脆弃采”。
此外,今年的一场旱季,曾让老杨的心提到了嗓子眼里。这是因为山药田大量浇水后,极易产生腐烂。
$pager$
“难的时候熬过去就是希望。”老杨说,今年的铁棍山药价格走高,一方面是天气因素减产推高价格,另一方面,则是由温县政府与投资商合作,在郑州设了直销窗口。这个窗口开设了一周,出货量在每日1万斤左右。今儿一早社员都出来刨山药,就是给郑州仓补货。
老杨和社员们在忙活着收成,郑州温县垆土铁棍山药专营市场经理陈利则是忙着调车对接老杨的货。5年前,陈利入行只是为了帮老家亲友的铁棍山药在郑州找出路。
陈利说,铁棍山药是小众特色农产品,市场对其价值认知并不充分。更何况,这两年外地近似品冲击很大,这也为生意带来了风险。
但今年,陈利敢于从经销商直接变身平台商,这步跨越不仅是得到了温县政府的支持,而是有了更足底气,“‘温县铁棍山药’有了认证体系”。
“好东西需要让人知道,好东西更必须进行严格保护。”陈利介绍,认证体系相当于“温县铁棍山药”的身份证,主要为与本县以外近似品产生区别。有了认证这把保护伞,专营市场卖“温县铁棍山药”才有凭可依,让“温县铁棍山药”的品牌更清晰。
需要说明的是,陈利所说的认证系统,是温县政府与温县国际山药物流中心在今年联手打造的重点工程。
温县国际山药物流中心总经理张军洪介绍,消费者可通过扫描二维码,追溯到每箱温县铁棍山药的种植人、土地、品种、农残指数等所有信息。
参与投资温县国际山药物流中心前,张军洪打理着IT业务。互联网与农业有天地之别,但张军洪却发现了两个领域可以兼容。
“温县铁棍山药最大的敌人不是外埠近似品,而是自己。”在张军洪看来,区别机制与标准化体系缺失,是温县地产山药成长的最大瓶颈。而通过互联网技术,却能支撑区别机制形成。
张军洪介绍,通过每年丈量土地、录入种植信息,入库前完成农残检测,发放二维码识别标签,可有效了解温县铁棍山药的销量与流向。
而对于产品标准化,则是让不同种植户生产的山药放在统一平台完成初加工,然后依照标准规格定级。“新郑大枣、信阳茶叶、鲜花产品都可以有清晰的定级,温县铁棍山药同样能做到。”张军洪称,完成标准化后,温县铁棍山药即形成了“仓单”,从而,接受下游制造商订单化提供了基础。
$pager$
控制种植面积、建立认证体系、延展分销渠道
温县力主狙击铁棍山药“过山车”价格重演
当前,温县的铁棍山药田头收购价为7元/斤,终端市场售价约15元/斤,较上年出现了明显回暖迹象。
但老杨、陈利、张军洪均认为,今年温县铁棍山药的价格上涨,是因今年气候原因减产与外埠近似品冲击量减少所致。并不能作为他们的投资依据。
“如果仍在原有的产业环境中,大笔投资是值得商榷。”这是三人一致的心声。
与上述三人感同身受,祥云镇种植户董成明也深刻记得去年铁棍山药积压、贱卖的景象。
老董说,2008年,中央领导到温县视察特色农业,让铁棍山药闯入新闻联播,一夜蹿红全国。此后,铁棍山药从市场零售价不足10元/斤,至2010年,已涨至30元左右。
价格翻涨三倍,也诞生了铁棍山药的“造富”神话。
“家家户户都不愿再种一般秋作物,全种成了山药。”老董记得,2011年,种植铁棍山药的优质垆土地流转价格最高至1600元/亩,较正常年份翻了一倍还多。此外,种子价也从以斤论价变成了以根论价。
但是,温县农民的发财生意被外省人盯上了。
$pager$
比如,自2010年后,扯着“温县铁棍山药”招牌的机动三轮铺满郑州,是每年的常景。
据温县政府统计,2010年前后,打着温县铁棍山药的近似品有五六个品种。此外,山东、河北引种的铁棍山药大批量返销河南。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
温县人认为,当地特殊的土壤、气候、环境,才造就了“纯正血统”的铁棍山药。但市场并不这么看。借助外籍铁棍山药大量入市,市场经销商开始借题发挥、强势压价。此外,温县铁棍山药又疏于宣传,更缺少一套简单、清晰的与外籍山药相区别的机制,这也让消费者理解“凭什么温县铁棍山药可以贵”。
于是,温县铁棍山药产量以几何倍数增长,市场认知与需求脱节,导致全产区在上年度遭遇重创。
痛定思变。温县人开始思考如何实现对铁棍山药品牌正本清源、甩脱价格泥沼。
仅从今年变化看,温县采取了三个步骤:控制种植面积、建立认证体系、延展分销渠道。而正如此,让投资人才看到了温县铁棍山药打价格“翻身仗”的机会。
此外,对于外埠近似品的态度,温县也在由“敌视”转为“接纳”。
“让温县成为全国山药商品集散中心”。这是张军洪的打算。在其看来,只要建立完备的认证机制、做好标准化系统,即刻引导外省山药商走入诚信经营轨道。将他们吸纳进来,不仅能创造交易利润,更能帮助全国市场实现有序竞争。
$pager$
铁棍山药“血统”正本清源
既要价格,更需要一个产业化方向
为铁棍山药“血统”正本清源,温县在今年展开一揽子“脱胎”方案,其根本目的是夺回市场定价权。
不妨由一组数据对比分析端倪。
2012年,温县官方统计铁棍山药种植面积约3.5万亩,田头售价最低约5元/斤;而今年,该县种植面积为2万亩,田头销售均价约7元。按平均亩产2000斤计算,2012年,温县铁棍山药的销售规模约3.5亿元。而只要保持当前价格,温县在今年的规模收益就能逼近3亿元。更重要的是,除去铁棍山药每亩8000元的种植成本,2012年温县的实际收益约7000万元,今年却可达到1.2亿元。
“销售收益规模较上年同期会有下降,但农民收益却是增长的。”温县政府副县长侯向阳称,遭遇过去年价格雪崩后,上年度土地流转价格、种子价格均有了理性回归。同时,种植户数量的减少,也意味着相邻田埂“坐地杀价”的现象趋缓。“目前有部分种植农户已出现惜售情绪。”
“价低了争相甩货,价高了捂盘惜售。”这虽不是温县铁棍山药产区的特例,但如陈利所说,2012年铁棍山药价格暴跌,与此前被无限制炒高有直接关系。“温县铁棍山药应该凭‘物美价廉’,首先让消费者广泛认同,然后再解决升值。价格被无序炒高,不仅意味着市场销量自然萎缩,种植源头更会出现盲目跟风,这是巨大风险。”
种植户与经销商最担心的,是不知道“明年究竟该种多少、能卖什么价钱”。根本原因,是组织化程度过低。
$pager$
有数据统计,温县铁棍山药种植户约4000个,但是5亩以下种植户占95%。当地流传一个笑话:一收购商到温县收购铁棍山药,用了一周时间,愣是没凑齐5吨货。“散户太多了,挨家挨户谈下来,市场价格早变了。”
可见,自2008年温县铁棍山药得到意外红利,但温县人并未找到“驾驭红利”的最佳方式。比如,温县种植铁棍山药面积从2008年的3000亩,2012年增至3.3万亩。比如,当地山药产业链上,似乎仍未出现一家产值“破亿”的企业,来担当产业化发展的引领角色。
如是说来,温县人对铁棍山药的期待绝不仅是价格,而是一个精准而清晰的产业化发展方向。
“铁棍山药‘脱胎’是一个系统化工程。不仅需从育种、种植到产品深加工全链条做大做强,更需强化下游深加工形成对中上游的反哺能力,推动全链条实现盈利。”长城证券郑州营业部副总马捷认为。
侯向阳的观点与此一致。其称,下个年度,温县将从提高种植环节组织化程度为突破口,以铁棍山药品种改良为催化,逐步形成稳定、有序、高品质的原料供应基础。“品种改良很重要,要从最基础拉开与山东、河北以及和邻县近似品的品质差距。”
侯向阳介绍,有了扎实的原料基础,温县将采取扶持本地企业与吸引外来投资同步推进,以资本力量驱动“温县铁棍山药”进入产业化、品牌化发育的轨道。
“温县铁棍山药”这一小众农产品的奋斗纪实,值得期待。它或为河南大量农田特产探寻市场化出路,提供鲜活样本。
声明:本文是中药材天地网原创资讯,享有著作权及相关知识产权,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个人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进行发布;经本网协议授权的转载或引用,必须注明“来源:中药材天地网(www.zyctd.com)”。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