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网讯】
【性状鉴别】
北五味子
① 呈不规则的圆球形或扁球形,直径5mm~8mm。
② 外皮紫红色或暗红色,皱缩,显油性,有的表面呈黑红色或出现“白霜”。
③ 果肉柔软。
④ 种子1~2粒,呈肾形,表面棕黄色,有光泽,种皮硬而脆,较易破碎,种仁呈钩状,黄白色,半透明,富有油性。
⑤ 果肉气弱,味酸,种子破碎后,有香气,味辛、微苦。
以粒大、果皮紫红、肉厚、柔润者为佳。
南五味子 较小,直径2mm~5mm,不规则形。表面暗红色或棕褐色,果皮肉质较薄,无光泽,内含种子1~2粒。种子较北五味子稍小,表面黄棕色呈颗粒状。
【显微鉴别】
北
五味子果皮横切面
① 外果皮为1列方形或长方形表皮细胞,壁稍厚,外被角质层,散有油细胞。
② 中果皮有十余层薄壁细胞,细胞切向延长,内含淀粉粒,散有小形外韧维管束十余个。
③ 内果皮为1列小形薄壁细胞。
种子横切面
① 最外层为1列径向延长的石细胞,呈栅栏状,壁厚,密具细小孔沟,其下为数列类圆形、三角形、多角形的石细胞,壁厚,孔沟较大而疏,最内侧的石细胞形状不规则,壁较薄。
② 石细胞下方为3~4列较小的薄壁细胞。在种脊部位有维管束,并有纤维束。
③ 油细胞1列,细胞径向延长,含棕黄色挥发油。
④ 种皮内层细胞形小,壁略厚。
⑤ 胚乳细胞呈多角形,内含脂肪油和糊粉粒。
粉末:暗红色。
北五味子
① 果皮的表皮细胞呈多角形,排列紧密整齐,表面有微细的角质线纹,内含颗粒状色素物质,随处可见类圆形或多角形的油细胞,其四周有6~7个细胞围绕。
② 种皮外层石细胞群呈多角形或稍长,大小颇均匀,直径或长度28μm~50μm,壁厚,胞腔小,内含棕色物质;内层石细胞呈类圆形、多角形、肾形、长条形或不规则形,长70μm~100μm~130μm,壁较薄,胞腔较大,密具细壁孔。
③ 胚乳细胞呈多角形,壁薄,内含脂肪油及糊粉粒。
【成分】
北五味子果实含:
① 挥发油0.89%。油中含倍半蒈烯(sesquicarene)、β2-没药烯(β2-bisabolene)、β-花柏烯(β-chamigrene)及α-衣兰烯(α-ylangene)。
② 含有木脂素约5%,为本品的有效成分。木脂素系五味子素(schizandrin)和它的类似物α-、β-、γ-、δ-、ε-五味子素、伪γ-五味子素(pseudo-γ-schizandrin)、去氧五味子素(deoxyschizandrin)、新五味子素(neoschizandrin)、五味子醇(schizandrol)等的混合物。
③ 含有机酸9.11%,主要为枸橼酸、苹果酸、酒石酸、琥珀酸、维生素C等。
④ 种子含脂肪油约33%。
⑤ 此外,尚发现有柠檬醛(citral)、叶绿素、甾醇、维生素C、E、树脂、鞣质及少量糖类。
南五味子 含五味子甲素、五味子酯甲、乙、丙、丁、戊(Schisantherin A、B、C、D、E)等成分。
【理化鉴别】
将五味子压成饼,称取1g,加水10ml,时时振摇,浸10分钟,滤过,滤液浓缩至小体积,加五倍量95%乙醇,并强烈搅拌5分钟左右,滤过,滤液回收乙醇,加水稀释至10ml,加活性炭少许,振摇后滤过,得无色或浅粉红色澄明溶液。
① 取上述溶液1ml,滴加甲红指示剂1滴,溶液即变红色。(酸性反应)
② 取上述溶液1ml,加高锰酸钾试液1滴,紫色立即消退,溶液变浅橙黄色,放置1小时后,溶液渐渐变为无色。(还原性物质反应)
③ 取上述溶液2ml,加氢氧化钠试剂中和后,加硫酸汞试液1滴,加热至沸,加高锰酸钾试液1滴。紫色即消失,并发生白色沉淀。(枸橼酸盐反应)
【薄层层析】
供试品为氯仿提取液,对照品为五味子甲素。在紫外光灯(254nm)下检视。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来电(028-65608867)声明,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声明:本文是中药材天地网原创资讯,享有著作权及相关知识产权,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个人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进行发布;经本网协议授权的转载或引用,必须注明“来源:中药材天地网(www.zyctd.com)”。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