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网讯】
华佗生活的时代,魏蜀吴三国争霸,战乱频繁,民不聊生。战乱起,饥饿来,瘟疫兴,这几乎成为中外历史上不变的规律。战伤的士兵,得瘟疫的人,都找华佗医治。特别是“神医”名声远播后,天南地北的病人都找他看病,草药供应日渐紧张,质量也难以保证。
当时的亳州还不是药都,没有中药材专业市场,医家所需药材或者是到药铺采购,或者是自己去采。战乱年代,百业凋零,药铺经营无常,影响救治病人。亳州地处平原,人口相对密集,时逢战乱,田地荒芜,能吃的多被人采去当野菜吃了。不能吃而能入药的少之又少。一些病人因缺药而得不到有效治疗,饱受病痛的折磨,甚至不治而死。华佗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经常为此犯愁。
一天,华佗从医馆回家,夫人正在菜园里除草捉虫。菜园半亩大小,种的有青菜、茄子、辣椒、茴香、豆角等家常菜,还有外地复诊病人带来的不知道名字的菜。夫人天天耕耘,菜园子被料理得郁郁葱葱,一片生机,一年四季吃不完的时鲜蔬菜,就连下雪天也有青菜吃。
华佗走进菜园,帮夫人除草,夸奖道;“夫人真能干,这菜园子让你料理得天天丰收!”夫人不无自豪地说:“这地壮啊,种啥长啥,长啥收啥,咱家根本吃不了,天天摘了送邻居!”听完夫的话,华佗突发奇想:“种啥长啥,长啥收啥,若是种药呢?神农尝百草以明药性,我何不能种草药以补不足呢?”
想到就做,夫人支持,拔掉一部分菜,扩大菜园面积,打畦做垄,先试种地产药材,有一年生的、多年生的,有用叶的、有用根的,菜园周边又栽上皮、果可以入药的树。第一年药材长势良好,收获颇丰,第二年再扩大面积,增加品种。几年下来,种植面积越来越大,外地找华佗看过病的人也托人带来当地草药让华佗种。就这样药材品质得以保证,所需品种得以供应,有了自种药材后,成本降低,华佗还相应地减少了病人的治疗费。
采药治病,古已有之,但中药材从采之于野到种之于圃,华佗则是举世第一人。但华佗的主业毕竟是行医而不是种药,他就与夫人一道把种药的技术和要求传授给当地百姓,并回收百姓收获的草药。
在华佗的带动下,百姓们争相效仿,种植草药蔚然成风,而草药自采自用,到后期相互间“以药易药”,互取所需,亳州的中药材种植慢慢成为一个产业,因交易而逐步形成中药材市场,双因亳州人的诚信市场越做越大、名声越来越响,以至于发展成了现在的中华药都。
声明:本文是中药材天地网原创资讯,享有著作权及相关知识产权,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个人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进行发布;经本网协议授权的转载或引用,必须注明“来源:中药材天地网(www.zyctd.com)”。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