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网讯】
我国古代医学尚不发达的时候,医术与巫术也总是纠缠在一起,分不清什么为医、什么是巫,医与巫往往合称为“巫医”。因此,“医”字的繁体就曾经含有“巫”字。唐代时,巫医的地位十分低下,民间流传的俗语谓:“床上看到的医生床下看是狗”。意思是人们患病在床时将看病的人当作医生,病愈下床后就将医生看成一条狗。
到了宋朝,情况就不同了,人们用“郎中”来称呼医生,此后“郎中”即成为人们对中医师的习惯称谓。其实,“郎中”原是秦代所设立的官位,指皇帝的侍从官员。宋朝有位身兼“郎中”官位的御医叫陈亚,此人医术高明,深得皇帝赏识。他为人诙谐,又爱好文字游戏,曾以中药名写诗百首。如“风雨前湖夜,轩窗半夏凉”;“但看车前牛岭上,十家皮没五家皮”等。这些“药诗”巧用谐音双关的修辞技巧将前胡、半夏、车前、五加皮等中药名糅入诗中,而让人不觉牵强附会。
有一年天旱,陈亚和友人蔡襄在路上看到一个和尚求雨,但见和尚赤膊当日而晒,殊为可笑。陈亚随口念道:“不雨若令过半夏,应定晒作葫芦巴”。句中半夏、葫芦巴也均为药名。蔡见他讽刺过分,便道:“陈亚有心终归恶。”陈亚应声道:“蔡君除口便成衰”。“便成衰”为中医“泄泻”的别称。此事传到民间,陈亚名声大振,都认为他不但精通医术,更熟谙药名。以后便有学医者以读陈亚“药诗”为乐事,他身兼的官位“郎中”也渐渐成为了中医师的代称。不过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就是黄河以北大多称医生为“大夫”,而黄河以南又多称“郎中”。至于这是何种原因造成的,尚无从考证。
声明:本文是中药材天地网原创资讯,享有著作权及相关知识产权,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个人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进行发布;经本网协议授权的转载或引用,必须注明“来源:中药材天地网(www.zyctd.com)”。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