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网讯】
四年一度世界怀,今年相聚在巴西。2014年的夏天,巴西必定要特别吸引全球公众的眼球,这是因为足球。我们借足球说巴西,借巴西说巴西红木——苏方木。
只是因为热爱足球,你才知道巴西的?如仅是这样,未免显得您多少有些孤陋寡闻。知道巴西,也应该知道被称为巴西国树的那种红木,那正是巴西国名Brazil的来历。
我国明代前期对南美洲巴西都称为“苏木”。明万历年间绘制的《坤舆万国全图》中,其中一段注文称:“五曰伯西儿,即中国所谓苏木也。”可以得知在利玛窦来中国很早以前,中国人不仅知道南美地域的存在,而且还给南美地域中的一个地方起名为“苏木”。
巴西国名的树木因缘
往事越千年,确切地说巴西红木(Brazil)最初的故事远比千年要久远。古代的中国人至少在唐朝时已经知道,在遥远的大海上有那么一个海岛,专门出产一种特殊的红木。那个地方被叫做苏方国,那种木头被叫做苏方木。
这种木头在当地相当普遍,普遍到用来当作烧柴。连明朝的李时珍都说,即使“暹罗国”那儿的人也将这种木头“贱用如薪”。对当地人来说不起眼的这么一种自然资源,却被亚洲人发现了其重要的经济价值——可以用来染色。这种红色的木头可以令人们的服饰变得灿烂起来,于是它的价值在亚洲得到重视与重用。从苏木中提取色素简便易行,上色效果好,所染色彩鲜艳明亮,并且可以根据不同的色彩需要加入不同的媒染剂得到不同效果的色彩。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苏木染。巴西红木,这种进口的木材既供染色用,中国人又将其供药用,被写入了由唐朝政府组织编纂的《唐本草》。它在《本草纲目》中的正名叫做“苏方木”,又称苏木。
据传说,红木引导葡萄牙人卡布拉尔找到了陆地。当他的船队被风暴吹到未知的海域后,他们只能像无头苍蝇一样在大海上漂流,但是,是海上飘浮而来的红木,让葡萄牙人看到了陆地已近的信号。他们向着红木漂来的洋流前行,终于到达了陆地。因此,可以说是红木引导他们发现了巴西。
15世纪末航海大发现的开启令葡萄牙人占尽了先机,葡萄牙人的大发现就包括发现了巴西和红木。西方人开始大举开采红木、运回欧洲。过度开采导致巴西红木数量遽减,在18世纪这种经济活动已经走到了尽头,以至于这个物种在巴西的大部分地区绝迹。迄今巴西红木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为濒危物种。
近年巴西尝试在适当地区重新种植巴西红木这一物种。巴西的里约热内卢植物园是世界十大植物园之一。如果你去巴西看世界杯,观光时不妨到里约热内卢植物园去看巴西的国树——巴西红木。
$pager$
从进口苏木到国产苏木
李时珍以“苏方木”为正名记述这种药物,说它的药用始载于《唐本草》中,并有“时珍曰:海岛有苏方国,其地产此木,故名。今人省呼为苏木尔。”而且《唐本草》的主要编撰者苏颂早就明确指出了苏方木输入的多个口岸:“(苏)颂曰:苏方木自南海、昆仑来,而交州、爱州亦有之。……人用染绛色。”专门贩卖海药的波斯商人、《海药本草》的作者李珣说到苏方木是生长在海畔的一种树木,“叶似绛,木若女贞”。
世界著名汉学家、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教授爱德华·谢弗在其《唐代的外来文明》中仅把“苏方”列为染料,记载说:“‘Brazil(巴西苏木)’……这个名字是因为巴西苏木中能够制作染料的红色心材而得来的。到了唐代时,这些地区仍然是苏方木的重要来源。唐朝人利用苏方染布,同时还用它为木器染色。”
结合以上谢弗的论述,可见唐朝以苏木制作染料的同时也作药用。
《本草纲目》木部“苏方木”条下附方,载苏木的成方应用有6条:1.产后血晕。苏方木三两,水五升,煎取二升,分再服(《肘后方》);2.产后气喘,面黑欲死,乃血入肺也。用苏木二两,水二碗,煮一碗,入人参末一两服。随时加减,神效不可言(《胡氏方》);3.破伤风病。苏方木为散三钱,酒服立效。名“独圣散”(《普济方》);4.脚气肿痛。苏方木、鹭鸶藤(注:即忍冬藤)等分,细锉,入定粉少许,水二斗,煎一斗五升,先熏后洗(《普济方》);5.偏坠肿痛。苏方木二两,好酒一壶煮熟,频饮立好(《集简方》);6.金疮接指。凡指断及刀斧伤,用真苏木末敷之,外以蚕茧包缚完固,数日如故(《摄生方》)。
另外,在《本草纲目》“贯众”条下附方尚有一成方用到苏方木:(治)年深咳嗽,出脓血。贯众、苏方木等分。每服三钱,水一盏,生姜三片,煎服。
随着国外苏木资源供应的匮乏,其药材供给最终也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苏木药材由全部国外进口到完全实现了本土供给,只是品种也出现了变化,这种现象其实是由代用品发展成为正品的一种华丽转身。现今《中国药典》规定,苏木药材的来源为豆科云实属植物苏木的心材,与巴西苏木不是同一个植物种类,它完成了苏木药材由进口到国产即本土化的转变。国产的苏木药材出产于广东、广西、云南、台湾等地。而用作活血疗伤之时,“红花-苏木”则成为最为常用的药对。
声明:本文是中药材天地网原创资讯,享有著作权及相关知识产权,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个人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进行发布;经本网协议授权的转载或引用,必须注明“来源:中药材天地网(www.zyctd.com)”。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