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网讯】
《三国演义》是我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在该书中多个章节中均有精彩的中医文化叙述,仔细读来令人回味无穷。
望诊为四诊之首。第二十九回,孙策被许贡家客毒箭射伤面部,医者为其治疗后,嘱制怒静养百日,必然康复。但是素有“小霸王”之称的孙策,为人性情甚为急躁,箭疮因其恼怒而不加节制,屡屡复发。后孙策之母见其形容憔悴而泣曰:“儿失形亦”。孙策取镜自照后亦曰:“吾奈何憔悴至此耶?”不久,孙策即亡,年只26。孙策及其母亲并非习医者,但作者聊聊数笔便将中医的望诊借3人之口写的跃然于纸上,可见其中医文化底蕴的深厚。
孙策的例子同时也告诉我们一个常识:人体得病虽有药物等手段的治疗,但对病人自身来讲安定情绪、制怒静养则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
中医强调:七情过激皆可伤身,唯“怒”气伤人最重!
《三国演义》中“因怒而死”的还有二人:最为人所津津乐道的就是诸葛孔明三气周瑜。身为东吴都督的周公瑾自恃甚高,屡次设谋算计刘备,都被诸葛亮巧然化解,正所谓:“所愿不得,郁结于胸。”周瑜三次均被气得怒气填胸,金疮崩裂。最后36岁的周瑜连叫数声“既生瑜,何生亮”而亡。第九十三回:魏国曹真挂帅,并派年近八旬的司徒王朗为军师,迎战蜀国。双方对阵,王朗意欲说服诸葛亮归顺曹魏,罢兵回川。但诸葛亮以犀利的言辞,数说王朗虽是汉朝元老,却不思安汉兴刘,反倒襄助曹氏,同谋叛逆;虽以举孝廉入朝为官,但不知匡君辅国反倒悖逆而行。诸葛亮又言道:倘若他就此潜身缩首,苟图衣食也就罢了,却敢在两军阵前大放厥词,真是不知死活!诸葛亮的一番评论句句点在要害,王朗听后,“气满胸膛,大叫一声,撞死于马下”。所以,倘若对怒气不加节制或对外来的致怒因素不善化解,轻者伤身、重则及命!
知己知彼助决断
当然,《三国演义》中的诸多人物刻画也并非只是孙、周、王等不懂得制怒之辈。
第一百零三回载:蜀魏对阵五丈原,诸葛亮欲求速战,奈何司马懿坚守营寨不出,诸葛亮派人给司马懿送去女人服饰,意在羞辱激怒他,使司马懿失去理智,因怒而率兵迎战。司马懿所辖诸将,皆是怒不可遏,纷纷请战。但司马懿深知出兵迎战必然被诸葛亮击败,所以他按住心中怒火,不但欣然接受了诸葛亮送来的“礼物”,而且还设宴款待了来使。可见,蜀汉与曹魏的较量中司马懿之所以成为诸葛亮的劲敌,与他很高的个人修为是密不可分的!
席间,司马懿故作平淡地向使者询问诸葛亮饮食起居的情况,使者不明就里,遂告以实言,司马懿听后说道:“孔明食少而事烦,其能久乎?”中医讲:安身之本,必资于食。《黄帝内经·平人气象论》亦指出:“人以水谷为本”。诸葛亮也正如司马懿所言,不久便溘然长逝。就司马懿与诸葛亮的一次交锋便蕴含了诸多的中医文化。可见,《三国演义》能够广泛流传并被大众所喜爱,与其中丰富、生动的中医文化密不可分。
鬼躁、鬼幽有依据
若论《三国演义》中,既有精彩的中医望诊叙述,又带有几分玄学色彩的内容,当属第一百零六回中管辂谈《易》:“邓飏行步,筋不束骨,脉不制肉,起立倾倚,若无手足,此为‘鬼躁’之相。何晏视侯,魂不守宅,血不华色,精爽烟浮,容若槁木,此为‘鬼幽’之相。”此段话,对仗工整,铿锵有力!
中医有言:肝主于筋、肾主于骨;骨假筋立、筋籍肉行。欲知其内,必察其外。邓飏其人,筋不束骨,脉不制肉,则说明其肝、脾、肾三脏不能有机地协调,故而表现出起立倾倚,若无手足的‘鬼躁’之相。肝藏魂而开窍于目,“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灵枢》),而何晏所表现出的是视物之时目中无神色,面部精爽烟浮,丝毫没有精气外现之“华”,如同朽木一般。据此,当断为‘鬼幽’无疑!后二人果被司马氏父子所诛。
中医深深植根于中华文化的丰厚土壤之中,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有自然科学的内涵,也有丰厚的人文哲学底蕴。中医在形成发展过程中,不断汲取中国古代儒、释、道等诸家文化的精华,形成了独特的中医文化特色,反过来又对后世的文学、艺术等领域的创作进行无私的“反哺”,诸如《三国演义》等古典名著,便是如此。所以,源远流长的中医文化博大精深,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努力发掘、借鉴与学习。
声明:本文是中药材天地网原创资讯,享有著作权及相关知识产权,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个人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进行发布;经本网协议授权的转载或引用,必须注明“来源:中药材天地网(www.zyctd.com)”。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