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网讯】
香薷,又名香茹、西香薷,为唇形科植物海洲香薷的带花全草。中医认为,香薷性味辛、微温,入肺、胃经,有发汗解表,祛暑化湿,利水消肿之功,外能发散风寒而解表,内能祛暑化湿而和中,性温而为燥烈,发汗而不峻猛,故暑天感邪而致恶寒发热,头重头痛,无汗,胸闷腹痛,吐泻者尤适用。故《本草纲目》言“世医治暑病,以香薷为首药”。《本草正义》言“香薷气味清冽,质又轻扬,上之能开泄腠理,宣肺气,达皮毛,以解在表之寒;下之能通达三焦,疏膀胱,利小便,以导在里之水”。药理研究表明,香薷有发汗解热作用,并可刺激消化腺分泌及胃肠蠕动,对肾血管能产生刺激作用而使肾小管充血,滤过压增高,呈现利尿作用。因此,夏日常用香薷煮粥服食或泡茶饮用,既可预防中暑,又可增进食欲。但香薷有耗气伤阴之弊,气虚、阴虚、表虚多汗者不宜选用。
香薷饮源自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由香薷、厚朴、扁豆三味药组成。香薷素有“夏月麻黄”之称,长于疏表散寒,祛暑化湿;扁豆清热涤暑,化湿健脾;厚朴燥湿和中,理气开痞,三物合用,共奏外解表寒,内化暑湿之效。适用于外感于寒,内伤于湿所致的恶寒发热,头重头痛,无汗胸闷,或四肢倦怠,腹痛吐泻等。
夏月酷暑,暑热往往夹湿,有人或贪凉久坐空调居室、或恣食生冷,都易伤阳气,出现头重脚轻,胸闷腹痛等症,或演变为暑湿感冒、空调病等。此时,不妨煎服香薷饮解暑卫阳。也可将香薷、厚朴捣碎,白扁豆炒黄捣碎,放入保温杯中,以沸水冲泡,盖严温浸1小时。待凉后代茶频饮。饮后可发汗、祛暑、消除水肿。对有上吐下泻症状者,也适用此方。但千万记住,李时珍讲过,暑热病发热,汗出不恶寒及心烦口渴者,忌用香薷饮。必用清暑益气汤、人参白虎汤,以泻大火益元。
香薷饮具体做法是,用香需饮治外感病,一般取香薷10克,白扁豆、厚朴各5克,三味药需提前浸泡10~20分钟,煎药时水量最好别少于500毫升,火宜大,时间要短,即武火急煎。服药时,每次药汁量应在200毫升以上,且一定要冷服,能防止服药后出现呕吐。服药后要透汗,从头到脚特别是手足心微微有汗。但香薷饮原方注明为须冷服,防服药后呕吐。但服用此方也需注意禁忌症,如发热、汗出、不恶寒、心烦口渴者,不宜服用。
声明:本文是中药材天地网原创资讯,享有著作权及相关知识产权,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个人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进行发布;经本网协议授权的转载或引用,必须注明“来源:中药材天地网(www.zyctd.com)”。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