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中西医双管提升服务能力
3年抗疫,广东省充分发挥中医药大省底蕴优势,在中医药丰厚积淀中汲取智慧,推动中医药在疫情防控中发挥重要作用。
在“乙类甲管”阶段,广东省注重在机制创新上下功夫,全面落实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创新实施“中西医双管”机制。
新冠疫情发生后,广东省第一时间成立新冠肺炎防控指挥办医疗救治组中医药防治专班,指导全省做好新冠病毒感染者中西医结合干预工作。在全省定点医院建立中西医协同机制,建立中西医联合会诊制度,实行中西医双管、中西医“双主任”查房创新机制,病例所有临床资料实现同步共享,收治科室管床医师和中医科管床医师无缝对接、协同配合,所有收治病例均纳入中医辨证论治范围。3年来,广东省定点医院在院患者中医药参与率达到95%以上。
在“乙类乙管”阶段,广东省在提升能力上下功夫,全面推动中医药在预防、治疗、康复各个阶段发挥重要作用。
广东省着力提升诊疗救治能力,中医医院100%设置发热门诊,接诊能力大幅提升;全省146家二级以上中医医院ICU总床位数占比达到4.2%,重症收治能力在短时间内得到较大提升,同时加强线上诊疗资源扩容。
在预防方面,针对密切接触者、重点岗位人员等重点人群实际需求,广东省组织专家开出“粤抗一号”“粤抗二号”等预防方,组织中药企业开展应急攻关,将预防方迅速转化为饮料产品,迅速投放至重点人群,有力提升了中医药防疫效能。《广东治疗新冠病毒感染中药协定处方》发布,针对普通人群、老年(体弱)人群、儿童人群等分类拟定协定处方,有效有力指导基层用药。
在康复方面,针对康复期患者普遍出现的疲倦、乏力、气短、纳差等症状,广东省组织中医专家拟出“康复四方”,为出现不同症状的康复期患者消除不适。同时组织中医治未病专家制定《广东省2022年冬季疫病高发期中医调养指引》,指导群众“用中医思维自我保健,用食疗茶饮自我调理”,提高健康水平,科学应对疫情。
广西优化机制激发中医药抗疫活力
面对持续3年的新冠疫情,广西壮族自治区通过优化机制,迅速推动中医药融入疫情防控大局,最大限度地激发中医药抗疫活力。
疫情发生后,广西第一时间推动中医药全面介入疫情防控和医疗救治工作。研究制定防治方案,结合广西气候、地域特点和临床救治经验,多次组织中医药专家根据国家中医诊疗方案,累计制定5版中医药壮瑶医药防治方案。建立中西医协同机制,印发《关于在新冠防治工作中建立健全中西医协作机制的通知》,要求各级医疗机构建立中西医联合会诊制度,安排中医医师参与组建院内专家组,联合开展查房、会诊,共同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全区中西医结合专家救治组共355人,中医药参与广西本土病例救治率超过99%。
发挥优势、精准防治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对中医药系统提出的疫情防控要求。全区中医药系统主动作为,全面参与疫情防控救治工作,同时重视中医药预防干预,拟定防疫中药处方,将关口前移,指导全区人民积极运用中医防治方药、中药壮瑶药香囊、艾灸、养生功法,免费配送防疫中药超过200万人份。在各医疗机构,中医药治疗在病程早期就深度介入,实现患者100%用上中药,部分重点患者做到“一人一方”;重症患者接受多学科联合会诊,中西医共同研制综合治疗方案。“新十条”实施以来,广西成立中医专家分片区包干指导和巡诊小组,49名自治区中医专家、市县中医医院牵头组建77个中医巡回医疗组指导基层中医药防治工作。对新冠感染出院患者,给予中医药壮瑶医药康复指导,提出汤剂、药膳、手指点穴、艾灸疗法及运动导引等康复建议。
广西积极选派壮瑶医专家支援柬埔寨、科摩罗等国家,依托国外壮医药服务中心和培训基地积极分享中医药壮瑶医药防治经验,协助东盟等国家完善当地疫情防控方案。
广西还尤其注重发挥道地药材和少数民族医药优势,组织少数民族医医院专家制定以广西道地药材五指毛桃、桂枝、藿香等为主的预防方以及香囊、壮医三气养生操等壮瑶医药防治方案,组织高水平少数民族医药专家团队参与会诊、病例讨论等,为抗疫贡献力量。
海南96%综合医院建中医会诊机制
抗疫3年来,海南省坚持中西医并重,积极发挥中医药防治新冠病毒感染的独特作用,做到中医药全程、全面、深度参与防治工作,全省96%的综合医院建立中医会诊机制。
建立健全中医疫病防治机制,促进全程参与防治。强化中医疫病防治协调能力,在省疫情防控指挥部成立了中西医医疗救治小组,负责指导各医疗机构开展中医及中西医救治工作。强化中医疫病救治能力。成立疫病防治中医专家组,及时根据新冠疫情变化情况修订诊疗方案;抽调中医专家常驻省新冠疫情防控指挥部医疗组,参与新冠肺炎患者诊疗全过程。
及时完善预防和诊疗方案,做到有方可依。组织专家依据国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结合海南省时令变化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现状,先后分别制定了4版中医药预防建议方案和中医治疗方案,拟定协定方供各医疗机构使用。全省按照预防和治疗方案开展同质化预防和治疗。
积极协调做好中医药保障,确保有药可用。积极协调全省主要中药饮片生产企业,督促各中医医疗机构按照预防和治疗方案做好中药储备。全省主要提供中药饮片的3家企业库存,按照成人轻型协定方动态储存约有120万剂储备。此外,为应对疫情高峰期,组织专家根据本省本地药企生产中成药情况,选定可替代中成药13种,缓解药品短缺问题。
加强疫病防治能力建设,提高中医师诊治能力。做好中医救治培训工作,17个市县共完成培训1.5万余名,其中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累计培训5282人。在综合医院建立中医会诊机制,促进中医第一时间、全程深度参与疫病救治,全省96%的综合医院建立了中医会诊机制,截至2023年1月31日,全省中医参与会诊患者共5504人次。
充分发挥中医药在基层的作用。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形式,向农村群众免费提供以退热协定方和轻型协定方为主的“中药大锅汤”,截至2023年1月31日,全省各市县共设置免费中药大锅汤发放点1063个,共发放中药46万剂次。同时每个市县建立2个中医药巡回医疗组,每组至少有2~3名中医师。
重庆中西医协同深度参与救治
重庆市中医药系统始终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重,全力以赴投入疫情防控和医疗救治工作。2020年疫情发生后,重庆市中医药系统第一时间建章立制,完善组织架构。成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领导小组,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处和中医医政处均纳入市疫情防控组医疗救治组合并编组,以双组长制共同推进医疗救治工作。23名中医专家纳入市级医疗救治专家组,占比14.37%。吸纳中医专家加入各区县级专家组,中西医协同救治患者。
在抗疫过程中,重庆积极提升中医救治能力,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防治效果明显。强化中医医院院感防控和急危重症救治能力建设,建立院感防控四级督导机制,公立中医医院100%设立预检分诊、发热门诊,持续加强急诊科、重症医学科、感染性疾病科建设,举办急诊急救大赛,提升骨干人员综合救治能力。建立中医药“防、治、养”全流程参与机制,各中医医院以多途径提供中药“大锅汤”等服务,发放预防中药超390万服,在全市隔离点积极运用中医药方法,总体干预率达70%以上;集中救治医院均安排中医专家参与救治,无症状、轻型、普通型患者以中医药治疗为主,重症患者中西医协同救治,中医药参与治疗率92.64%;积极开展康复后中医药干预和随访,共随访1.9万余人,发放中药配方颗粒345万余服。
2022年11月大规模疫情暴发后,及早研判疫情发展形势,由重庆市中医管理局负责方舱医院运营管理,制定运营方案,筹建启用7个市级方舱,超过6000名医护人员进入方舱医院开展医疗救治,累计收治9万余人。先后制定了《重庆市新冠肺炎中医药防治推荐方案(试行第四版)》和《市级方舱医院中西医治疗专家共识(试行第一版)》,并首次提出详细的儿童中医治疗方案。同时,针对无症状感染者推荐使用“无症状0号方”,发热感染者推荐使用“退热1号方”,轻型及普通型感染者推荐使用“轻症2号方”,长阳感染者推荐使用“扶正化浊方”。中医药干预率均超95%,平均出院日6.57天,中西医协同治疗效果良好。
四川中医药参与治疗率达99%
四川省在抗疫过程中着力彰显中医药特色优势与独特作用,进一步健全中西医结合、优势互补的联合诊疗工作机制,推动中医药全面深度参与疫情防控,充分发挥中医药在前期预防、临床救治和后期康复中的作用。
四川省始终把中医药作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重要力量,充分发挥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和中医药强省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宣传推动、督导督查等作用,推动市、县党委政府强化主动运用中医药防治新冠肺炎的责任和担当。在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应急指挥部下设的疫情防控组、医疗救治组、科研攻关组中,均将中医药主管部门纳入成员单位,抽调20余名中医药专家进入省级医疗专家组,实现中西医救治“统一领导、统一组织、统一部署、统一督导”。在划定的全省4个医疗救治指导片区中,单独设置中医专家组,按照分片包干责任制,加强对重症病例的会诊指导。
四川省及时组织专家研制中医药预防处方,于2020年1月21日在全国率先发布,按照三因制宜原则实时更新,充分发挥中医药“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作用。推动各疑似病例集中收治点、隔离留观点、方舱医院和定点医院使用中医药,针对重点人群和高风险岗位人员做到中药预防汤剂“点开药到”“应服尽服”“愿服尽服”。
在临床救治中,四川省始终坚持中西医深度结合。制定中西医联合会诊机制,明确每例确诊病例除有专科管床医生外,还专门配备1名管床中医师,并组织临床经验丰富的省级中医药专家进行巡回指导和远程会诊。全省举办重症急救骨干人才培训班,打造高水平中西医结合重症急救队伍。8个区域中医疫病防治基地也全面开展分片培训,加强市、县中医救治能力。
制定《四川省新冠肺炎感染者居家中医药(中成药)干预指引》《四川省新冠病毒防控居家中医药保健指引》,遴选117种川产中成药和部分中药院内制剂,指导群众居家中医药干预和治疗。全省中医药参与治疗率达99%,重点人群中医药干预率达到95%。
贵州强化中西医结合救治工作
新冠疫情发生以来,贵州省充分发挥中医药独特优势,全力推动中医药深度介入新冠感染患者救治全过程,多措并举提高患者治愈率、降低死亡率。
强化中西医协同领导。贵州省始终高度重视中医药在疫病防治中的作用,在建立和调整新冠疫情防控救治领导机制中,均把中医药纳入领导机制中统筹考虑,确保中医药在统一指挥、统一协调、统一调度下开展防控救治工作。贵州省中医药管理局成立领导小组,建立片区责任分工机制,指导省内9个市州中医药抗疫工作。建立完善了省、市、县级中西医专家协同协作机制,建立中医专家查房制度、巡诊制度,落实完善中西医结合“四有”模式,全面推动收治患者的医疗机构建立健全中西医共同参与、全程协作的中西医联合会诊制度。
强化“三药三方”本地化应用。贵州在严格按照国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和应用“三药三方”的基础上,根据本地气候和人群体质特点,研究制定、实时更新调整中医药防治参考方案、方舱医院中医药应用参考方案和新冠病毒感染者居家中医药干预指引,遴选新冠感染预防方、治疗方、中成药,发布中医非药物疗法视频,供临床一线和居家感染者参考使用。
强化中医专家指导作用。贵州建立健全省疫情防控工作中医专家组,建立由国医大师、全国名中医、省级中医专家组成的3个专家组,分片包干指导全省疫情防控相关中医工作。2022年12月,根据疫情新形势,实施“百千万”五级医务人员进基层强能力行动,推动省、市、县优质医疗中医资源下乡进村五级联动,落实“乙类乙管”各项措施,全力做好保健康、防重症各项工作。
强化多部门联动,支持中医药介入。贵州省中医、卫生健康、医保、药监等多部门联动,全力支持中医药介入新冠感染预防、治疗、康复全过程。药监部门开通应急绿色通道,及时备案中医医院申报治疗新冠肺炎院内制剂。中医药、医保、药监联合发文,允许预防方治疗方实行组方销售,缓解涉疫中成药供应不足压力,方便群众购买中药饮片和中药汤剂。
云南中医提早介入全程参与
新冠疫情发生后,云南省充分发挥中医药在疾病预防中的主导作用、在重大和疑难疾病中的协同作用、在疾病康复中的核心作用,强化中西医协同协作,始终做到提早介入、全程参与、广范围覆盖。
云南省卫生健康委、省中医药管理局积极结合当地疫情防控实际,搭建了省、州及县市三级中医专家组,完善预防用药保障、转运、配送等体系,畅通中医药信息统计、报送与宣传渠道;落实中西医协同诊疗工作机制,制定优化中医治疗方案,做到新冠病毒感染确诊患者规范化、同质化诊治,逐步形成“有机制、有团队、有举措、有成效”的工作机制。
截至2023年2月,云南省新冠病毒感染确诊患者中医药参与治疗率接近100%,各州、市共为边境一线工作人员及广大群众发放中药约1400万袋,设置大锅药发放点约1000个,发放免费大锅药约320万份。曲靖、普洱、迪庆、怒江、临沧、楚雄等州市对65岁及以上及其他重点人群发放“健康防疫包”,将中成药纳入发放物品,共计约45万份。
全省二级以上公立中医医院均成立发热门诊,做到“应设尽设、应开尽开”。依托云南省中医应急医疗队和疫病防治及紧急医学救援基地,组建3支省级、16支州市级新冠病毒感染救治中医巡回医疗组,各州、市依托综合服务能力较强的县级中医医院组建33支县级中医巡回医疗组。同时鼓励各州市根据实际情况下沉乡镇、社区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指导开展新冠病毒感染中医药救治工作,实现对全省1520个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巡回指导全覆盖。
云南省中医医院及曲靖、普洱、保山、楚雄等各地中医医院不断深化“互联网+中医药防治”便民服务应用,推出在线预约问诊、在线开方、药品配送等服务;及时开通互联网快速问诊服务,让外出返乡等群众快速得到医院专家的服务指导。积极发挥中医“身心同治”特色优势,德宏州、怒江州组建了中医医院心理咨询、危机干预工作组,为边境一线工作人员及医务人员、新冠病毒感染患者提供服务。(本报记者杨志云 黄心整理)
声 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联系电话:028-64775583,邮箱:kefu@zyct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